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笔下的杨过有多“疯狂”?

金庸曾说:“中国的古典传统小说,主要是写人物的。我个人写武侠小说的理想是塑造人物。武侠小说的情节非常离奇冗长,读者要想把这些情节记住并不容易。我希望我写的人物能够生动,有自己的个性,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我在构思的时候,也是以主角为中心。我先思考了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剧情也符合主角的人性。会发生什么样的气质?”所以杨过的性格很可能在金庸写小说之前就已经基本确定了,那就是“狂”。杨过被称为“西狂”,就像“东邪”、“北侠”、“南僧”一样。在这四种独特的技能中,只有两种是以他们的个性命名的。但“北夏(乞丐)”和“南僧(皇帝)”是根据身份来命名的。而一个人物的标题就反映了他的性格。成为这本书的主角,必然是他的性格非常鲜明丰满。

《神雕侠侣》的主线是杨过从一个小顽童成长为神雕侠侣。杨过的性格在成长过程中无论发生了什么变化,都摆脱不了一个主旋律,那就是疯狂!“疯狂”在字典里有很多不同的解释,“疯狂”的丰富含义直接体现在杨过明亮饱满的个性上。因为杨过的疯狂,他成为一代武功高强的英雄,也因为杨过的疯狂,他遭受挫折,大悲。如果一个人的性格中有疯狂的因素,优点和缺点都乘以“疯狂”这样这个人的优点和缺点就会变得相当突出。金庸在塑造了郭靖这样一个理想化的英雄之后,人物性格更加成熟,塑造了一个优缺点明显的英雄杨过。

无论是在历史中,还是在文学作品中,我们常常会被那些优缺点明显的人物所吸引。都是有气质的人,坚持自己独立的个性,不改变时代。这样的人最有魅力,最能打动人。他们性格上的优势让他们埋头于成功。同样,因为时代的变迁,他们原本的优势变成了短板,让他们面临失败。项羽就是这样的例子:“生是英雄,死是鬼英雄。至今怀念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性格的成败深深打动了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为他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掷地有声的诗。

同样,杨过也是一个个性鲜明,优缺点突出的人。杨过的优点让他练就了一身高功武功,也让他不懈努力成为了逆境中的一代豪杰。同样,杨过性格中的缺点也让他遭受了巨大的辛酸和悲哀。回想起来,他不禁暗暗为自己的疯狂而失去理智,差点误入歧途。优点和缺点都很突出的人,更能让人对他们产生怜惜之情,爱他们的优点又怜惜他们的缺点,这也是杨过和小龙女爱情不绝于耳的重要原因。“疯狂”有许多不同的含义,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做某事。所以,杨过的笑是笑;杨过的哭是疯狂的哭;杨过的愤怒是暴怒;杨过的吼是吼;杨过的奔跑是狂野的奔跑...杨过的情感是:爱得疯狂,情得深沉,也因为疯狂,杨过悲喜交加。

杨过的“疯狂”凸显了他保护女性的本色,杨过在当老师的时候发誓要保护小龙女,可见他的疯狂。正是因为杨过的“疯狂”,他才和小龙女换了身份。当他练习《玉女心经》时,他“只觉得小龙女是一个依靠自己保护的小妹妹,更不用说认为她是她姑姑的主人”。更有甚者,小龙女“不由自主地感到依赖和顺从,主人架子的尊严顿时荡然无存。两人偶尔对视,一个怜悯求助,一个依赖求助,顿时心有灵犀。”

杨过的疯狂更多体现在他的武功修养上。杨过的性格是“狂”,而武侠则与他的心境息息相关。杨过的《疯狂》也与武侠密切相关。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杨过想把自己所学的各种门派的武学融合成自己独创的武学。“他的心像乱麻一样扭成一团,很难再支撑下去了。他摔向天空,昏了过去。达尔巴见他疯疯癫癫,颐指气使,不知如何是好。突然,他很震惊,想救他。”佛家金轮笑曰:“勿扰其心。可惜你智力平庸,难以明白道理。”而且还坦白了杨过练武的疯狂,一般人很难理解。

杨过的“狂”还体现在炽烈上。“一个人的内功练到一定境界,往往会不自觉地发出不同的声音。后来到了明朝,大学者王阳明半夜在军营修行。顿时,所有的部队都大吃一惊。这是一个有明确历史的问题。此时杨过一肚子气,顿时难以抑制。他吹了好几英里的口哨。”而杨过这种融合了百家争鸣之术和自己悲惨身世的迷魂掌,只有在疯狂悲痛的状态下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只有在伤心欲绝的时候才能发挥出惊人的威力。正是因为他的“疯狂”,他才有了开拓进取的冒险精神。先是率领英雄出其不意地彻底歼灭蒙古兵的左右前锋,然后放火焚烧郭靖曾数次派兵进攻蒙古军的南阳粮草,始终徒劳无功。襄阳之战,杨过更是英勇无畏。他带着几千人马冲入敌军,杀了蒙古可汗芒戈救了襄阳。正是“疯狂”让杨过成为神雕侠侣。在华山之巅,黄蓉送给杨过一个“狂”字,黄起初拍手叫好,杨过夫妇也跟着叫好,认为“狂”字说得好。首先,从黄蓉的角度来看,杨过为什么被称为“疯子”?“狂”有“恶”在先。黄蓉在教杨过读书写字的时候,觉得杨过很像她爸爸。杨过记得速度,但经常和书上的意思不一致。他不停地问问题。黄蓉常常自言自语:“这孩子读圣贤书,有些观念和我爸很像。我爸要是教他,他们说话就投机了。”“疯狂”和“邪恶”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离经叛道,痛恨世俗伦理的条条框框,“疯狂”体现了激进的反抗。在杨过身上,与郭靖娶主子的小龙女的激烈碰撞,把杨过的疯狂表现到了极致。“疯狂”可以让人失去理智,不为利益争论,几乎完全被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行动。当郭靖用死亡威胁杨过认错时,杨过宁死不认错,是一种激烈的情感冲击。这是“疯狂”。不曾请谷断肠崖,黄蓉看见杨过知道小龙女又离开了,是那样的痛苦,失去小龙女后的疯狂...这让黄蓉认为杨过的性格是“狂”,金庸借黄蓉之口指出杨过的性格是“狂”。

黄眼中的杨过“疯癫”:当我听到杨过说“我要她做我的主人,我的妻子。”黄拍手笑道:“好!你是这么想的,但你比我强。”杨过不仅够邪恶,还够疯狂。杨过提出不一定要做的徒弟才能传恶名,还可以结拜为兄弟,这才真正让黄看到了杨过少年的嚣张。如果说黄的邪恶是深不可测的,杨过的疯狂是锋芒毕露的,但也是无法猜测的。当他知道没有南海神的时候,杨过的脸色变了,他站着不动了,他的心好像要从胸膛里跳出来了。他长长地吹了一声口哨,摇晃着屋顶的瓦片,泪水顺着他的眼睛流了下来。难怪黄蓉猜不到杨过的心思。杨过的“疯狂”并不完全是常规。黄蓉只是觉得没有小龙女在身边,杨过发疯了,谁也猜不到他会做出什么事来。

从小龙女的角度看杨过的“疯狂”,杨过的“疯狂”是狂热,是热情。只是在杨过火热性格的情感冲击下,小龙女冰冷的外表彻底融化,沉睡的情感在杨过活泼童心的召唤下苏醒。《疯狂》是杨过无怨无悔的选择,也正是因为《疯狂》才有了大苦大甜。杨过认为:“大苦大甜,远胜于不苦不甜。我只能疯狂,却无法正常生活。”

随着杨过的不断成长变化,“狂”也在变化。在绝望谷的剑室,杨过拿着君子剑,自称“浪子”而非“君子”。浪子不羁,君子内敛。杨过在当时确实算不上君子,但自从杨过得了君子剑,他就在自己心中形成了君子守则。小龙女叫他抱着郭襄去换解药,他拒绝了,因为如果他这样做了,怎么对得起用这位先生的剑?这正是君子所为,杨过的成长也包括从浪子变成君子的过程。但杨过绝对不是孔子提出的“先君子,后君子”。杨过的君子,更多的体现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于是在后面,我们看到了一个有所作为的杨过。英雄给人的感觉就是不亲近女性,杨过就是这么做的。书上说:杨过少年时,风流倜傥,谈笑风生,但自从小龙女离开后,他就郁郁寡欢,拘谨起来。他行走江湖十几年,遇到年轻女子,甚至比道学先生还要客气自持,生怕再惹起风流犯罪,让人受不了。在女色方面,杨过由“狂”变“倔”,倔的保持着清正廉洁的生活,体现了杨过已经成长为武艺与人品并重的一代豪杰。

人们往往认为悲剧结局能赚更多的眼泪,但有时喜剧结局也能赚到眼泪。十六年后,杨过和小龙女终于在无情的底层重逢。杨过热血沸腾,拉着小龙女的手跑到屋外说:“龙哥,我好开心。”突然跳起来,跳上一棵大树,连翻了七八个架。这种狂喜就算是翻筋斗,但小时候的杨过在和小龙女* * *里被当成顽童,十几年来,他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一点,没想到今天人都快中年了,突然来这么一出好戏。此时的他飞行技术精湛,身体在半空中摇曳,利用了小龙女传授的“美丽蓝天”。小龙女放声大笑,“少言少笑,少乐少乐”的种种禁令都被抛到九霄云外。

这是对杨过与小龙姑娘重逢的描写,也是杨过表达内心的狂喜,这也是金庸爱情书写最生动的地方。一切能表达情感的动作都可以称为舞蹈,是广义上的舞蹈。古人云:“文字不足以歌唱,歌唱不足以手舞足蹈。”所有的言语都无法表达杨过此时的狂喜,但他手舞足蹈。想到杨过为何如此欣喜若狂,我不禁想起了那16年零一天的漫长煎熬和等待。这是一种努力,虽然以喜剧收场,但比悲剧更让人觉得感人。一想到杨过的狂喜是那十六年零一天里积攒的漫长辛酸的喷发,我就忍不住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