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中的十八般武艺和十八般兵器
武侠小说中的主人公通常对十八般武艺了如指掌。这十八般武艺是什么?他们也无一例外地打出了18种武器。这18种武器是什么?
“十八般武艺”是中国武术的传统术语,又称“十八般兵器”。常见于中国古代戏曲和小说中,指各种武术器械和技巧的使用,大体反映了当时武术的发展状况。现代人对“十八般武艺”的理解是指各种武器或技能。
相传“十八般兵器”为战国时孙膑、吴起所继承,分为九长九短。所谓九长九短,指的是九长九短。九是枪、戟、棍、矛、叉、矛、钩、环,九是刀、剑、拐杖、斧、鞭、槌、锤、棍、杵。古语“肉搏战”指的就是这种“九短”士兵的本义是“兵器”,所以《说文》说:“士兵也是武装的。”后来也就是把负责军事装备的人当“兵”就是引申。这是代代相传的第一个说法。
其实“十八般武艺”最早出现在南宋华岳写的《翠微北伐》中。书中有七条记载,“十有八项武功,弓为第一”,但没有给出“十八般武艺”的具体内容。直到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才有了具体的内容。在书中,史进第二次向王要求每天学习十八般武艺。半年后,史进学会了十八般武艺矛、锤、弓、弩、矛、鞭、槌、剑、链、耙、斧、钹、龙、戟、卡、棒、枪、镐。这和代代相传的十八般武艺有些不同。特别是改成了弓、弩、矛、锤,都是常用的,缺一不可。这是第二种说法,也比较全面。
但明代马钰《马史日抄》说:“吾四岁,难错,官司勇。山西李通,教京师,无人能敌,当是第一。试试他的本事,什么都会:一弓两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钹十戟十一鞭十二槌十三锤十四燕十五叉十六枇杷头十七锦套索十八白吹。和水浒传里描述的不一样,是第三种说法。明代谢的《五杂件》(卷五)和朱国桢的《庄泳速写》(卷十二)均称,清代楚人所获《剑选》集完全以日抄为依据。
可见,所谓“十八式”并不局限于十八种兵器,而是对古代各种武术的总结。
“十八般武艺”的内容除了上面说的九长九短和《水浒传》中史进掌握的以外,其他时期都不一样。
第一种说法:刀、枪、剑、镗、棍、叉、耙、鞭、锏、锤、斧、钩、镰、耙、弓箭、藤牌。
第二种说法:刀、枪、剑、镗、棍、叉、耙、鞭、锏、锤、斧、钩、镰、耙、代、判、弓、箭。
第三种说法:刀、枪、剑、戟、斧、霰、钩、叉、鞭、锏、锤、抓、柄、棍、拐杖、流星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