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沈从文原创《盒摇滚》
十五年前,我有机会独自乘坐一艘小篷船,溯陈河而上,停在盒岩脚下。
一排青黛切割的石墙,夹在河流中间,被夕阳烤成了一道色彩斑斓的屏障。
在大约100米高的石墙缝隙中,有古代巢穴的痕迹。无数根巨大的横梁横挂在石缝间,暗红色的长方形木柜依然完好地摆放在木梁上。
在岩壁破碎的缺口处,同一水码头可以看到人们的茅屋,上岸饮水下船的过渡人群都要经过这个缺口。
那是5月15日,河边的人们庆祝大端阳节。
)。
盒岩洞里最美的三条龙船,早就被拖出国门,漂在水面上了。
船又窄又长,船舷上画着猩红色的线条。全船都是年轻的划桨手,头和腰都缠着红布。
当鼓声响起时,船会在平静无波的长池中像没有羽毛的箭一样飞翔。
河面宽约一里,两边的人看着船,大声呼喊。
又有好心人从山后爬到悬岩顶上,将“铺锦”白子侧枪从高高的岩石上抛下,侧枪在半空中炸裂,形成一团团五颜六色的纸灰。彭彭的舷炮与水面船上的锣鼓声相对应。
引起人们对历史回溯的一种幻想和一点情绪。
当时我心里想:真是奇怪的事情!两千年前,如果楚国大臣屈原本人没有被流放,他一定会来到这个充满奇光异色的地方,目睹这些惊心动魄的景色。两千年前的文人,可能不会有幸读到《九歌》这样的文章,中国文学史也不会像现在这样。
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世界上有许多民族衰落、衰老和灭亡。
也就是说,一个号称东亚大国的土地,被来自西北大漠的蛮族践踏了无数次,骑着肥马,拿着强弓强弩,拿着长矛和长戟!(辛亥革命前夕,在一个苗族杂居的边城最后一次大规模杀土人的统治者,是北方的一个清朝宗室!辛亥后,老袁梦想当皇帝的时候,另外两个师北老与云南军打了半年。
但是这个地方的一切,虽然在历史上,一直是不断的杀戮和争斗,改朝换代的时候,人民被派去承担各种不幸的命运,所以死者死了,生者被迫留发和剪发,在生活上受到新王朝的制约和支配。
但是,仔细想想,这些人基本上好像和历史没什么关系。
从他们应对生存的方法和宣泄感情的娱乐方式来看,似乎今天和过去都一样,不分彼此。
此时看到的,可能和两千年前屈原看到的一模一样。
当时我的船就停泊在箱子的岩壁下,附近有十几艘小渔船。一般来说,渔民也玩龙舟比赛,所以渔船上的妇女和儿童都很兴奋,站在船尾或树冠上大声喊叫。
他们中间有几个孩子,我只担心他们太高兴太激动,会把家里的船弄沉。
当太阳落山,没有了光,两岸渐渐消失在温柔的暮色中。
两岸看船的人越来越少,江面笼罩在紫雾中。除了锣鼓声,你还能分辨出龙舟的方向,其他没什么可看的。
但岩壁的缝隙里嘈杂,有孩子的哭声,有女人的尖叫声,给人一种闲散感。
已经是晚上了,吃饭才是正经。
我原本以为,再等一会儿,龙舟一定会在岩石附近歇息,被拖进石窟,在欢乐的喊声中结束这个节日。
谁知过了许久,锣鼓声仍在江面上飘扬,说明一群人仍不愿离船,掉头回家。
吃完晚饭,我爬出船舱一看,啊,天上有一轮满月。
月光下,石墙和河水一样,一切都若镀了银,完全改变了色调。
在岩壁缺口处的水墩边,有人在用废竹缆或油柴烧火,火光下只剩下许多穿白衣服的人的影子在动。
问问船上的水手,我们就知道那些人正在把酒和食物搬到船上,准备分发给龙舟上的人。
原来这些年轻人划了一天的船,看船的人也渐渐散去了,船夫们还是玩得不尽兴,谁也不想扫了兴致先上岸,于是三条长船只好在月光下玩到半夜。
提起这件事,让我再次感受到了人类书面语言的贫乏。
那种流派的声音,那种情调,真的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对于一个在那月生活了很多年并读过《南方之歌》的人来说,描述这个城市的一切几乎是徒劳的。
我能说的就是,既然我把在水上经历的印象一直留在心里,书里所有的感动记录都是用平常的方式去读的,所以我不会感到惊讶。
这就像我在另一个时代看过很多不同种类的人类的愚蠢杀戮一样,我无法被其他书中的这个故事所感动。
15年后,我又有了一次坐船上陈河的机会,应该会经过盒岩。
我想温习一下那个地方给我的印象,所以我早晚得请船经理把船停泊在箱子岩下面。
这一天是12月7日,快过年了。
在没有太阳的阴沉的下雪天,气候极其寒冷。
船停的时候才下午三点左右,岩壁上的许多藤蔓和树叶已经枯萎,使得那一带斑驳的岩壁很薄。
岩石上只挂着三四个红木柜子,其余的早就不见了。
船先停泊在岩壁下的洞穴边缘。冬天的时候,水降得太多,洞口高出水面两三尺多。
我从石墙的裂缝爬上洞口,看着龙舟。不知道是旧船坏了还是被水冲走了。我看见四艘新船停在石梁上,船头上挂着鸡血和鸡毛。一看就知道是今年推出的。
出了洞,只见岩石左侧停泊着五艘渔船,几个老渔民缩着脖子,聚着手在船头的寒风中修补渔网。
上船后觉得太冷了,但也不是办法。我让船上的水手帮我把船撑到了一个破岩壁处有人的地方,然后我就上岸去看看过年前乡下人是什么样的。
四点左右,黄昏已经渐渐侵蚀了山川树木和石头的轮廓,占据了房子的各个角落。
我独自坐在小餐馆的柴火旁取暖。
我默默地看着枯树的根,它在我的脚下快乐地燃烧着,发出轻微的声响爆炸了。
店里人来人往,有的说了几句话就走了,有的就坐在我旁边的长椅上抽他的烟。
有的来擦干脚,用湿凉鞋在热灰里搅脚。
看着每个人的脸,我有一种莫名的留恋。
这里有一群诚实善良的乡下人,他们会找到幸福,包括渔民、猎人、船上的水手和竹缆编织工。
如果我的估计没错的话,坐在我旁边,双手伸向火堆,中指上戴着闪亮顶针的那个人,一定是乡下的现成男人。
这些人不得不在阳光明媚的时候去河边玩一整天的龙舟。
平常的日子,尤其是隆冬的寒冷天气,都在这个地方,按照一个分类,生活很简单。
每天看过往船只划桨扬帆,看夕阳和水鸟。
虽然也有人事得失,但当恩怨纠纷成为一团时,庆典或仇杀就会此起彼伏。
但是,总的来说,这些人的生活似乎已经与“自然”融为一体,他们非常悠闲地在那里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它们和其他无生命的物质一样,只是在日月的交替中辐射和分解。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似乎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哲学家都更懂得事物是多么的渺小。
听他们聊了半天,心里变得有些惆怅。
这些不辜负自然,向自然妥协,对历史没有责任,生活在这个未知的地方的人。
除此之外,还有一群人,他们与自然不妥协,想出各种办法支配自然,违背自然的习惯,还寒暑交替,看着太阳和月亮的起落。
但是,后者正在慢慢改变和创造历史。
新的太阳和月亮将摧毁所有旧的。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让这些人内心产生一种对“明天”的“恐惧”,放弃过去对自然和平的态度,重新尝试用划龙舟的精神去生活?这些人对娱乐的热情,证明了这种热情可以换一个方向,让他们依然可以在世界上占据一片土地,过上更幸福更长寿的生活。
但是,没有办法把这些人的狂热转化为竞争的新方面,而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个瘸腿的年轻人从外面走进屋子,手里拿着一盏崭新的虎牌桅灯。灯罩光秃秃的,摇摇晃晃的。
很多人齐声对他喊:“世昌,你发财回来了!”多亮啊!"
那瘸子虽然年纪很轻,脸上却打上了一种军人的油气和傲慢,在乡下人看来是很高的地位。
把灯放在木桌上,骄傲地坐在火边,摊开两只大手烤火,不高兴地说:“碰了鬼就倒霉,一切都完了。”
“船上的老八说你发了财,欺骗了我们。
怕我们借。"
“发了财,哼。
我不需要瞒着你吧?京城去七毛钱,桃园市场只要1.0元。除去上下费用,220货的利润是多少?让我问你。"
男的接着讲桃园后江女生的各种趣事,让一般人热闹又兴奋。
正说着,一个人走过来说:“什么,猪蹄子炖好了,酒热了。”他搓着手,说,“这是偏见。”他提到了新的桅灯,然后离开了。
原来,这个年轻人是一个渔夫的独生子。
三年前,他被省城的征兵委员会录用了。训练三个月后,开车到江西边境打* * *生产党。
打了半年,一群兄弟里只剩下他一个活着。当他被命令调回国防部招募新兵时,他被提升为班长。
第二次我训练了三个月,然后就上前线打仗了。
于是他摔断了一条腿,抬回省军区医院治疗。根据规定,这条腿必须用锯子锯掉。
一帮老乡觉得,从郴州出来的老乡,比伐强多了。你相信他的外国方式吗?就把他从医院抓出来,用老办法在外面找人敷水药。
说也奇怪,不到三个月,腿居然不用截肢了。
他也明白了什么是战争。
拿到营级证书,领取了一些伤员抚恤金后,回到老家,以队长的名义受到老乡们的恭维,以伤员的名义做一些特殊的生意。
这个行当恰恰是那种有人能赚钱,有人能违法,政府也设局收税,制定法律禁止的行当,而且各方面也能有利可图,有利可图。
我想知道那么长的年龄。从当地唯一的服装人口中,我知道这个龙今年才21岁。
现成的人也说:“这小子有眼光,做事大胆,绊了一条腿,一个月来回一次常德府,吃喝拉撒,赚钱发财。
如果两条腿都断了就更好了。"
一个水手插口说:“这是什么?”
“什么画,挂在墙上。
穷人打了个光棍,断了一条腿也无所谓。
如果两条腿都断了,他也不会卖烟土靠走私赚钱,然后去桃园县后江玩花姑娘!"
现成男的最后一个笑话把大家都逗笑了。
当我回到船上时,我独自坐在一个装有空调的小船舱里。我用手指数了数年龄,二十一岁的时候,减去十五,得到一个数字六。
我记得十五年前那个晚上的一切,夕阳照耀,狭长的船上画着鲜红的线,锣鼓喧天,热情激动的喊声...尤其是孩子们围着几条小渔船欢快地跳来跳去,其中一条肯定是又瘸又长的,这是我今晚看到的。
唉,历史,真是个奇怪的东西。
恶性坏疽的人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治疗,可以在上面涂一点毒药,让它化脓。化脓完全没了,就可以用药物让新的肌肉长出来,人就康复了。
我对他印象不好,但我觉得他是一个能溃烂农村居民灵魂的人物,我不禁产生了错觉...二十年前,王正亚部队的一个普通马夫,姓何的,用菜刀砍下一个散兵的脑袋,二十年后还要惊动三省集中十万大军解决这个马夫。
谁会关注这个小程序,谁能想象人类的历史是用什么写的!
二。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月环,笔名秀云韵、陈佳、上官碧、玄若等,本名茂林。
他的祖母刘是苗族人,母亲是土家族人,祖父沈鸿福是汉族人。
沈从文,原是汉族,早年自称汉族,晚年选择了苗族。
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京派小说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