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责任年龄拟个别下调,“个别”是指哪些情况?

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13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二次审议。草案规定,已满十二周岁未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情节恶劣的,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于奸淫幼女罪,草案指出,对奸淫不满十周岁的幼女或者造成幼女伤害等严重情形明确适用更重刑罚。

一些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全国人大代表、部门、地方和社会公众提出,实践中低龄未成年人实施犯罪,性侵害未成年人等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较为突出,引发社会关切,建议修改刑法相关规定。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对草案作以下两个方面补充完善。

一、是修改有关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和收容教养的规定。拟在特定情形下,经特别程序,对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作个别下调。在刑法第十七条中规定:已满十二周岁未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情节恶劣的,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应当负刑事责任。同时,统筹考虑刑法修改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改相关问题,将收容教养修改为专门矫治教育。

二、是针对司法实践中反映的问题,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刑法保护。修改奸淫幼女犯罪,对奸淫不满十周岁的幼女或者造成幼女伤害等严重情形明确适用更重刑罚。增加特殊职责人员性侵犯罪,对负有监护、收养、看护、教育、医疗等特殊职责人员,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女性发生性关系的,不论未成年人是否同意,都应追究刑事责任。修改猥亵儿童罪,进一步明确对猥亵儿童罪适用更重刑罚的具体情形。

近年来,一些低龄未成年人实施的恶性犯罪案件,比如,2018年湖南省衡南县13岁男孩锤杀父母案,去年大连13岁男孩杀害10岁女孩案,对被害人和社会造成严重伤害,也刺痛了公众的心,多次引发是否立法应该下调刑事责任年龄的讨论。立法机关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拟对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作个别下调,是顺应现实、回应民意的结果,体现了立法与时俱进。

刑事责任年龄是法律规定的行为人应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按照目前我国刑法规定,14岁以下是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14岁以下未成年人实施的行为,哪怕情节再恶劣、后果再严重,也无须承担刑事责任,只能?一放了之?。对比被害人失去健康和生命,公众发出?法律到底保护谁?的追问,是基于朴素正义观的正常反应。

刑法之所以规定刑事责任年龄,是基于这样一种的判断:一个人,只有当他对自己行为的性质、后果等具有辨认和控制能力时,对其进行处罚才具有正当性和必要性,否则处罚则既不正当也没意义。每一个达不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都被推定为对自己的侵害行为不具有辨认和控制能力。

然而,在一些案件中,未成年侵害人的行为却颠覆了上述认知,其作案计划之周密、手法之老练,令人震惊。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他们,真的对自己行为性质和后果没有辨认能力吗?他们应该受到法律无原则的庇护吗?无原则庇护可能给社会和他人带来怎样的伤害?这些问题事关公众安全,容不得回避。

从1979年刑法作出有关刑事责任年龄规定到到现在,四十多年过去,社会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因早熟等原因,未成年人犯罪呈现新的态势,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有与时俱进的现实需求。告别?一刀切?,留下灵活适用的?口子?,既有利于实现个案公正,也有助于社会防卫。

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拟对刑事责任年龄进行下调处理,既可以直接弥补当前的法律漏洞,又辅之以专门矫治教育措施,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是符合实际的务实、理性之举,相信未来获得通过后必定能为未成年人的犯罪惩治和预防奠定坚实的法制基础,并对现有不法未成年人的专门矫治教育制度改革发挥积极、有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