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高一的教材改革让老师们倍感压力。

乌鲁木齐市高一教材让老师们倍感压力。网讯(本网记者于淼李铁军)一个半学期以来,乌市一所市级示范高中的化学老师兼班主任刘敏(化名)每天都要留出时间做一件事,那就是学习课改新教材。刘敏总结说,虽然课改后的教材没有那么深入,涵盖面也很广,但是配套的习题难度大,与教材脱节。对此,乌市第二十中学高一年级组组长齐芳也深感肩上的任务重大:“我们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只有不断的学习和摸索,才能更好的驾驭教材,我们还在摸索和总结经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各科教师普遍反映“课改教材方向很好,但很难驾驭。”与旧教材相比,课改后的教材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这也让习惯了“被动学习”的高一学生一时无法适应。据记者调查,高一新生对新课改不适应,主要是自制力差,不会自主学习,掌握不了学什么。4月22日,记者就新课改采访时,多位高中教师认为,新课改对师生提出了巨大挑战,师生双方都需要一个缓冲期。据了解,由于新课改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每个模块就是一本教材。乌鲁木齐市某学校物理备课组组长闫老师说:“以前一个学年一门课只有两本教材。例如,现在有七种物理教科书。其他科目的教材比课改前翻了一倍甚至更多。”乌鲁木齐教研中心负责人也表示,高中课改后,教师的负担更重了。由于新课改教材的知识面比较广,但内容不深,教师在备课时需要了解两套或两套以上的教材。高一新生之间没有对比,但是“每天都感觉好忙好累”是同学们的普遍感受。记者翻开一本语文课本。据老师介绍,新的语文教材不仅在内容上有所调整,在编排上也有所变化。包括必修和选修两个系列。必修教材由五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为一本书,共五册。选修教材分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作品研究五个系列编写,共15册。与旧教材的6本必修书是3个学年学完不同,新教材的5本必修书要在1个半学年内学完,然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教两个班英语的王老师说:“课改后课本阅读量增加了,需要增加单词量。以前高中要求掌握的单词量是2500个,新教材增加到4000个。”老师们说,课改后,高中所有科目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每部分又分为几个学习模块。因为学科设置的变化,打破了以前的‘学期制’,把学期改成了学习段,一个学年分为四个学习段。“与以前的非课改学生相比,他们思维活跃,知识面广”。对于第一批课改学生,老师们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使得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经常是老师问一个问题,学生踊跃回答。一个人答错,另一个人马上举手补充。但是,老师们也说,这个热闹的课堂有时会“华而不实”。“现在学生的思维能力越来越强。他们不喜欢老师在课堂上多说话。如果允许他们讨论,他们会很高兴。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学生们学得并不扎实。自治区示范性高中的数学老师曹涛说。为了保证课堂质量,曹涛不得不对讨论时间“打折”没有这个,就没有办法完成课堂内容”。教化学的何老师也感到力不从心。她有20多年的教学经验。“遇到”课改后,她开始对自己失去信心。她说:“课本上有个题目是让学生自己做模具锻炼动手能力,但现在一个班五六十个学生,一个老师根本看不到。有时候我觉得这本教材更适合小班教学。“记者从首都部分高一文科教师处了解到,文科教材也增加了大量的话题讨论和实际分析的题目,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提高对知识的整合和组织能力,还要转变教学思想和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首都某学校高一语文备课组组长徐老师说:“课改后的教材是革命性的变化,内容增加了很多情感和态度,打破了教师‘中心化’的局面。她指着“探索语言在交流中的应用”单元给记者看。记者看到下面的题目:“寻找资料:分类收集古代人名、敬语、谦语,探究这些称谓背后的文化观念...”徐老师说:“这些都是需要学生主动学习,自由发挥的题目。“为了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首都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开始投入大量资金成立各种实验室,充实学校和教师的硬件设施。通过一个多学期的教学,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大家的统一认识。“学校今年投资近百万元建立了各种实验室,包括多功能实验室、生物标本实验室、音乐室等。为了方便老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还给每位老师发了笔记本电脑。”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中学副校长艾克拜尔让记者浏览批改的实施方案。多功能地理教室里,一张巨型地图可以用语音介绍展示世界上所有的地形,海洋的位置、深度、面积、岛屿的气候一目了然。此外,还有IDES数字智能探究实验室和中学综合通用技术实验室。“这些都是现在最先进的设施,既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老师更好地向学生传授教学内容。”艾克拜尔说道。但一位普通高中的校长说:“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并不能完全按照课改的要求来准备硬件,只能让老师想办法达到最好的课堂效果。"有十几年教龄的林老师说:"以前有些实验只需要在课堂上讲或者老师演示就可以了,但是课改后就不一样了。每个学生都要参加,所有的步骤都是学生自己完成的,对于一些基础条件来说比较薄弱,尤其是一些偏远的学校。”“现在上课,很多内容老师都是通过肢体语言告诉学生的。"某校一位高一语文老师告诉记者,由于新教材种类繁多,老师们必须尽量以课件、视听、演示的形式给学生讲课,但现在学校里并不是所有教室都有多媒体,很难让讲课生动起来。尤其是音乐、美术课,需要放一些名家的字画、作品给学生欣赏。”不管教材怎么改,分数还是硬道理。“接受记者采访时,某自治区示范高中校长直言不讳。在课改的锣鼓声响起之前,老师们都在摩拳擦掌。尽管教师们经常参加课程改革培训会议和专家报告,但其中许多内容在实际教学中仍难以实施。他说:“因为高考压力太大,高考的指挥棒没有改革,高中的教学模式也没有改革。一位老教师说,全国都在提倡素质教育,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分数更重要。如果高考一个学生成绩占60%,综合素质考察占40%,相信会有一大批“不拘一格”的学生。她说:“在高中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成长的过程。需要磨合的东西很多,但也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这位老师基于自己多年的经验,会要求学生充分考虑未来高考的需求,无论必修课还是选修课,在尊重个人兴趣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设计选修课。对于“模块”课程,不仅要拿到学分,还要把知识学得深入透彻;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爱好和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性化指导,最好做到“各有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