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叙事:叙事结构
比如鲁迅的《孔乙己》,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2)以事为线索。所谓“物线法”。
如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日本作家李良平的《一碗阳春面》等。
(3)以空间或环境为线索。
如《祝福》《鲁镇》。
(4)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比如奥斯特罗夫斯基的《变色龙》以警官奥祖洛夫对“狗咬事件”的处理为中心展开故事;叶圣陶《滥三五门》以“卖米”这一中心事件为线索。
(5)以时间或人物心理为线索。
这类结构的特点是情节简单,线索清晰。构成小说情节的线索只有一条,大部分都是围绕一两个主要人物展开的。小说的情节从开头开始,展开到结尾甚至结尾,依次展开,像链条一样环环相扣。主题表现在完整的情节描述和人物刻画上。
比如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以孔乙己在咸亨酒店饮酒为线索展开叙事,生动而深刻地展现了辛亥革命前下层知识分子孔乙己的复杂性格和悲剧人生。
这类结构的特点是运用明暗或主辅线平行展开,可以容纳更复杂的生活内容,更充分地刻画人物。
比如鲁迅的小说《药》,就采用了明暗并行的双线结构模式。故事明线是花老栓家的故事,暗线是夏家的故事。通过两个中国家庭的命运,表现出双重主题: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
这种结构的特点是整部小说的情节围绕一个集中的“焦点”呈放射状展开,具有打破时空界限的飞跃性。其结构形式的线索是心理过程。意识流小说中经常使用这种结构。
意识流小说和“心理小说”的网络情节结构的基本特征是:
1.小说描述的对象是人物心理活动的流动过程,包括他们的思想、意识、记忆、联想、想象、感情、直觉、印象和梦境。
2.作家打破传统小说的时间顺序和因果逻辑,依靠人物意识的流动来组合素材。
3.作者运用心理分析、独白叙述、感官印象、幻觉、梦境等表现手法展开叙述。
如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中,“斑点”的象征意象是“节点”的核心,六个心理猜想相连,表达了她对社会现实和人生状态的思考。
这种结构的特点是整部小说由三条以上的线索组成,像蜘蛛网一样交织在一起。
比如,刘清的创业史同时由四条线索构成:一条是以梁生宝为代表的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贫困中农的活动线索,一条是以郭振山为代表的党内反对派的活动线索;一条是以姚世杰、郭石夫为代表的复辟势力的活动线索,他们坚决反对合作,企图恢复旧秩序;一条是以梁三老人为代表的“中间人物”的活动线索。四条线索交织成一张有机的网。
《水浒传》中的每一个主要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线索,许多故事线索交织在一起,使得结构神韵、生活内容错综复杂,《战争与和平》也是如此。
《红楼梦》线索众多,相互交叉,以蜘蛛网的形式组织生活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以景物和场景为主体的画面情节单元的组合,就是画面结构。这种情节结构在传统小说和现代小说中大量存在,但其创作目的、画面特点和具体组合方式却大相径庭。传统的画面结构,就其创作目的而言,作者意在通过画面创作来表达情感和写意。就其画面构成而言,在如画的自然环境和自然风光中嵌入了人物故事,作家写作的兴趣不在故事,而在故事发生的空间和环境;写人物动作,不求舞台表演的戏剧化,只求安静的神韵。
有些小说,在结构上,看不出剧情线不强,或者根本没有故事。他们只写一些东西,整篇文章都是围绕作者情绪的表达。小说结构的主体部分是关杰朗的描写。它用来吸引读者的不是生动的文字,而是流动的意识,精彩的细节描写和细致生动的感情表达。
散文文化的情节结构特征;
第一,故事以散文的片段呈现,就像散文的叙事是片段事件的串联,而不是有始有终的连贯故事。
二是形散而神不散,即通过片段事件的叙述和自然景物、社会风俗的描写,营造出生动的意境,表达具体的主观感受。这好像和散文一样,其实不然。散文中描写的人大多是真实的,而“散文”结构中描写的人是虚构的。实际上,“散文”的结构采用了散文的情节形式,创造了一个虚构的世界。
意识流小说中经常使用这种结构。所谓无情节的小说,或部分或全部使用这种结构形式,不注重情节,不讲故事,如王蒙的《春声》、《夜眼》。
再比如张杰的《爱不能忘》,让情感贯穿全篇,成为组织小说素材的隐形线索。
突兀的结构,在结尾,剧情突然向相反的方向转变,透露出真相,这通常是意料之外的。但因为前面的情节已经做了铺垫,照顾到了前面的情节,所以一切都是合理的,从而增加了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哦?亨利小说在艺术处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意想不到的结局”。只是到了最后一刻,“谜团”终于解开了,剧情的发展似乎明显在向一个方向发展,结果却出乎意料。总的来说,这种意想不到的结局更让人欣慰。即使是悲伤的结局,也往往包含着某种光芒,这就是所谓的“含泪的微笑”,也就是“欧亨利结局”。
作者尽力给故事、人物和读者心理设置障碍,不让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比如希区柯克。
象征性的情节结构,即所有的情节单元都是围绕一个形而上的抽象观念——意识、观点、思想、感情展开和进行的,这是情节的核心,是情节片段之间的连接线索。
加缪的《局外人》、卡夫卡的《变形记》、美国海勒的《城堡》、中国新时期张抗抗的《北极光》、邓刚的《迷人的大海》、王安忆的《墙基》和高晓声的《钓鱼》都是典型的象征性作品。
这部具有象征性情节结构的小说的艺术特色如下:
1.象征意义体现了所有的情节单位,并贯穿于整个图像系统。当然,这些小说大部分在外观上还是有情节的时间线索的,但就小说的审美价值而言,如果仅仅从线性情节的角度去理解,这些小说的意蕴就会丧失甚至荡然无存。
2.象征意象具有整体性和生动性。从创作过程来看,是象征意义凝结并贯穿了形象和情节,但从成品来看,是形象和情节暗示并表达了象征意义。因此,作家在赋予小说象征意义的同时,仍然致力于对形象完整性和生动性的描写。
3.剧情过程简洁明了。因为作者追求的是思想的感知力,而不是情节和形象本身的感染力,虽然整体形象具有整体性、生动性的特点,情节也可以完整,但情节过程必然简洁明了。作者避免了事件过程的传奇化、戏剧化和紧凑化,省略了事件的来龙去脉,抛弃了各种人际关系的错综复杂,甚至有意模糊了人物名字的由来和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使象征意义突出而不被情节分支所遮蔽。
4.象征意象具有极大的变形性。象征性情节结构中的意象一般都有很大的变形,因为只有高度夸张和极度变形的意象才更具象征性和形而上性。
这种形式结构的小说,并不是严格按照情节发展的顺序展开,而是将看似不相关的事件、人物、场景分别罗列,形成独立的“板块”。板块结构的小说并不是美学内涵上所有“板块”的机械相加,其整体意义远远超出了所有部分的总和,因此是有意义的。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的《天鹅之恋》等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