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新科状元是几品官啊?
清朝的新科状元是几品官啊?
状元不是官名,新科状元,榜眼,探花一般都是先去翰林院当官,实际上,状元的官职有规定,而且品位比人们想象中低...状元的官名叫“翰林院修撰”,是个六品官,榜眼和触花二人,则封授为“翰林院编修”,正七品官,是地道的芝麻官儿。...
状元能封几品官呢?
实际上,状元的官职有规定,而且品位比人们想象中低得多。
以清朝情况而定,会试中举的贡士,在太和殿举行进士考试,头名由皇帝点定,即是状元,其次是榜眼和探花。这头三名合称“一甲进士”,可以得到“进士出身”头衔。只有这“一甲进士”,在金殿唱名后立即按规定封授官职。状元的官名叫“翰林院修撰”,是个六品官,榜眼和探花二人,则封授为“翰林院编修”,正七品官,是地道的芝麻官儿。
古代新科状元是几品
状元只是个称号,没有品级,要等皇帝封官后才有品级的
1. 科举时代称殿试第一名为状元。 唐 制,举人赴京应礼部试者皆须投状,因称居首者为状头,故有状元之称。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谢恩》:“状元已下,到主司宅门下马,缀行而立,敛名纸通呈。” 元 关汉卿 《陈母教子》第一折:“学儒业,守灯窗,望一举,把名扬。袍袖惹,桂花香,琼林宴,饮霞觞,亲夺的状元郎!” 洪深 《五奎桥》第一幕:“自从在上辈状元公手里造好了,直到现在, 周 家老是兴兴旺旺。” 2. 唐 时新进士, 宋 时廷试列一甲者,有时也称状元。 清 袁枚 《诗话》卷二:“古称状元,不必殿试第一名。 唐 郑谷 登第后,《宿平康里》诗曰:‘好是五更残酒醒,耳边闻唤状元声。’按, 谷 登 赵昌翰 榜,名次第八,非第一也。 周必大 有《回姚状元颖启》,《回第二人叶状元适启》。当时新进士,皆得称状元。”按, 叶适 登 淳熙 进士,为第二名。参阅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三、 清 赵翼 《陔余丛考·状元榜眼探花》。 3. 喻在本行业成绩最突出者。 李准 《参观》:“ 辛明修 是全国有名的大劳模,历年来小麦丰产的‘状元’。”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唐朝状元及第后的庆祝 常科考试最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称"权知贡举"。进士及第称"登龙门",第一名曰状元或状头。同榜人要凑钱举行庆贺活动,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园探采名花,称探花使。要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叫探花宴。宴会以后,同到慈恩寺的雁塔下题名以显其荣耀,所以把又把中进士称为"雁塔题名"。唐孟郊曾作《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所以,春风得意又成为进士及第的代称。常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唐代大家柳宗元进士及第后,以博学巨集词,被即刻授予"集贤殿正字"。如果吏部考试落选,只能到节度使那儿去当幕僚,再争取得到国家正式委任的官职。韩愈在考中进士后,三次选试都未通过,不得不去担任节度使的幕僚,才踏进官场。
新科状元相当现在什么官
新科状元指本届状元。 原来的科举考试,是分成一科一科算的。这里的"科"是一个量词,比如说一个的“个”。 新科指的是刚考完的那一次。并不确定是做什么官,要看皇帝具体的分封。
古时候,新科状元官拜几品?
状元只是个称号,没有品级,要等皇帝封官后才有品级的
文武新科状元一般可先任几品官职?
明清两代,殿试一二三名,确定其名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状元的地位日益特殊,新进状元照例受六品的翰林院修撰。
状元会被封为几品官
状元不是官名,新科状元,榜眼,探花一般都是先去翰林院当官,实际上,状元的官职有规定,而且品位比人们想象中低...状元的官名叫“翰林院修撰”,是个六品官,榜眼和探花二人,则封授为“翰林院编修”,正七品官,是地道的芝麻官儿。...
古代的状元会当什么官啊?
状元绝对不会马上去当县官。前三甲都得进翰林院,一般是授七品编修,皇上喜欢状元哥可能会高一点。给皇帝草拟诏书,混个三五年后分配,常见的是做太学品正(太学老师),有的去鸿卢寺(外交官),运气好点的可以到礼部上班。
但是只是翰林院出身,身份都会很不错。混个十来年一般都能混到待郎级别,皇帝如果特别喜欢,那可以做个尚书,再加点能力和运气,能进个内阁。就已经到顶了。内阁首辅历史上就那么几位,所以别奢望了。很少有状元进内阁的,一般都当驸马去了。。。。。
连中“三元”的状元跟殿试的状元 官职会有所不同吗?
一样的。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此称始见于《礼记·王制》。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3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