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说《三侠五义》只有120次?好像还没完。有完整版的“三侠五义”吗?

小五义是《三侠五义》的续篇,叫做《忠义少尉小五义传》,也叫《续忠义少尉侠义传》。作为侠义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深受人民群众喜爱,流传甚广。

据清代文光楼主人《小五义序》记载,《三侠五义》及其续篇均为“史玉昆手抄本”。史玉坤是清朝道光、咸丰年间的说唱歌手。一般认为,文光大厦业主的说法难以成立,不足以征信。从作品的具体内容来看,《小武夷》和《三峡武夷》是不同作者写的,小武夷的说唱痕迹更明显,文字的粗糙性更突出。《小五义》大概是改编自说唱本,没有经过仔细打磨就成了大家的手。

《小五义》中的中心人物从《三侠五义》中的包公变成了包公的得意门生严查三,而重要的侠义人物,除了前任“猫王”之外,又增加了几个年轻一代的义士,分别是钻鼠之子的儿子陆贞,韩的儿子韩天金,霹雳鬼,徐清的儿子徐良,山鼠,白玉堂的侄子,锦鸡。小五义不是在三侠五义结束后马上写的,实际上是在三侠五义一百章后才开始写的,有些内容是用以前的书转载的。小说以襄阳王赵爵为情节谋反线索,讲述了严查三奉令访问襄阳,印章被盗的故事。白玉堂落网而亡;侠聚襄阳,平江寻玺;聪明用计,对外配合,收襄阳党羽钟雄;断网时,严查三被沈中元劫持,众义士分头寻找,沿路奋勇杀敌;“小武夷”不期而遇,结为兄弟;然后沈中元加入了严查三;众义士看懂了阵图,分工破阵。不幸的是,他们误落入网中。至此,故事戛然而止,留下无尽悬念在《续小五义》中讲述。

在《小武夷》中,中心人物严查三的角色被淡化,公案故事所剩无几。侠义英雄成为书中实际主角,侠义故事更加耀眼。这种侠义虽然更多地包含了为天主持正义、为王先行者的含义,但也有很多消除暴力、与人为善、行侠仗义的成分。这些侠义英雄轮番登场,性格各异,形象鲜明,尤其是少年英雄们朝气蓬勃,青春鲜活,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说继承了民间说唱艺术的优良传统,语言朴实友好,叙述和对话语气生动。可惜作品出自多人之手,层次不同,优劣各异,而且不像三侠五义那样经过文人墨客的修饰,难免有粗糙不足之处。

《小武夷》传世版本很多。现存最早的书是清光绪十六年(1890)出版的《北京文光楼》。此次校勘以文光楼为主,参考了早期的白光宋宅本,以及后期的申报堂印本。原著中有许多错误。校对时,对明显的错误路径进行纠正,对专有名词不一致的尽量统一,但尽量保留常用词和常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