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生与死,名利场——我强烈推荐在春节假期读《落潮》
首先,我认为这部小说的完成和出版本身就是一个创举。作者自己的财务工作很忙,又要带孩子,又要做家务。他的业余时间有限,精力也不是很好。完成这样一部50多万字的小说,说“坚持”太苍白了。我的经历更多的是作者对文学、对生活的坚持和喜爱。对于一个文学爱好者来说,写不容易,不写更难。矛盾很多,但我还是选择写下来。
其次,作为读者,我想说一些对小说本身的思考和感受。
一、文笔平实、细腻、精致。
文笔无争。如果山、水、天、云能形成一种文风,对作家来说是很有价值的。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我明白形成自己的文风就像形成自己的文风一样。没有对书法的深厚感情,有功夫的人怎么可能得到?文艺在古代很容易模仿,但很难创新和寻求个性。南妃的文笔让读者很容易看到夜月早晨明亮的窗户、美丽的山和美丽的水,以及鲜花,就像她家乡的农村风景一样。我相信南飞的文风不是刻意形成的。多年前,我去了她的老家,位于江苏关河下游(与小说中的西关河一致),地处长江和淮河之间,结合了“北有英雄,南有秀才”。今年春节,我在江苏自驾,路过灌河地区,临时“游览”了小说中的西关河镇。作者老家的村子和我们山东很不一样(村里的房子都是集中的,房子和田地完全分开)。房子多建在地里,家家户户都是“别墅”。房前屋后,农村一片绿。油菜花若盛开,便如画卷,开门推窗,清香阵阵;随意睁眼,风景无穷。这种风景,的确没有雪山旷野的壮美,也没有清泉石上的光芒,但却是宁静美好,从容淡定。世间的险阻远未取胜,却坚实而令人印象深刻,激荡着诗情画意和英雄气概,或吸引着人们惊叹感叹,但那些地方只是“看”着,生活在其中,却并不实用。
今年春节,瘟神肆虐,路过灌河地区,我没办法停下来拍照,只在车上拍了几张。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文笔南飞是她家乡吹来的风土田园,是灌溉的波潮韵。
第二,抓心拉肺的情节矛盾。
小说故事并不复杂,两条故事线索在农村中学和省立医院两个基本场景中交替出现。我个人认为,在因车祸失去记忆的双胞胎兄弟之一的曹刚,他陷入了西域和罗山之间的感情纠葛。我认为另一个故事线索是孙婉的悲惨经历。小说通过对医院事务尤其是7.29事件的侧面描写,反映了社会的名利,也反映了复杂甚至丑恶的人性。从整体的情节结构来看,作者并不是特别想找一个独特的文章布局,这就像她平淡的文笔。整部小说的情节安排就像一个“大麻花”,看似平淡无奇,但每一章的情节安排都很有把握,很有嚼劲。作者在人物塑造、情节把握、情节展开等方面的技巧深刻而不露声色。
看这部小说,我有两种感受。一个是我放不下。曹刚是一个矛盾的人物,他的命运非常吸引人。还有一个感觉是,我觉得作者(可能作者比较熟悉)在给我们的老朋友讲故事,就是如实的讲,都是“真实的故事”。作为听众,我们只是想听,故事才刚刚落下。
如果说故事“抓人”,我觉得跟大部分人物的矛盾有关。不用说,曹刚的矛盾。锡玉也很矛盾。她放不下心中挚爱的“亡夫”,又忍不住舍不得拒绝身兼灵体的“大哥曹刚”。贾全迷恋西域,但她认为西域不会爱自己,尽管她想接近他,却不敢开口。孙婉其实也不喜欢李长青,因为家庭意见还是结婚,结婚与否,最后导致悲剧。这些情节交织在一起,使得小说看似振振有词,实则暗流涌动,纠结动荡,难以解释。
剧情在场景中展开,中学和医院两个场景寓意深刻。中学象征着教育,与人如何生活息息相关;医院象征着健康,关系到人怎么死。小说中,学校场景透露出的内容积极朴实,永远温暖,就像一把老高烧的火;虽然一开始有个李不太“热情”,但最后还是温暖了西域。医院场景涉及人物类型较多,但背景颜色偏冷;虽然有努力治疗患白血病的学生于淼,但这主要是曹刚个人努力的结果,医院本身并没有做多少。联系到最近频繁爆发的医患事件,这部小说无意表现出更多的现实意义。
三、医院:生死名利的剧场。
医院是作者熟悉的场景,在小说创作中具有突出的整合效应。现在的医院多是公立医院,小说也是。医院首先是治病救人的地方。医院或官场,或商场,生死、名利、爱恨,你将何去何从都在这里上演,日复一日。作者对医院的选择,不仅在素材上独树一帜,从小说创作的角度来看,也非常具有居高临下的气势。在某种程度上,医院是中国社会的缩影。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来袭,医院再次成为社会热点。中国人在医院周围度过鼠年的春节。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场你死我活的抢劫正在医院里发生和上演。朋友圈刷屏的“逆行天使/英雄”正在走向医院。作为读者,我不妨想象一下,作者的第二本小说可能还是离不开医院的。现在人生的起点和终点基本都在医院。医院是小说理想的温床和剧场。
第四,记忆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这部小说最吸引我的是曹刚失忆带来的“变化”。虽然Roxanne仍然已婚并有一个女儿,但她仍然感到奇怪。由于健忘症,曹刚对杰德的妻子的爱难以辨认。正是因为曹刚在某个程序中再现了西域对丈夫记忆的复活,西域才表现出对丈夫之死的情意。记忆对一个人意味着什么?从法律上讲,自然人的身体是以肉身为基础的,肉身存在于他人之中。但是法律对人们的思想和感情有多大意义呢?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严肃而深刻的哲学问题。人生积累可以外化为学历、职位、名利,但内在积累可能是记忆。如果人脑是电脑,记忆就是硬盘里的文档,失忆就是清空原始文档。一个人的真实身份依赖于肉体,就像电脑的硬盘、CPU、内存、机箱(头骨)等硬件,内容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存在。没有身体,记忆就无法存在。即使是没有记忆的健康身体,也相当于一台新电脑。我们常说历史不能忘记,好像就是这个道理。小说通过特殊人物的情节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当然,作为一个小说家,作者并没有集中精力去解读这个主题。事实上,曹刚很快恢复了记忆。作者更多地关注了曹刚的内在矛盾,探讨了文学永恒的主题:人性。健忘症痊愈后,曹刚将人性的复杂和脆弱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不会过多表现)。
仅从我个人的偏见来看,这部小说的遗憾在于“失忆效应”似乎不足,矛盾在高潮时转向了7.29事件的余波,以至于我认为小说中罗克珊死得太“早”,曹刚的矛盾会在她死后淡化。这种评价真的不是“品菜”,而是品菜谱。总的来说,作者在工作之余一直在写作,第一部小说就达到了这样的高度和深度。作为朋友,我是没想到的,也真心祝贺她。我毫不怀疑作者的才华。我一直怀疑作者到现在还有那么多时间。最近看到作者,说正在酝酿新书。惊喜是什么?只要你爱写,总有时间。
《退潮》只是小说,退潮绝对是为了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