周作人是谁?钱钟书呢?

周作人(1885—1967),原名周以寿,后改名槐花,字,从孟到。浙江绍兴人。鲁迅的二哥。1901年进入南京江南海军军官学校学习。1906去日本留学,开始学建筑,后来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1911年回国。曾任浙江省教育厅督学、浙江省第五中学教师。1917来到北京,先后在北京大学编译系任编辑、文科教授,在燕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兼任教授。1920年底参与组织文学研究会,倡导为生活而艺术的现实主义文学。1921年后,他写了许多批判时弊和封建文化的杂文。1937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后来他作为日伪成员,抗战胜利后以叛国罪被囚禁在南京。新中国诞生后,我做过翻译和作家。周作人早期散文有《苦茶随笔》、《苦竹杂记》、《风雨谈》等。所选的选集包括唐智选集。

钱钟书

钱钟书先生,1910,江苏无锡人,本名怀菊。10岁进入林东小学,在苏州陶武中学和无锡辅仁中学接受中等教育,19岁考入清华大学。

1932我在清华认识了江洋先生,第二年毕业,到上海光华大学任教。

1935年,王先生与先生结婚,然后一起去英国留学。两年后,王先生以《17、18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得了副学士学位(B. LITT)。之后,他去法国巴黎大学跟随江洋先生做研究。1938,破例被清华大学聘为教授。第二年,他调到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语系主任,开始了鲁的写作。1941年,港事件爆发,王先生被困上海,任教于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在此期间,他完成了《谈艺术》和《在生活的边缘上》的写作。

抗战胜利后,王先生曾任上海暨南大学外语系教授、南京中央图书馆英文图书馆《季刊》主编。此后三年,他的作品集《人·兽·鬼》、小说《围城》、诗学《谈艺术录》等相继出版,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

1949,王老师回清华任教;65438年至0953年调入文学院,期间完成《宋诗选注》,参与《唐诗选辑》和《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的编纂。

1966年,文革爆发,王先生很震惊。1969、11年与杨先生一起被送到河南“五七干校”。1972年3月回京,当年8月《管锥编》定稿。

1979年出版《管道锥度汇编》和《四旧篇》。1982至今,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特邀顾问;19 84《谈艺术录》(补充版)出版;次年,《七作曲集》出版。

1998 12 19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