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浑浊、汹涌的水

秋光无所事事,微风习习,又是一个美好的日子。

很多故事都是文字慢慢来的。许多思绪在故事中缓缓流淌。

读《浮生六记》,让我无限怀念沧浪亭。

这样秋日的阳光,这样闲散的午后,循着一脉的芬芳穿越岁月,心沉迷于故乡的朦胧印记。

与其错过,不如重游故地。圆了一个小梦想,没有刻意的准备。

就连心情都是平静而轻盈的,就像要去迎接世界上的另一个我,合适而安全,轻盈而快乐。

美丽的风景就像一朵被云隔开的花。浮华的时候,总觉得最美的风景在远方。

在寻找中,我总是把目光放在遥远的世界尽头。

当尘埃落定,我才发现,心中最难以割舍的,还是记忆中的那片小树林。

汹涌的波涛里的水清澈见底,可以支撑我的流苏,汹涌的波涛里的水浑浊,可以支撑我的双脚。

三千年前的楚歌,依然清新脱俗。

沧浪亭,位于姑苏繁华地带,因此而得名。

这座见证了千年历史的园林,在闹市中有着独特的一角。就像一朵花中的一朵美丽的莲花,由落至香。

苏州的园林大多被高墙遮掩,景色幽深秀丽。沧浪亭的美不是藏在里面的。

一进景区,就看到院墙外一湾碧水萦绕。水中残荷飒飒,水边岩石嶙峋。

隔着水,游廊蜿蜒,带领游客一步一步走进桃源深处。

没有水的山没有吸引力,没有山的水缺乏刚性。而沧浪之美,依山傍水。

水在院外流,山在院中高。山水之间,一墙一廊隔绝红尘。

过了桥,步入花园,沿着水边走廊悠闲漫步。

水廊下,看对岸长长的柳条,身影飘过,梦中世界繁花似锦。

亭畔,园中山石隐隐,古树茂密,另一景隔窗。

在水廊的尽头,穿过洞门,转到水廊的另一边。沿着花园里蜿蜒的小路散步。

穿过藤蔓缠绕的紫藤架,我来到了一座小山脚下。抬头望去,山上古树葱郁,上面还有一座古朴精致的亭子。

这就是著名的沧浪亭。

我沿着石径绕了一圈,却见山上怪石嶙峋,绿竹藤萝挂在石间。绿色,野菊花芬芳,景色宜人。

在闹市区之间,分享山野是一种享受!

靠着亭子打个盹,目光所及之处,依稀能看到这个城市的繁华,在秋日的阳光下如梦如幻。

风轻轻吹来,一股淡淡的清香随之而来。循着香火,参观依山而建的厅堂楼阁。

明道厅,幽静雅致,隐隐约约有一缕墨香,承载着宋的婉约,轻盈地流淌在漏水的芭蕉叶上。

微微闭上眼睛,听听从时光深处飘来的琵琶声,清晰而悠远。

看楼上,看远山,近水。

斑驳的角落里,一朵芙蓉花开得正艳。沧桑与美食相得益彰,如清秋的一抹暖阳,特别有一种风情。

游廊曲折,你悠闲地走进一个小院,芭蕉掩映着竹柏。院子里有漂亮的花窗和茂密的竹林。风一吹,秋日的影子在窗上摇曳。

风吹竹叶,清香弥漫。撑着竹子,视线淹没在茂密的绿色里,心随着择竹而居的鸟儿歌唱。

默念着那个精致玲珑的名字——崔玲珑,眼中的喜悦难以抑制。这样的风景,有这样感人的名字,真的是相得益彰,美不胜收。

其实沧浪亭的每个景点都是那么的优雅精致。每个景点的名字也是读书的香,欣赏的韵。

苗文香室、华钥境界、杨志馆、青香馆、楚悦轩...一个优雅的名字,一个迷人的故事。轻声吟诵,默念住在尘香里的浪漫人生。

沧浪亭和苏州的其他园林一样,精致小巧。两三个小时足够粗略逛一逛了。而如果你想细细品味它城市山林的魅力,自然是匆匆一读。

可以在水边看鱼,也可以倚亭听风。时光从指缝间流过,时光的风轻轻吹动你的发丝。

或者就这样,静静地站在一扇漏雨的窗前,倒上一杯绿茶,沉淀,轻啜。那是时间的颜色和味道。

回廊迂回,园内每个景点都去过。

静静地坐在出口附近的荷花水榭里,看着残荷在秋风中独自起舞,萧条自有一番沧桑之美。

此刻如果下着毛毛雨,在亭子里赏雨自然是另一种风景。

我想起刚才在花园里看到的一副对联:千朵红莲水三尺,一弯新月半亭风。

记住《浮生六记》里写的:岳夏的荷花初开,开得晚。云用小纱布袋捏一点茶叶,放在心口。明天早上拿出来放在天然泉水里煮,特别香。

在古代,它是优雅的,那一年的风情,算在隔着镜子的枯莲茎里。

水边的渔人,三三两两,手拿一杆,悠闲从容。喧嚣中,心在世外,渔翁之意不在渔,在乎亭台楼阁。

当我坐在这里看一个渔夫抛鱼的时候,我很欣赏钓鱼。

风在飒飒作响,荷叶滚动沙沙作响,你走出景区大门。

回望山顶寂静的沧浪亭,透过楼道的漏窗,山川无声相对,静谧的情怀尽在其中。适合有残莲的渔民,你安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