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七观中的百家是什么?

《七律》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编译、六艺、诸子百家、诗赋、军事文学、技巧方法等。《纲要(简编)》概括了六个纲要,说明了六个纲要和38个范畴的意义,是一部学术简史,对先秦和西汉时期学术思想的起源和演变作了简要的叙述,相当于叙述事例。《七略》对叙事进行了删节,省略了别录的内容,将20卷的别录改为7卷的七略,所以“略”字有“简略”之意。有学者说《七律》是《别录》的删节版。其实七律只分六类,也可以叫六律。《六略》的内容包括《六略》、《斋藤优子》、《诗赋》、《兵书》、《技法》等。

刘一律吕接收先秦至东汉初年的经学和六经读物(即儒家经典),分为易、蜀、诗、礼、乐、春秋、论语、孝道、小学九大类,录书103册,文章3123篇。六艺(六经)是儒家经典。汉代重视六经,把六艺(六经)放在首位。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六经上升为官学。《论语》《孝经》《小学》是汉代学校背诵的课本。《论语》和《孝经》是汉代解释经典的书籍。小学是读经典的基础,没有素养是不可能读经典的。所以《论语》《孝经》《小学》归入六艺。《世本》、《国语》、《战国策》、《太史公一百三十》、《楚汉春秋》等八部史书(411)隶属于《六艺略》春秋类。

诸子百家从先秦到东汉初年的著作,被诸子百家收集,分为儒、道、阴阳、法、明、墨、纵横、杂、农、小说十大类,记载了189本书,4324篇文章。司马谈《论六家要义》将战国思想界划分为阴阳、儒、墨、明、法、道六家,分别代表了战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六个派别。刘歆诸子在司马谈《六经要论》的基础上,增加了纵横、杂、农、小说四个学派,成为10个学派,囊括了中国古代哲学、经济等科学。汉代主要提倡儒学,其次是圣人。战国时期国家分裂,急需人才,产生了不同的理论和学术自由。在诸子中,先秦时期著作最多的是道家,其次是儒家和阴阳。儒家认为,百家学说是经典的支流,如果以六经为指导,吸取各家之长,可以博采众长,所以排在第二位。《汉授艺术历史与文学》在《诸子百家概论》之后说:“诸子百家,只有九家令人印象深刻。都是从王道弱,诸侯共政,诸侯共天下出发,喜欢和不喜欢不同的方式。他们以九派之术,各引一端,拜其善,以谈之,笼络诸侯。虽然他的话不一样,但还是水火不相容,也是天生一对。仁与义,敬与和,相反,相辅相成。易曰:“天下同而异,一致而忧。”今不同学者,各推所长,穷于知识研究,以明其义,虽有不足,应归之,亦为六经之分支,后人也。使其民受明王主之苦,得其所欲,皆属物质。仲尼有句话:‘失礼则谋天下。’方去三已久,道学乏废。别无所求。在野外不是比在九族更好吗?如果你能练习六艺。看这九个流派的文字,可以借鉴。"

诗赋包括歌与诗,分为屈原与陆贾、烈卿与荀赋、杂诗,录书106册,文章1,318篇。赋是汉代特别发达的一种文体。它是一种通过夸张的模仿事物来表达感情,依靠事物来唤起感情,并能体察风土人情,体会大气的质朴和轻盈的风格。诗赋只有大序,没有小序。《韩曙·文艺·史鸷·福禄》中说:“据说不唱歌而背诵赋可以使你成为一名医生。”言感使物特,料知深美,可用于画物,故可为医。古代诸侯王与邻国交接时,用耳语感同身受。退位时必呼“诗”以表志,盖以其他圣贤。所以孔子说‘不学诗,无话可说’。春秋以后,周道元气大伤,聘问之唱不适合他国。学《诗》之士,活于布衣,圣贤失志。.....自孝乐府采歌谣,故有世代、之风,秦楚之风,皆因悲而喜,亦可观风俗而知浓云。“分开成诗和散文,不要分成六艺的诗和散文,否则篇幅比例不平衡。

军事理论和实践的书有四种:战术、形势、阴阳、技巧。军事战术指的是战略;军事情况指战术;兵的阴阳指的是天气、医学、地理、占卜等。军事技能是指军事技术和军事技能的应用。春秋战国以来,战争频繁,所以军事著作很多,军事书籍略编。此外,汉代统治者对兵书的重视,也略微反映了时代特征。《孙子兵法》共53本,790本,如《孙子兵法》八十二篇,《齐孙子》八十九篇,《公孙阳》二十七篇,《吴起》四十八篇,《范蠡》两篇,《鲍子兵法》十篇,《伍子胥》十篇。

尹和的著作分为六大类:天文、历法、五行、龟、杂业、形法。天文学包括天文学和占星术(用神学迷信解释天象);历法谱包括历法和天算;五行是阴阳;乌龟参考占卜书;杂职业是指日常生活、生产等具体占卜;形法指的是地形学、风水学、相学的书籍。《舒舒》略收天文、历法、占卜、占星、数学方面的书籍,即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方面的书籍,其中有些属于封建迷信。(原作者:夏士和)季芳略收神仙季芳著作,分为医经、经(方)、房、神仙四类。医学经典是指关于病理、生理和治疗原则的书籍,如《黄帝内经》(18卷)、《外经》(37卷)、《扁鹊内经》(9卷)。经方(方子)指的是如何用药物治疗疾病的书。

“方子,草药石之寒温,病之浅深,假药之味,因气感宜,辩五苦六苦,致水火为一,以开合结,反之亦然。而失健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是唯一之失。所以俗话说得好,有病常拿中药。”指房中男女的书,如《糜戏杂道》(二十回)、《黄帝三王》阳坊(二十回)、《三内院》子坊(十七回)等。神仙指的是吃丹药长寿的书,如《黄帝气波按摩》(10卷)、《黄帝杂子引论》(12卷)。季芳收集了有关医学和健康的生命、长寿和生殖的书籍,记录了36本书和868篇文章。古人不重视科学(科技),看不起技数和旁术,所以两策(技数和旁术)排在最后。

三、《七律》的学术价值

(一)“七律”分类方法是否科学

七律(又名六律)分为六大类,又分为子类,***三十八子类。38个小类中,33个有小序(《世说新语》所有小类都乱了序),6个大类有大序,全书有总序。总序、大序、小序都收录在《简编》里。通过大序和小序叙述学术渊源。每一类下又分为若干册或篇,录有603册和13219册。《七略》的分类方法是科学的:(1)按照学术性质分类,符合当时学术发展的实际情况,是图书分类的一大创新。比如《六艺略》是根据古籍的对象分类的;学者分学术思想;诗赋要按文章体裁组织;孙子兵法分职能;技能数量略多,技能略分专业。(2)同类书籍按时间顺序排列。(3)性质相近的书是互相附的,是分开写的。这叫互写法。比如兵家有墨子,墨家有墨子。(4)学术性质相同的,按思想派别或流派的差异分类。(5)如果一本书可以分为两类,那么在这两类中都可以找到。(6)如果一本书里有一篇文章可以归入其他类别,那就得归入另一个类别。这就是所谓的“分类法”,也就是分析和描述,比如在诸子百家和道家的《管子》里拿出一个“弟子位”,记到六艺礼法的范畴里。《弟子本分》讲的是弟子应遵守的一般规则,如读书、德行、早作执事、接待业务、待客、吃饭、用餐、扫地、持烛、奉师休息、复习功课等。是一个男孩在德国读书的规矩,是中国古代最全面、内容最全、篇章最全、记述最清楚、年代最久远的校规。(7)提取叙事提纲。(8)没有文章的参考书目。

(二)“七律”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六艺只是学术收藏,所以放在第一位;哲人是六经的支流,所以略放在第二位;诗赋略反映当时诗赋作品较多;军事文献略反映当时军事强调,军事强调先战略,后战术,再靠天时、地利、人和进行保障,再靠士兵熟练使用武器取胜;技能和技巧的缺失反映了当时不重视科技,科技掺杂着迷信。技能数简要讲天文、族谱、五行、坐龟、杂业、形法,顺序从天上到地下,从天文到地理;方药技巧稍微说一下医经、经、房、仙。只有懂了生理学,才能用方子治病。健康无病的男女有了后代,再求长生成仙。

(三)《七略》是目录学著作的典范。

《七律》反映了先秦至西汉时期的学术思想和科学文化认识水平。七略的六大类分类法(六分法)奠定了中国图书分类法的基础,七略对中国图书分类法的开创性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七略》首创了写短序了解学术渊源的方法,体现了辨章、考证学术渊源的特点,成为中国古代目录学著作的典范。

(四)《七律》反映了当时的学术走向和成就。

六艺略体现了当时对儒家思想的重视;诸子微映春秋战国汉初的百家争鸣。诗词赋略反映文学作品多,职业作家多,文学从未独立到自觉独立;《孙子兵法》略反映了中国历来重视军事,汉武帝因战争需要更重视军事的研究。技巧和方法反映了当时中医、中药和历法的成就。

第四,七律对后世的影响

东汉编纂的图书目录都是按照《七略》的体系编纂的,东汉班固编纂的《韩曙文艺志》受到《七略》的影响,保存了《七略》的3/10-4/10。三国两晋南北朝在编纂书目时尊重七观,并加以继承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