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混乱小说,爸爸

一,

在我接触过的三口之家(或者一家几口),很少有父亲愿意积极教育孩子,更没有父亲愿意和孩子面对面聊天,更没有父亲愿意和孩子一起玩。那些愿意放下父母架子,真心陪伴孩子的,简直就是父亲中的濒危物种。

说起爸爸,很大一部分孩子会感到害怕,因为在很多家庭里,爸爸主要负责“唱黑脸”,批评、打骂等吃力不讨好的活都交给爸爸,妈妈负责“唱黑脸”,主要负责唠叨和日常监督。毕竟很多人觉得八卦这种事情还是应该留给女人去做。那个成语叫苦,不苦人心。

就这样,家庭教育的角色确定了,一场家庭教育大戏开始了。一边是母亲慢工出细活的太极浸润,一边是父亲的暴力纠正快刀斩乱麻。娃娃们自然觉得爸爸是不可逾越的底线。爸爸一旦生气,就会挨打。不知道有多少孩子在策划这件坏事。首先考虑的是“我这样做爸爸会不会打我?”

第二,

但是爸爸真的应该这样吗?每次孩子做错事回家,推门看到的父亲都是怒气冲冲,杀气腾腾。此时,父亲和关公之间只有一把青龙偃月刀。当父亲和恐惧被捆绑在一起时,这种威严的形象将难以摆脱。虽然塑造了做父亲的威严,却失去了父爱教育最重要的部分。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出生在富恩岛上一个叫奥赛登的小镇,那里有很多贵族和地主。安徒生的父亲只是一个贫穷的鞋匠,母亲是一个洗衣妇。贵族地主害怕自贬身份,从来不让自己的孩子和安徒生一起玩。安徒生的父亲对此非常生气,但他根本没有在孩子们面前表现出来。他反而很轻松地对安徒生说:“孩子,别人不跟你玩,你来跟你玩吧!”

父亲亲自把安徒生简陋的房间装饰得像个小博物馆。墙上挂着许多图画和装饰瓷器,窗上的柜子上放着一些玩具,书架上摆满了书籍和乐谱。甚至在门玻璃上,还画了一幅风景画。父亲经常给安徒生讲《一千零一夜》等阿拉伯古代故事,有时也给他读丹麦喜剧演员霍尔堡的一个剧本,或者英国莎士比亚的一个剧本,为安徒生后来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虽然这是一个很烂的街头笑话,但我们还是能看出其中的含义。在小安徒生孤独的时候,他的父亲主动成为孩子的玩伴,尽力弥补孩子缺失的部分。对安徒生来说,他的父亲既是父亲,又是老师和朋友。正是因为有他的陪伴,安徒生的内心才没有因为同龄人的疏远而崩溃。如果这位父亲没有这样做,安徒生可能不会成为一个童话作家。

第三,

爸爸们最大的问题就是太执着于父亲的身份,在孩子面前总是摆出一副威严的样子,试图为孩子树立榜样,但这完全失去了作为父母应有的亲和力。

父母和孩子的沟通顺畅与否,取决于有多少父母能放下架子。一旦你真的不把自己当上级家长,你是和他在一起的朋友,有很多心里话,他会愿意告诉你的。

爸爸要严格,其实这是我们长期养成的惯性思维。

我高二那年,学校举行成人礼,要求所有学生家长尽量到场。这时候,我发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在这些家庭中,母亲的角色是相似的,但父亲之间的差距却是一天比一天大。那些幽默爱开玩笑的父亲的孩子会相对开朗,不苟言笑的父亲的孩子大多严肃严谨。可见,父亲是家庭中最具影响力的因素。

母亲用来挣脱,父亲用来超越。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这是每个人走向成熟的两条必经之路。母亲教育孩子的任务是让孩子健康成长,父亲的任务是让孩子看到世界的广阔。爸爸永远是孩子的第一偶像和梦中情人。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见识逐渐开阔,爸爸的形象也从神一般逐渐转变。

第四,

汪曾祺有一篇文章叫《父子成多年兄弟》,我从中摘录了一些片段,看看作家的父亲是如何陪伴孩子的:

我父亲是一个非常随和的人。我很少看到他发脾气,对待孩子不疾不徐。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玩孩子,和孩子一起玩。我姑姑管他叫“孩子的头”。春天,清明节前,他带领一群孩子在麦田里放风筝。他把自己的蜈蚣(我们称之为“百足”)放在那里,上面糊着染色的丝绸。放风筝的线是胡琴的老线。老线又结实又轻,这样风筝就可以直直地飞起来,没有“肚子”了。我没见过第二个人用胡绳放风筝。清明节前,麦子不“起床”,不怕被踩,越踩越旺……他能做出各种灯。用淡绿色透明的“鱼鳞纸”,扎出一个织女,栩栩如生。用西洋红染,上深下浅,用全草做花瓣,做一个重瓣莲花灯,真好看...他画画,我小时候也喜欢画画,但是他从来没有指出过我。他画画的时候我看着,剩下的时间我自己翻找画,自己涂抹。那时候我并没有真正欣赏写意花。我只是画了一些我从未见过的鲜艳的桃子或瀑布...初中就爱唱戏,唱青衣,嗓子很好,爽朗甜美。在家里,他演奏胡琴,我唱歌。我的一些同学会唱歌剧,学校有一个有趣的聚会。在我的邀请下,他去学校陪他们。几个学生刚合唱了清唱剧。一个叫费的同学,借了一顶纱帽,一件蓝色官服,打扮了一下,唱了一首《朱砂井》,却没有配角,没有头领,没有俘虏,只是一个,拿着鞭子在台上走了两圈,唱了一首《县坞县走神在马上》就完事了。一个和我父亲一样大的人和几个孩子玩了一下午,还挺开心的。我第一次恋爱是在十七岁。暑假的时候,我在家写情书,他瞎出主意。十几岁就学会了抽烟喝酒。他喝酒,给我倒了一杯。一次抽两支烟,一支给他,一支给我。他总是先点燃我。我们的关系在别人看来可能很陌生。父亲说:“我们是多年的兄弟了。”

这样的父亲真让人羡慕。这个父亲已经达到了“既当父亲又当朋友”的境界,完全放下了父亲的架子。成年后拥有童心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和孩子达成了“兄弟”关系。估计代沟是父子俩根本没感受过的。也许这才是真正能感受到快乐的家庭教育。

五,

只是王力可曾祺的父亲,这种父爱叫做“我不是你的父亲”。对他来说,父亲就像兄弟,可以是灵魂的伴侣,可以是倾诉的对象,可以是玩耍的朋友。在这种相处模式中,孩子会在父亲的引导下,增强对世界的体验,发现生活的乐趣。

所以,爸爸的角色不应该是出现问题就怒气冲冲出现的“修正者”,而应该是陪伴孩子的朋友。换句话说,如果你现在陪孩子的时间不多,怎么能指望孩子以后陪你呢?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羁绊也需要巩固。整天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却忽视了对孩子内心世界的保护。这并不是真的为了孩子。你要知道,钱是他可以赚的,但是一旦他心里本该被父母占据的那部分空缺了,以后再想弥补也是没用的。它永远只是孩子心中的一个空洞。

所以,爸爸妈妈,那些所谓的家长气都是虚的。和孩子相处的时候,不要那么紧张。成为他的伴侣是最好的沟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