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肌肉针大多选择打在臀部?
肌肉注射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注射治疗方法,是指通过注射器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不是所有情况都可以肌肉注射,如注射部位出现硬结和感染,就不适合肌肉注射治疗。肌肉注射主要适用于:静脉注射不适合或不可能,要求疗效比皮下注射更快发生,注射刺激性强或剂量大的药物时。肌肉注射前,要做好相关准备。包括注射部位的定位以及相关药物和设备的准备。
首先,药代动力学有差异。药代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机体作用下的变化和规律的科学。因为肌内注射是先注射到肌肉里,药物从肌肉慢慢转运到大血管里,同时还要经过肝脏的处理,所以相对于静脉注射直接注射到血管里,肌内注射起效慢。但正是由于它是缓慢转运到血液中的,所以药物被人体清除和代谢的速度比静脉注射慢,可以长时间维持血液中的药物浓度,长时间起效,增加了给药的安全性。
其次是药物容量的差异。因为肌肉吸收慢,转运慢,所以肌肉注射的剂量不能大,一般是1~5 ml,而静脉注射就不一样了。直接通过血液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所以10~50 ml是允许的。如果是静脉滴注(也就是输液),几千毫升的量并不稀奇。
再次,药物溶出介质不同,因为静脉注射输送到血液中,而血液的主要成分是水。为了保证药物溶出介质与水的互溶性,一般以水为溶剂,而肌肉注射则是先被肌肉吸收,所以溶出介质的选择范围要大得多,也可以使用一些与水不相容的溶剂。最后,编制标准不同。静脉注射比肌肉注射更危险。如果药物中有杂质,患者可能出现不良反应,但可能危及生命。因此,静脉注射的药品生产标准也高于肌肉注射,预实验的种类和次数也多于肌肉注射。正因如此,许多药物对注射方法有严格的要求。比如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只能肌肉注射,不能静脉注射,否则会抑制呼吸,而静脉注射万古霉素容易导致肾损伤,静脉注射乳糖和红霉素可能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因为氯霉素是非水性溶剂药物,所以严禁静脉注射。一些刺激肌肉的药物,如磷霉素、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等青霉素类药物,静脉注射的可能性大于肌肉注射。对于一些既可以静脉注射也可以肌肉注射的药物,医生要根据剂量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注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