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冰莹资料

冰心(1900 10 . 00 . 05—1999 . 02 . 28)福建长乐人,享年99岁。他的原名是谢婉莹,笔名是冰心。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和诗人深受人民喜爱。

1900 10出生于福州一个具有爱国主义和改良主义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她的父亲谢参加了抗日战争,抗击日本侵略者。后来,他在烟台创办了海军学校,当上了校长。

冰心出生7个月后随家人搬到了上海。

4岁的时候,我搬到了山东烟台,在烟台的海边住了很久。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开阔了她的胸怀;她父亲的爱国之心和强国之志也深深影响了她幼小的心灵。一个夏天的傍晚,冰心和爸爸一起在沙滩上散步。沙滩上,迎着晚霞的红光,冰心让爸爸说说烟台的海。这时她爸爸告诉小女儿,中国北方沿海有很多美丽的港湾,比如阿哈瓦,大连,青岛,都很美,但是都被外国人占领了。“在中国都不属于我们”“只有烟台属于我们!”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年轻的冰心的脑海里。在烟台,冰心开始读书。在她最初在家学习期间,她接触了中国古典文学。七岁时,她读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同时我还看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说不系列》,包括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的《一块肉的故事》等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在读《余生一块肉》的故事时,当可怜的大卫从虐待他的店主身边跑开,去找他的姨妈时,冰心一边哭,一边掰着妈妈给她当点心的小圆面包。

辛亥革命后,冰心随父回到福州,住在南后街洋桥万兴通世店后面的一个大院里。爷爷的大家族住在这里,家里的柱子上有很多对联,都是冰心的叔叔们写的。这所房子原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的住处。出事后,林家害怕受到惩罚,就把房子卖了,到乡下避难。买这个房子的人是冰心的爷爷谢栓先生。在这里,冰心以1912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成为谢家第一个正式入学的女生。

1913年,其父谢赴北京国民政府任海军部军事科学处处长。冰心随父亲迁居北京,住在铁狮子胡同的尖子巷。次年,他进入北满女子中学。1918,升上联合女子大学科学基金,希望成为一名拯救生命的医生。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五四运动的爆发,冰心把自己的命运与民族复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她投身于时代潮流,被选为学生会文件,于是加入了北京市妇联宣传股。在爱国学生运动的鼓动下,她在1919年8月的《晨报》上发表了她的第一篇散文《二十一听证会的感想》和第一部小说《两个家庭》。后者首次使用笔名“冰心”。因为工作直接涉及重大社会问题,很快就会产生影响。冰心说,是五四的一声惊雷“震撼”了她写作。后来写的《当你孤苦无助穷困潦倒》、《投奔乡村》、《秋风秋雨愁人》等“问题小说”,突出了封建家庭对人性的摧残、新世界两代人的激烈冲突和军阀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当时协和女子大学并入燕京大学,冰心作为青年学生加入了著名的文学研究会。打着“为了生活”的旗号,她的创作源源不断地流出,出版了引起评论界关注的小说《超人》和引起社会文坛反响的《星星和春水》等诗歌,从而推动了新诗初期的“写诗”潮流。

1923,冰心以优异的成绩获得韦尔斯利女子大学奖学金。留学前后,她开始以《致一个小小的读者》为总标题发表一系列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石。二十出头的冰心已经在中国文坛小有名气。

冰心在杰克逊总统去美国的游轮上认识了吴文藻。冰心在波士顿韦尔斯利女子大学研究所攻读文学学位,吴文藻在达特茅斯学院攻读社会学。通过相互通信,他们逐渐加深了了解。1925年夏天,冰心和吴文藻去康奈尔大学学习法语,在美丽的校园和安静的环境中,两人相爱了。

65438年至0926年,冰心以文学硕士学位回国,而吴文藻则继续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社会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冰心先后在燕京大学、北平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中文系任教。

1929年6月5日,从学校回来的冰心和吴文藻在燕京大学林湖轩结婚,司徒雷登主持了他们的婚礼。结婚后,冰心继续创作。她的作品由衷地赞美了母爱、童心和自然,同时也反映了她对社会不平等和不同阶层生活的细致观察。她纯粹而意味深长的文笔也透露出一点讽刺。小说代表作有1931的《芬》和1933的《姑娘》,散文佳作有1931的《南归——母亲在天之灵》。

1932年,北新书店出版了《冰心全集》三卷本(小说一卷,散文一卷,诗歌一卷),这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部全集。

65438年到0936年,冰心和老公吴文藻去了一年欧美。他们广泛地访问了日本、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德国、苏联等地。在英国,冰心与意识流小说的先驱作家伍尔夫进行了对话。他们一边喝下午茶,一边谈论文学和中国。

65438年至0938年,吴文藻、冰心在抗战的烽火中带着孩子离开北平,经上海、香港,前往大后方云南昆明。冰心曾经志愿在呈贡简易师范学校任教,和全民族一起经历了战争带来的艰辛和困苦。

1940迁居重庆,成为国民参政会委员。不久后,他加入中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热心从事文化救亡活动,写出了《关于女性》、《再送小读者》等颇有影响的散文篇章。

抗日战争胜利后,她与丈夫、社会学家吴文藻于1946+01年赴日。她在日本东方学会和东京大学文学系讲学,后被东京大学聘为首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冰心、吴文藻留日期间,在复杂的条件下团结和影响海外知识分子,积极从事爱国和平进步活动。作为一名忠诚的爱国知识分子,冰心继承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对光明的追求永远不会停止。抗日战争时期,她与周恩来有过接触,并应其要求在进步刊物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周恩来邀请她去延安参观。虽然她没能成功,但他们的心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