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谁知道一本关于西藏的小说?

“藏语码”

附上新浪的书评。com:

书评人:阿来,藏族著名作家。

文学界,更确切地说是出版界,多年来一直期待成熟的类型小说。

本来中国也有成熟的类型小说,比如聊斋志异,武侠,但是他们只有类型的概念没有类型。所以今天呼吁类型小说的人,不仅使用了西方的类型小说概念,还期待和操纵了这个概念:侦探、寻宝、冒险、科幻、奇幻、恐怖……而且,这几年还出现了大量的模仿。但这只是对市场的回应。所以就是目前所谓的类型小说,模仿的还是太多了,难得有自己的原创。

我编辑奇幻文学杂志多年,也有野心要打造其中一个有中国风的类型小说。应该说赚了不少钱,但作风建设基本失败。后来我离开了这个岗位,不看这种东西至少有一年了。直到前几天看了朋友推荐的《藏典》。看完之后真的有些未了之事,特别想知道“下一个分解”。但我觉得那些分解还在作者的脑海里。总之,《暗号》大概是我近年来在国内看到的最好的“类型小说”了。当然,这部654.38+0.2万字的小说我目前只看了一半,另一半据说作者何妈还没写完。

我是一个藏族人,当然我也是一个作家,或者说我曾经是一个称职的出版商。我的同胞们,因为自身文化和各方面的弱势,对各种关于自身文化的说法总是有一种紧张的情绪,而我也无法置身于这种氛围之外,所以可以省略对《藏典》文化方面的评论。我更愿意以一个编辑的身份来谈谈这部内容丰富的小说,因为从我看过的这部小说的一半,我可以看出某些类型小说成功的秘诀。

这里首先要说的是,类型小说有自己的传统,类型小说首先要依附于一个文化体系。比如西方小说中圣杯的悬念,吸血鬼和蝙蝠侠的形象,绝不是小说家为了编织一个故事的想象,而是来自于古老的神秘传说,也就是来自于一种文化传统。小说从这些传说出发,获得了坚实的心理基础,使读者参与和认同故事成为可能。今天,中国的类型小说往往缺乏这种文化支持。《藏典》的作者正好掌握了这部小说的神秘配方。于是,小说《藏典》依托至今仍很神秘的西藏文化和地理,找到了在现实和虚构之间来回叙事的自由,赋予了故事心理和文化基础,使故事的布局成为可能。《藏典》至少涉及三个似是而非的知识体系:藏传佛教的历史和传说;藏獒的知识和传说;最后一个是青藏地理与探险。似是而非?是的,小说提供的知识体系是这样的,这是小说的特殊需要。如果一切都在既定的知识范围内进行,这样的小说就失去了让人做梦的能力。《藏典》的作者何妈使其呈现出多种叙事可能性,给读者带来了未知的阅读快感和兴奋感,增强了藏文化的神秘感。

再者,类型小说最终是由一系列人物演绎出来的。在类型小说中,人物的行为也是相当类型化的。然而,无论想象中的情境多么精彩,各种情境下的反应和感受都来自于真实的体验。对于作者来说,小说家的人物塑造来自于对现实生活中人的观察和把握。对于读者来说,对一个人物的喜爱或厌恶也是基于现实中的真实感受,这也在阅读参与中调动了个人的生活体验。《藏典》中的人物能抓人,读者愿意在阅读中与之同行,去“追寻藏传佛教的千年秘史”。我认为这是藏语码迷人的原因之一。

如果总结以上两点,也就是说,类型小说的写作在不同的成功作品中各有奥妙,但大部分可能都具备以上两个特点:一是其本源的文化支撑,二是现实经验的投射。虽然常说一部小说好看是因为故事好看,但是众所周知,故事不会因为一波三折,因为一个大的意外而好看,故事本身也需要更强大的支撑。一方面是读者可以进入的同一个文化;一方面是具体而细微的人生体验。现在,这就是眼前的藏典能吸引我们和主角一起前行的原因,让我们对即将到来的藏典后续部分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