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是散文吗?
佛教徒称这个世界从产生到毁灭的过程为“劫”。而尼采所谓的“永恒的回归”,大概就是经历过的事情无休止的重复。如果你突然想象一下,那肯定是相当可怕的。但是,客观地想一想——从世纪创立开始,生命不就是在重复吗?昨天和今天,明天和今天,上一代和这一代,下一代和这一代...在最后一章,作者写道:“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望。”这是一句模棱两可的话,完全看读者怎么解读。在《永恒归来》的世界里,“不能承受的责任负担”压迫着我们的每一个动作,但同时也把我们压到了地球和现实生活的层面。没有负担,人就会轻装上阵。“离开了地球,就意味着离开了现实生活,他会变得不真实、自由、无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判断轻与重似乎需要一些犹豫。正如昆德拉所说:“轻/重的对立是最神秘的,也是最两难的。”
说实话,我很讨厌作家在小说里讲玄学的东西——那么深奥,为什么不写学术专著?一个过度理性的小说家能做些什么来打动我们的心?但《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是一个奇怪的文本,一面是理性,一面是激情(当然这也和作家的结构安排有关),或者说它赋予了我们在理性的手掌中舞蹈的感性。结果这本书一开始就被塞了一个硬邦邦的“神秘”东西。虽然不能咀嚼,但我还是默认了它的存在,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忍不住反复权衡。
小说采用多重线索,几乎每一章都使用不同的视角。剧情不是最重要的,是不同人的不同感受和想法。“人生是没有目的的小品,最后也不会变成画。”在这种情况下,素描中的每一条线对自身处境的认识,都成了一幅值得描绘的画面。
小说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在背叛:特里萨灵魂的水手在她身体的甲板上呼唤她逃离绝望的母亲,以一个安娜·卡列尼娜进入托马斯的生活;托马斯的情人不下200个,即使结婚后,他仍与他们频繁幽会;弗兰茨背着妻子和萨比娜保持婚外情,内心依然崇拜新情人身边的萨比娜。萨宾娜不断地从一种状态逃向另一种状态,偏离就是她的生活;.....萨宾娜曾说:“表面上出现的是明白无误的谎言,但随之而来的是神秘的真相。”那么,这些无处不在的“背叛”背后是什么呢?是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这种相互不理解造成的分离和疏远,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每个角落。
我觉得西方舆论对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强调,大概是相对集中在意识形态领域,即使他们不这么说。最起码他们脑子里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认知,手已经举起来了,就等着鼓掌了。就像书中一个章节里的场景:特蕾莎带着俄国入侵的照片去瑞士见一个发行量很大的新闻杂志的编辑,编辑表扬了她。“所有的捷克人仍然有一种不幸的光环,善良的瑞士人民为之感动。”在另一个场景中,一个德国组织为萨宾娜举办了一场展览,在她的战士传记照片中加入了一些耐人寻味的铁丝网。这是一种奇怪的感觉——一个阵营的人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理解”和同情另一个阵营的人,但谁又能说它有时不会以另一种形式出现——“误解”和优越感呢?这样现实的例子在国际文坛上并不少见。萨宾娜的尴尬在于,她发现她的敌人是媚俗,而不是意识形态,更大的恶在于人们举起拳头,用一个声音说话,而不是社会制度;但她永远无法让她的西方朋友明白这一点。“隔膜”就是这样一堵看不见的高高的墙,遮住了人们面对面的眼睛。
在那场“伟大的进军”中美国人和法国人的冲突中,弗兰茨临终时对妻子“无限仇恨”的眼神被解读为一种请求原谅的眼神,...一个滑稽又悲伤的“不解”。
“我们永远无法确定我们人际关系的哪一部分是我们感情的结果——来自爱、厌恶、善良或怨恨——哪一部分是由我们各自生活中的某种永恒力量预先决定的。”生活充满了偶然性,至少对托马斯来说是这样。特蕾莎家乡医院偶然发现一例复杂综合神经病。他们请的主治医生正好坐骨神经痛,就派托马斯来代替他。托马斯恰好被安排在特蕾莎工作的酒店,又恰好有足够的时间在酒店餐厅闲着。碰巧特蕾莎在值班...经过一系列偶然的重叠,就成了必然,生命是无数“偶然”构筑的“必然”空间。
托马斯原本是一个受人尊敬的外科医生,身边都是美女。从表面上看,他的命运被俄罗斯的入侵彻底改变了。
从根本上说,他的人生历程是他的性格使然。比如他可以写一个很多人都可以写的“声明”来换取住院,但他没有写;当第二次类似的机会来临时,他还是放弃了;他可以留在苏黎世避祸,但跟着特蕾莎回国;.....至于昆德拉在这部小说中写的主题,我们很容易想到其他名字,比如索尔仁尼琴。不过,虽然苏联入侵后的捷克是小说的特定环境,但就人物本身而言,我感觉他们走的更多的是自己的内心。小说中有几个象征性的东西:数字“六”对特蕾莎的意义,旧帽子对萨宾娜的意义,贝多芬的音乐对托马斯的意义...他们的“存在”与其说影响和引导着角色,不如说是他们精神的一部分。贝多芬四重奏中“必须如此”的主题象征着生命的重要性。所谓重要是一种必然,人要一路走来,才能体会到为什么“重要”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的是合理的。与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相对的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与托马斯更多地感到“沉重”不同,萨宾娜的生活很轻松。她背叛了“不得不如此”的一切——她的父亲、丈夫、爱情和祖国。这是无法承受之轻降临在她身上,但她突然发现,一切都是空的。
“爱”是这部小说的关键词之一。人物都在思考和寻求爱情,但他们与所爱的人的爱情往往被陌生的同床异梦者误解,即使彼此向往,也有意无意地疏远。理想的状态似乎只有在理想中。当特蕾莎终于看清托马斯的爱情时,他们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这也许是一个悲剧,但在活着的时候有机会达成深刻的理解,难道不是一种幸运吗?
不知不觉竟然写了这么长,让我很惊讶。但似乎仍未完成。这部小说带给我很多感触,这里只能记录其中的一部分。有很多东西还是乱七八糟的,我也不能完全理解。这里自然不敢乱说,但大多是感情用事,远远没有穿透小说的精神内核。废话少说,希望有和我一起学习的人。《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可以算是一部哲学小说。就我的阅读体验来说,我觉得是一部会引起人们反复解释的欲望但又很难解释透彻的作品。这大概就是它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