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红楼梦》对儒释道逐一考察。最后,曹雪芹得出了人存在的终极本质:虚无。所以曹雪芹真正的视野不是封建社会政治制度,而是文化。
他把一直占据根本地位至今的儒、道、佛三家放在一起,通过文学的手段对他们进行了全部的审视。他想探讨的是:人的意义,人生的意义。或者说,存在。
中国传统的“自我意识”是意识到自己非人类,无意识;中国传统的“超脱”和“冷漠”,是明白他无论如何也逃不过非人的命运和虚无的结局;中国传统的“自由”是他取消自由意志后的轻松、冷漠、玩世不恭;中国传统的“独立人格”。
就是有意识地扼杀自己的人格,使之在“自然”(潘)、“道德”、“正义”的平静之水下得以顺畅,也就是坚持自己的非个人化。作为个人,传统中国人完全绝望了。中国传统中没有个体,只有整体。个人只是整体的工具。所以,中国人除了一个灵魂,什么都可以有。否则,注定是悲剧。
事实上,《红楼梦》吸取了儒、道、佛的力量。曹雪芹在彻底的绝望、虚无和无尽的悲伤中写下了这本书。所以读《红楼梦》会给你带来一种不同寻常的苍凉感和凄凉感。
扩展数据:
《红楼梦》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盛衰的时代特征。它描述的不是“婚礼蜡烛和做第一”的爱情故事;讲的是年轻的封建贵族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
小说的巨大社会意义在于,它不是孤立地描写这个爱情悲剧,而是着眼于这个爱情婚姻悲剧,写出了当时贾、王、史、薛四个有代表性的家族的兴衰。
其中以贾府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即将崩溃的封建制度进行了强烈的批判,使读者预见到它必然走向灭亡。同时,小说还通过歌颂贵族反叛者表达了一种新的朦胧理想。
《红楼梦》的情节结构在传统小说的基础上有了重大突破。它改变了《水浒传》等以往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单线发展的特点,创造了宏大、完整、自然的艺术结构,使众多人物在同一时空中运动,使情节整体进行。
《红楼梦》语言艺术的成就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作者往往能用短短几句话勾勒出一个个性特征鲜明的生动形象;作者作品中每一个典型形象的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读者仅凭这些语言就能判断人物。
百度百科-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