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用7年就“上位”,沈腾凭什么能这么“横”?
随着春节档电影《你好,李焕英》票房突破40亿,作为主演之一的沈腾也以其主要作品票房超180亿的成绩,成功“上位”中国演员作品总票房排行榜第一的宝座。
这一飞跃不仅让沈腾上了热搜,也在各大平台引起巨大的关注,正如在某乎的热榜下的讨论“沈腾成为中国影史票房第一人,是否实至名归?”
对于这个问题,许多人都对此表示祝贺和肯定,但同时也有不少人发出了质疑。
对沈腾拿下第一的质疑,我认为票房排行没有意义。
首先,一部电影票房的成功自然离不开时代、档期、题材、票价、宣发等各方面因素,因此不少人认为这个排行榜对于老片来说不公平。
实际上,不论是猫-眼还是灯-塔,这些平台实际上统计的是中国内地院线的票房,并不是全球票房。
其次,票房高与演技好并不能划等号,但票房高常常意味着商业价值高。
当电影口碑爆棚,有的人会质疑打分平台;而当电影票房惊人,有的人又会觉得票房没意义。
实际上,票房的背后代表的是数据,沈腾是观众用真金白银买的电影票推出来的,这是实打实的成绩。
沈腾到底凭什么能这么“横”?从沈腾18年的演艺生涯来看,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在开心麻花话剧团“十年磨一剑”。
2003年,沈腾在开心麻花话剧团出演了开心麻花第一部舞台剧《想吃麻花现给你拧》,当时的他为何炅和谢娜作配。
有时候,一场话剧只有6、7个观众,甚至比台上的演员都少。
在近10年的时光里,正在铸就一个更好的沈腾。
第二,在春晚小品中“一夜火遍全国”。
很多人认识沈腾,还要在2012年的春晚小品《今天的幸福》中,也就是因为它,沈腾自此成为了“郝建”的代名词。
第三,在电影中成“票房扛把子”。
电影作为一门集体的艺术,有人会被导演吸引,而有人会因为是主演的粉丝而去观看。
而看一个演员究竟有没有票房号召力,看其主演的“大男/女主”电影就知道了。
2015年,一部无巨星、无名主创的电影《夏洛特烦恼》横空出世,自此打响了开心麻花的招牌,更让进入电影界的沈腾迎来开门红。
第四,在综艺中积累“一面倒的路人缘”。
在沈腾参加的综艺中,除了早期的《女婿上门了》受到诟病外,其他的节目几乎都给他带来成倍的增益。
参加《喜剧总动员》,从小品《超能英雄》到默剧《小偷在哪儿》致敬卓别林,沈腾的作品堪称“实验式喜剧”,问鼎第一季的冠军;
在《我就是演员》中,面对不同表演情境的考验,沈腾的即兴表演展现神一般的应变能力。
正是在这些综艺中,沈腾变成那个“长在大家笑点上的男人”,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好感。
沈腾拿票房第一,正因厚积而薄发。
沈腾票房第一意味着什么?所谓时势造英雄,沈腾成功的背后其实反映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变化,从喜剧演员传承的现状来说,其实也面临青黄不接的情况。面对各种短视频和网络段子的流行,如今的观众笑点越来越高,让观众笑在某种程度上比让观众哭来得更难。
实际上,对于喜剧来说,表演需要掌控极强的节奏,包袱一抖便过时,极其考验喜剧人的创造力和与时俱进的能力。
从还了周星驰电影票,到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小沈阳,也就是在这时,沈腾出现了。在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阶段,大家生活压力巨大,极易陷入焦虑之中,喜剧正是调剂生活的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工作已经这么累了,我就想图一乐。”
不论是英式幽默还是美式笑话,笑点存在国界,而立足于本土的沈腾真正抓住了观众的笑点,成为“新喜剧之王”。
不过,中国电影票房的变化是非常快的,沈腾拿到票房第一虽然值得祝贺,但却并不意味着他的这个位置就能坐得稳固。
比起黄渤、王宝强、邓超等既演得了喜剧、又演得了正剧的演员来说,由于喜剧自带天然的弱势,代表作全是喜剧的沈腾拿到票房第一,常常会让不少人觉得还不够令人信服。
沈腾夺得中国个人作品票房之冠只是起点,他的征途,远未结束。对于那些对他的成绩不屑一顾的人,也许可以这样回答——走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