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与袁野的中心主题
袁野的表现如何?曹禺不止一次这样解释。但他的解释前后矛盾,有些话甚至不符合作品实际。1978在5月的一次采访中,他说:“袁爷...本来想写农民和恶霸欺负人”,而《原野》以“我恨那个恶霸,要报仇”为主题[十六]。1980再次否定了这个“恨”的主题,说写袁野的时候“有过这样的想法写这样一个艺术形象:一个黑脸的人未必有黑心”;《原野》不是一部以复仇为主题的作品,它是展现被压迫农民的生活和他的觉醒”[xvii]。在1981中,他对《原野》创作动机的解释是另一种方式:“我当时想写这部剧,是因为我想通过秋胡和王难以理解的恩怨,讲述农民在封建恶霸地主压迫下的悲惨生活和逐渐觉醒的过程”[xviii]。这种创作动机包含着明确的阶级意识,与“黑脸的人未必有黑心”明显不同。“而且这里对作品的描述也不符合袁野的现实。没有所谓的“苦日子”(请记住那一大片良田,以及焦与秋曾经的情谊)。不知道“逐渐觉醒的过程”指的是什么?恨虎的复仇过程,复仇后的迷茫和恐怖,绝不是“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