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梁羽生小说中的人物(尽可能全面)
武侠小说在华人世界流传,梁羽生的名字随着武侠小说的传播而广为人知。梁羽生的名字与武侠小说紧密相连。
为什么梁羽生的作品有这么大的魔力?
解释这个问题,还是古人说的:“知人论世。”先说梁羽生的人生经历。
1.梁羽生的一生
梁玉生,原名陈,1922,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人。梁羽生几代都出生在书香门第,家里产业很多,也算是有钱人了。他的家在乡下,在尧山附近,是个旅游的好地方。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和地理环境的影响下,梁羽生熟悉古文,擅长填词,经常把填词写成诗。
1943年,广州有一批文人避难蒙山,梁羽生师从历史学家简友文教授,学到了丰富的历史知识。
抗日战争胜利后,梁羽生进入广州岭南大学,主修国际经济。毕业后,因为对中国古典诗词和文史的热爱,在香港《大公报》(新晚报)做副刊编辑。1949后定居香港,现居澳大利亚悉尼。他是中国作家协会的成员。
梁羽生见多识广,多才多艺。曾以梁惠如、冯玉宁为笔名撰写多篇散文、文学评论、文史类文章,也以陈露为笔名撰写《中国象棋》评论。他的棋评相当出彩,是公认的一绝,读起来比亲自看棋更有意思。
梁羽生从小就爱看武侠小说,经常废寝忘食。进入社会后,他依然爱看武侠小说,和别人评论武侠小说的功过是非,更是口若悬河,非常开心。他深厚的文学功底,丰富的文史知识,以及对武侠小说的热爱和广泛的阅读,为他后来创作新武侠小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众多武侠小说作家中,梁羽生最欣赏(巩)的写作技巧。据说“梁羽生”的名字是由“梁惠如”和“白宇”改来的。
1954期间,香港武术圈发生了太极派和白鹤派之争。先是在报纸上互相攻击,然后在澳门新花园见面,争夺摊牌权。太极派掌门吴公义和白鹤派掌门陈为了门派利益,在擂台上大打出手。大赛被港澳报纸炒作,轰动香港。《新晚报》总编辑陈的朋友罗父灵机一动。为了满足读者的兴趣,他在第二天的报纸上宣布要为读者出版精彩的武侠小说。第三天,《新晚报》刊登了署名“梁羽生”的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随着《龙虎斗京华》的出版,梁羽生-梁大侠的“武侠小说新派”已初具雏形。
梁羽生和金庸无疑是众多香港武侠小说家中最耀眼的两颗明星。梁羽生是新武侠小说的创始人,而金庸是新武侠小说最杰出的创造者。人们经常把梁羽生和金庸相提并论。为此,梁羽生用了《通说志》
他的笔名写了一篇关于金庸和梁羽生的散文(发表在《广海文艺》1966),详细分析了他们的异同。有两句话:“梁羽生是一个很有味道(中国风)的名人,而金庸是一个现代外国天才。梁羽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诗歌、小说、历史等)的影响。),而金庸对西方文艺(包括电影)的接受更重。”这个理论很中肯。
从1954到1984,梁羽生在武侠文坛打拼三十年,* * *创作了三十五种武侠小说,总字数超过千万字。1984年,梁羽生宣布“封剑”,从而结束“江湖生涯”,金盆洗手,改头换面,准备写正统历史小说。
2.梁羽生的武侠小说理论。
很多人说“新武侠小说”的出现提高了武侠小说的文化品位。
即便如此,文学理论界还是有很多人认为武侠小说不能高雅。针对这个问题,梁羽生在多个场合发表了对武侠小说的看法,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梁羽生的观点非常精辟深刻,批判了文艺理论家对武侠小说的偏见,指出了武侠小说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说是中国小说理论界一家之见,值得我们借鉴。了解梁羽生的武侠小说理论,对我们阅读、理解和评论武侠小说创作非常有益。
首先,梁羽生肯定了武侠小说在文学中的地位和价值。他在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发言时说:“文学形式没有高低之分。所谓高低,只看作者自身的学识、才华和艺术功力。”他的观点得到了与会者的赞同。他认为,中国的武侠小说源远流长,新武侠小说表现出进步的思想内容、新的历史见解和成熟的艺术技巧;忽视武侠小说的存在,将其排除在文学殿堂之外,是不公平的。对于一些诋毁、否定武侠小说的观点,梁羽生气愤地说:“这只能说明那个人在容纳文化方面心胸不够宽广。其实他不知道什么是武侠小说;或者他看过的很多武侠小说荒诞离奇,导致误解。其实武侠小说有好有坏,文学小说也是如此。即使是反映现实的现实主义小说,也有好有坏。如果作者不够熟练,观察力差,即使写现实主义小说也不能反映现实。”他指出,作为一种小说体裁,武侠小说无疑是中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应该允许武侠小说存在”。
对于如何把握武侠小说的主题,如何在武侠小说中体现时代精神,塑造典型人物,梁羽生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武侠小说要有武侠和侠义,武侠是手段,侠义是真正的目的,侠义是通过武力手段达到的;所以,侠义是重要的,武功是次要的。一个人可以完全不懂武功,但不能侠义。“侠义”是正义的行为,做对大多数人有利的事,就是所谓的侠义。他还说:“把下层阶级的优良品质集中在一个具体的人格上,使侠客成为正义、智慧和力量的化身,揭露反动统治阶级代表的腐败和暴政,这就是所谓的时代精神和典型性。”(见冯与香港作家的一夜谈。)
如何写出好的武侠小说?梁玉生也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他说:“写一部好的武侠小说不容易。只有当作者对历史、地理、民俗、宗教等有相当的了解时,他才有希望成功。,并有相当的艺术手段和中国古代文学基础,还通晓中国武术中的三招二式。”梁羽生认为,要写出好的武侠小说,作家的创作态度要端正。他在1977应新加坡作家协会邀请演讲时,介绍了自己在武侠小说创作上的努力:一是努力反映某个时代的历史真相;二是着力塑造人物性格;三是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虽然梁羽生酷爱武侠小说,在精神上创作也颇有建树,但他对待武侠小说的态度仍然是睿智而公正的。他曾经给内地一度兴起的盲目而猖獗的“武术热”泼了一盆冷水。1985,他用《文艺报》的一角来表达自己的忧虑:“有部门做过统计,至少有50多家小报刊登过我等人的武侠小说。很多地方的一些报纸转载了我的武侠小说,有些是未经作者同意而改写的。据说有人把两个回复合并成一个回复,甚至有人贴上我的名字而不是我的武侠小说来欺骗读者。在我看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应该在文学花园中占据主要位置;但是最近有些小报从第一版到最后一版都刊登了我或者其他作者的武侠小说。这条路不是越走越窄了吗?”这显示了梁羽生的洞察力。
二、梁羽生作品
在梁羽生的文学生涯中,他的武侠小说影响最广。四十多年来,梁羽生的武侠小说经久不衰,深受海内外读者的喜爱。从1954,他的第一部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在香港新晚报连载,到他宣布要写历史小说,他* * *创作了35种武侠小说,共计160多卷(港版),1000多万字。
1.四个分支
梁羽生的武侠小说虽然卷帙浩繁,但在题材和内容上是有脉络可寻的。总的来说,梁羽生武侠小说反映的时代是封建社会中后期。书中的侠客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冲突中,为国为民,见义勇为,表现了中国传统的侠义精神和英雄本色。因此,梁羽生作品的政治色彩十分浓厚,主题倾向十分鲜明。
梁羽生的作品大致可以分为唐、宋、明、清四个分支。
反映唐朝游侠生活和民族冲突的作品有《女帝传奇》《唐朝游侠传奇》《龙凤呈祥》《剑与魔》等。
宋代反映夏抵抗辽金入侵的作品有《武林天骄》、《狂侠天骄巫》、《飞凤潜龙》、《龚铭陆》等。
反映明朝在反抗暴政中的英勇领导和统治阶级内部的忠奸斗争的作品有陆、散女、风云陆、广陵剑等。
反映清代侠士和各族人民团结反清斗争的作品有《塞外侠士传》、《七剑下天山》、《冰灵冷剑》、《江湖三女》等。
在四大分支的作品中,各分支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有一定的继承关系,形成各自独立的长篇系列。
在唐代作品的分支中,《大唐游侠传》、《龙风的命运》和《剑魔之心》是反映唐代游侠生活的三部曲,它们的故事情节是相互联系的。孔孔二、铁木尔、段、聂隐娘、洪线等人物都在三部书中出现过,在前两部作品中也起了主要作用。
《武林天骄》《狂人天骄魔女》《飞凤隐龙》《龚铭云风鲁》《翰海熊峰》《云风雷典》六部作品题材和故事情节相连,均以宋金辽之战为历史背景,描写中原武林抗敌保家卫国的壮举。谭、华、刘庆尧、耿钊、万等人物在各种书籍中反复出现,使各种作品的内容相互关联。
在明代分支中,有七部作品* * *的故事内容相互关联,依次为《宝剑归来》、《侠影录》、《流浪女》、《宝剑传奇》、《武林三绝》、《广陵剑》、《白发魔女传》。这七部作品中,除了《仙剑归来的故事》之外,其余六部都是息息相关的。虽然每部小说的主人公都不一样,但小说的人物关系和情节联系紧密,时序清晰。
反映清代英烈反清斗争的作品数量最多,有17部,占梁全部作品的一半。在这十七部作品中,有十五部小说的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是相互关联的,其中有些关系密切,可以说是一部系列作品。这十五部小说按时间顺序排列如下:
塞外侠客传奇
|
天山七侠
|
江湖三女侠
|
冰寒光剑
|
冰川少女的传说
|
碧绿的船头
|
冰川洗剑记录
|
雷雨撼动九州。
|
爱国骑士
|
流浪义务警员
|
木叶流星
|
弹指雷鸣
|
失落堡垒的传说
。
剑网尘丝
|
魔刀灵旗
十五部作品中的后两部《剑网中的尘丝》和《魔剑灵旗》是姐妹。故事首尾相连,人物上下相连,非常紧密,甚至可以合二为一。但它们与之前的十三部曲关系比较疏远,只有天山剑派和白驼山勉强与十三部曲匹配,所以只能用虚线标注。除上述十五部作品外,还有两部反映义和团反清、侠客复仇的作品,分别是《龙虎斗京华》和《一个草碎龙蛇的故事》,与上述十五部小说无关。
另外,梁羽生的两部作品是独立的,故事情节完全独立,与任何作品都没有关联。这两部作品分别是《女帝传奇》(虽然是讲唐朝游侠的,但与唐朝游侠三部曲的内容无关)和《武当剑》。《女后传奇》讲的是武则天时期、吴等侠客与突厥侵略者、武林败类的殊死搏斗,其间唐朝朝廷内部发生了一场权力斗争。《武当之剑》讲述了吴唐门剑士耿玉京、牟、东方亮三人抗击清军入侵,揭露明末武林悲剧的故事。
2.天山系列
梁羽生创办的“纸上江湖”中,武功门派众多,但梁羽生最偏爱“天山剑派”。他在小说中多次描写天山风光,引人入胜,引人入胜。
请看《七剑下天山》一书中对天山的描述:
雄伟的天山巍然屹立,绝世英雄在它面前会感到渺小。凌伟峰等人站在山脚下,只见蓝天白云弥漫,雪山冰峰耸立在深蓝色的天空中,像水晶一样闪闪发光。此时,当清晨的太阳第一次升起时,雪峰被阳光照射着,先是紫色,然后慢慢变成红色,映出了五彩斑斓的壮丽峡谷。即使是最出色的画家也画不出这种“天山日出”的景色。
梁羽生不仅描绘了天山的壮美,还通过小说主人公凌伟峰之口,描绘了一个美丽动人的天山神话。天山没有冰雪。因为天山仙女感受到了人间真情,打破了教条,被罚锁天山之巅。天山的冰是她的眼泪,天山的雪是她苦难中的白发。
据说梁羽生来大陆必游天山。当他到达天山脚下,欣赏天山美景时,他开怀大笑,说:“天山和我想象的一模一样。”
也许正是这种神奇的想象力和丰富的语言表达,使得梁羽生作品中的“天山”景色极具魅力。
天山的风景很美,天山的剑术更是神秘。一剑在手,没有敌人,剑法展开,刚柔并济,攻防兼备,迅捷多变。可以说武林一绝,无敌!除此之外,还有比钢铁还强的“天山神山”和能解百毒的“天山雪莲”。总之,优秀的人聚集在“天山”。正如“天山七剑”之一的毛焕莲所感叹的:“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不到天山不知道人间奇景!”
天山剑派的创始人是霍天都。霍天都潜心练剑术,于是想创大话西游剑法,甚至与妻子凌云峰分道扬镳(详见《仙剑奇侠传》)。霍天都终于成为天山独一无二的剑客。到了慧明禅师这一代(《白发魔女传》中的岳明科),将“天山剑法”发扬光大。天山北峰有禅师剑法,天山南峰有白发魔女原剑法,武当门下卓一航是天山游侠。他精心磨练自己的剑术,将经验融入其中,剑术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此时的“天山剑法”应该是三派合一。经过慧明禅师等人的改进,天山剑法更加完善实用,甚至引起了整个武林的轰动,出现了“七剑走天山”的盛况。天山七剑之后,唐晓澜成为天山剑术的传人,“天山派”成为引领天下武林的万人敬仰的正宗武术。天山派的内功远胜其他门派。从唐晓澜到唐经天,再到唐家元,虽然其他门派也出现了一两个武学奇才,但天山派作为武林盟主的地位从未动摇过。
追根溯源,天山派创始人霍天都是的大弟子,而的师祖则是神秘学者陈。由此,从上到下,与天山派有关的作品或多或少有22部,几乎占了梁羽生所有武侠小说的三分之二。我们不妨把所有与天山派有关的作品都称为“天山系列”。现在“天山系列”
这些故事的时间顺序如下:
还剑奇案
|
女剑客的复仇
《花中的女英雄》
|
连谏风云路
|
武林三绝
|
广陵涧
|
白发新娘
|
塞外侠客传奇
|
天山七侠
|
江湖三女侠
|
冰寒光剑
|
冰川少女的传说
|
碧绿的船头
|
冰川洗剑记录
|
雷雨撼动九州。
|
爱国骑士
|
流浪义务警员
|
木叶流星
|打响指,雷
|
失落堡垒的传说
。
剑网尘丝
|
魔刀灵旗
《天山系列》收录了梁明清分支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天山系列”代表了梁武侠小说的精华。
如果进一步考察梁作品的文化内涵,我们不难发现“天山派”在梁小说中的深层意蕴:它是武林中的正义之师,是侠义精神的代表,其武功在武林社会中也具有“帝王形象”。总之,从《天山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中国传统道德力量对梁小说创作的深刻制约。
3.规则晶格变化
总的来说,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可以说是历史和政治的童话。梁羽生在创作中执着地追求政治主题。他的作品大多以特定历史时代激烈的阶级矛盾和民族冲突为背景,将主人公置于历史和政治的漩涡中。侠义行为总是与反抗者反抗外来侵略、推翻暴政的斗争联系在一起。因此,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倾向于现实主义,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追求历史的真实性,讲求现实主义”。这是梁羽生武侠小说的主要倾向,我们不妨称之为“形式化”。
武侠小说在梁的作品中占了绝大部分,属于的范畴。如唐玄宗分支《唐游侠传》,以唐玄宗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为历史背景,重点描写了南继云、段、铁摩尔等唐游侠在保家卫国、拯救人民、抗击叛军中的英雄壮举,具有很强的现实政治性。
《狂人、天骄、魔女》是宋代的一个分支,以宋金之争为背景。
在金兵南下的紧要关头,刘庆尧、华、刘等英雄好汉率领起义军,配合南宋爱国将领辛弃疾、于,共同抗击金兵南下。晋国的大侠谭也奋起反抗晋国君主的军国主义政策。这部小说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创作倾向。
在明清两个分支中,大部分作品也属于“常案”。明朝分支《仙剑奇侠传》中写道,起义军在北方抵抗鞑靼人和女真族的入侵,在南方打击日本侵略者,但是明朝政府军不但不帮助,反而围剿。于是,郝侠和起义军与明朝官兵和武林败类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江湖三女》是清朝的一个分支,讲述了江湖中的三个女人吕四娘、冯英和林峰反抗清朝统治者,进宫刺杀雍正的故事。这些作品非常重视现实主义、历史性和政治理念。
除了“标准”作品,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中也有少数不讲究现实主义和政治的。在这些作品中,梁羽生着重描写虚幻怪诞的情节内容,热情地构建武林的童话世界,细致地刻画武林内部纷争。对于这部分作品,我们可以称之为“变奏”,即没有沿袭梁武侠小说创作的一贯风格,而是有所变化。
比如《寒光剑》中所写的“天山七剑”之一的桂之子桂华生,就曾立下宏愿,要自创武功。为此,他穿越沙漠,远赴他乡,寻找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武术。他在西藏附近的“鬼城”偷听到了尼泊尔王子杜尔夺取西藏的阴谋,在玉女山下找到了千年玄冰。在花雨公主的帮助下,他把玄冰变成了一把冰冷的光剑,与花雨公主一起挫败了杜尔的阴谋。两人结婚百年,创造了“冰川剑法”。小说不写实,《鬼城》的神秘恐怖,玉女山冰洞中的宝藏,冰冷寒光剑的威力,都带有强烈的虚幻色彩,与梁作品的主体风格有所不同。
其他属于“异常情况”的作品还有《冰川少女的传说》、《云海玉弓缘》、《弹指一雷》、《还剑奇案》、《魔剑灵旗》等。这些作品对历史背景的依赖性很弱,民族矛盾和政治局势在小说中被淡化,小说聚焦于武林恩怨、门派纷争、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人性的善恶。
正规作品和非正规作品只是两种创作风格的区别,所谓“正”和“变”
就作者创作的题材倾向而言,不具有规律性和普遍性。所以“正”与“变”之间,只是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创作手法不同,并无优劣之分。一部现实主义色彩浓厚的作品,如果能很好地处理历史事件,写出时代和社会世界,把“武侠”和“侠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才算是好作品。
一部具有强烈虚幻性的作品,如果能把荒诞的内容渗透到坎坷的人生中,展现文化精神和复杂的人性,时刻提醒读者在虚幻的世界里追寻生命的真谛和哲学情怀,也是一部优秀的作品。总之,一部作品的好坏,只能用作品本身的标准来衡量,不能用其他标准来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