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刘震云的短篇小说单元?
小说《单位》里的老张做了很多年的导演,即将退休回家,但凡事都有好的一面,成了副导演。原来局里有两派。他们各自推荐自己的副局长人选,互相攻击,僵持不下。候选人一直待定。部里领导对此非常气愤,大骂:这是国家机关,不是黑社会。整天你争我夺,搞得一塌糊涂。于是就发生了被冷落的老张被任命为副局长,让你竹篮打水一场空。老张明白,这是一场鹤与蚌的斗争,这让他成了渔夫。所以,没有人会买他上台后向各方炫耀的好感。老张升职的时候主任的位置空缺,副职想把事情理顺,科员想拿到副职的地方去做。大家都不甘落后,为彼此的利益而奔波。手段多样,令人大开眼界。老张因为“作风问题”被停职检查,墙倒众人推。那些曾经在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暴露的最深最恶毒。都想往老张身上爬,从而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这部小说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小林,他的经历让人心酸。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局里工作。他原本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年轻人。也许是因为他刚刚离开校园,还没有转过身来。他每天上班都迟到,工作不能耽误。他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和领导同事吵架,这让他变得不可理喻。经常带着同学去办公室吃饭造反,搞得我一意孤行。他以为自己是金庸小说里的“任我行”,想怎么潇洒就怎么潇洒。结果他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周围的人对他的行为很反感,集体排斥他。几年后,没有办法升职,待遇不增加。就连他曾经鄙视的“你的党”也没有成功过。一起毕业的同学升官了,发财的发财了。至于他,因为级别不够,享受不到分房政策,只能凑合着和别人合租一套房子。有了婚姻,有了孩子,和合租人矛盾加深,他很痛苦。孩子的啼哭,妻子的抱怨,厕所不干净发出的恶臭,终于让这个曾经帅气的小伙子低下了高高的头。为了改善生活条件,为了对得起妻女。小林好像变了一个人。他每天早早上班,给领导同事端茶送水,擦桌子扫地,一整天都很辛苦。我以为这样会改变别人对他的偏见。结果大家都把他的积极表现想当然,没有人欣赏。为了以后达到分房的水平,他主动向组织靠拢,今天一个想法,明天一个汇报。但由于办公室意见无法统一,一再搁浅。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如意算盘。只有在需要他的时候,才会被人记住,才会开空头支票去接近他,支持他。小林夹在中间,犯夹板气。讨好谁不好,得罪谁更不好。他身心俱疲,筋疲力尽。很多时候,他是因为委屈才哭的。我真的很想放弃,要一个破罐子。该死,没人会买。不信你还可以吃了他。但回到家,看着那令人窒息的狭小空间和妻儿期待的眼神,他只好咬紧牙关,继续做着不情愿的事情。每次看到机会,小林都在那里暗自高兴,结果意外发生了。原因是因为单位内部斗争。每个人都别有用心。他总是充当他们的受害者。不管谁赢了,他都没有好果子吃,因为每个人手里都有一张掌控命运的牌。他再怎么努力,拼命想帮张副局长搬家,把自己往党组臭女领导老乔身边一扔,听命于老何老何,都没有如愿。于是他绝望了,苦笑了。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下来就是铁饼,砸得你头晕目眩。令人稍感欣慰的是,小林党虽然没有成功,官也没有升,但最终还是带着“一人成仙,鸡犬升天”的一点光芒,跟着老何走了。老何当上了副导演,从黑暗的筒子楼搬进了两室一厅,小林离开了魔鬼般的合租屋,住进了筒子楼。虽然地方还是那么小,但小林觉得很满足,因为房子再小,也终于混到自己的窝里了。
看完小说,我躺在床上,脑子嗡嗡作响。我们单位虽然没有达到小说里描述的程度,但是也挺复杂的。我只工作了四年,从一个大气朴实的大学生变成了一个彻底的社会人。除了看书,心地善良,待人热情大方,其他的都变了很多。脾气更小,耐心更多,信心更少,人更稳重。我一直记得大学毕业典礼上,我们学院的一位老教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你们即将步入社会,社会是一个大染缸。无论你怎么想保持本色,都或多或少沾染了社会的色彩。那就是我们都在下面嘀咕的:时不时的,学校也是社会吗?和外面的社会不同吗?进了单位才明白。我不一样。差别很大。
即使是在学校人际关系娴熟的人,在单位的特定环境下,也只能望洋兴叹。角色转换快、精明的人容易相处得如鱼得水,而还沉迷于象牙塔的人就没那么开心了。在单位呆久了,会有这样的* * *感觉,那就是:累。不是身体累,是精神累。人要讲究艺术,要和所有人保持适当的距离。就像冬天的豪猪取暖,太近容易刺伤自己,太远也会对自己冷。只有找到合适的距离,才能保暖,才能和平相处。而这个距离在单元内不混合到一定温度是很难把握的。你亲近张三,就会嫉妒李四。如果和李四走得近,又会被张三排挤。你接近他们,他们会在心里说你是两面派,看不起你,领导对你有意见,认为你是拉帮结派。你和他们不亲近,想置身事外,洁身自好,别人会说你自恋,自大,无形中成了* * *的敌人,孤立无援。你亲近领导,别人说你奉承,奉承,鄙视你。如果你远离领导,别人会怀疑你是不是得罪了领导,被挂了。当其他同事都在议论某个人的时候,如果你加入他们的讨论,明天传到当事人耳朵里,就会被夸大几十倍。更何况你会成为第一个小雕像。如果你在那里默不作声,一个人看书玩电脑,想离开是非之地,其他同事会认为你一定是别有用心,故意开口刺激你。如果有一天事情曝光了,不管大家愿不愿意,都会把你当成告密者。张三和李四有矛盾。如果你在另一边冷眼旁观,你会被他们莫名其妙的攻击。要做好事,安慰张三,同时说服李四。你没抓到狐狸,却变成了荡妇,变成了“猪,照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对领导的指示应该像在军队里那样安排:服从是天职。如果你做得不好,你会受到批评。做的好,以后会有更多的机会关注你。这个东西和那个东西都是你的。你说累是什么意思?能多干点活的,谁叫你勇敢。受了委屈,就把牙打掉,往肚子里咽。如果你脑袋发晕,领导不知所措,你就没面子了。你以后的生活会很惨,中国制造的“小鞋”会天天跟着你。你说不出有多苦,也不能生气。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敢跟领导斗,不死才怪。真令人沮丧。你可以撞上更坏的门。所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即使对领导有一肚子的意见,见面也要客气,言听计从,表面文章。就算肚子里骂祖宗,该做的还是要做。领导永远是领导。做小辈不容易,做上位容易吗?领导和下属走得太近,平起平坐就会失去威信;和下属保持距离,整天板着脸,别人会说你在装什么,尤其是之前和你资历相当的人,会觉得你在女性化。更何况上面还有上级呢?单位里每个人都会觉得累,这不是任何人的问题。无论对领导还是同事,我们都会遇到孔子评价女人和小人时说的那句话:近则自卑,远则怨。没有利益冲突的时候,大家有说有笑,有事好商量。喝起酒来,他们更是亲兄弟,仿佛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但一旦“李”字当头,仿佛让人一下子进入一级战斗戒备,紧张的气氛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和悦的面容变成了微笑,朋友却变成了对手。如果名额有限,那你死我活就更悲剧了。你拆我拆,我混你腿,互相攻击,唾沫星子满天飞。我们平时在聊天中聊到的私事,也找到了英雄的位置,成为了攻击对方的杀手锏。当你到达生死关头时,你最好的朋友会在背后捅你一刀:背叛你的一切。难怪有人危言耸听地警告世人,你最好的朋友也是你最危险的敌人。当然,风平浪静的时候,你看不到一个人的本来面目。所以,为了以后不被别人利用,同事之间尽量聊些国家大事之类不相干的话题,尽量不涉及自己的隐私。每个人都好像带着面具生活,没有人敢摘下来,因为如果摘下来,受伤最深的可能就是你。但是不摘下来,我觉得很压抑,好像失去了自我,让人感到压抑和恐慌。大家相处起来说话小心翼翼,做事如履薄冰。大家都不想这样,都渴望人与人之间最真诚的交流,都想放下面具深呼吸。但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害怕被伤害,只能一直戴着虚伪的面具。《沉默是金》这首歌道出了多少人的心酸。古人云,每个人只能说三个字,但你不能把我的心一点都扔了。唉,没办法。人都是好人,都是被这个社会害的。
社会复杂,单位更复杂,办公室里充满了和谐的香味和令人兴奋的火药味。人不左也不右,在挣扎。随波逐流,不做可以不做,除非你不想在这个单位混了。有时候你想与世界和平相处,但别人来蚕食你的利益。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能从小林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有很多东西是单靠努力得不到的。论资排辈取决于领导的喜怒哀乐。在公司混的大致有三种人:第一种人,因为性格强势,已经到了和领导同事不和的地步,抱着“此处不留爷,自有他处”的想法,频繁跳槽。但他们不知道天下乌鸦一般黑,没有一个单位是好混的。第二种人,虽然在单位相处的不是很好,但总有一个信念支撑着自己,那就是“井要淘,人要忍。”我相信总有出人头地的一天,坚持下去就好,更何况换个环境可能还不如现在的单位。有的人运气好把头煮了,有的人把自己擦干。第三种人,也许是受了太多的挫折,对很多事情都失去了兴趣,每天在单位就像行尸走肉。麻木的头脑,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慢慢死去。工作累了,反正生活还得继续,只能发扬苦中作乐的革命精神,直到耗尽最后的激情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