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的电影梦--关于《再见》的电影和书籍。
最后看完《再也见不到你》,片子就是说不出有多好,但是也没人说不好。如果说电影成功了,那完全是韩寒个人的成功。韩寒的成就超乎想象。他曾经提过三个毕生的愿望:写作、赛车、电影,都是在三十出头的时候实现的。盗版小说比原版小说更受欢迎。赛车七次年度冠军,拍的第一部电影是《后会有期》。每个文学爱好者都会有拍电影的想法,这叫电影梦。这就是电影的魅力。它就像一个终极的交汇点,包含了文字、图片、视频、音乐等各种单臂的艺术表现形式,只有在这里才能找到最终的归宿和释放。
我觉得电影本身不怎么样。这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有人称之为公路片,但公路片要有原始、土著、野性甚至野蛮的背景是必不可少的。无人区更近,电影的冲击力更强。《一生再见》是在旅途中拍摄的,从东极岛随着河流的接纳和转移开始,到达目的地。当汽车绕圈子时,它穿过了中国区。视野空洞,风景不迷人,但足够真实,里面还是文艺,演员的选择是风格和气质的问题。
二
导演的处女座是主观的,都是关于自己的,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向往什么,后悔什么。可以说,他作品的方方面面都散发着这些个人信息和气味,他的作用就是把他人格中矛盾的对立面一一揭示出来,放大后铺开,摆上台面。河流的书生气、灰尘、自闭和理想主义的本质;郝汉无望的野心、苦涩的斗争和自我催眠成功的灵感;无视社会基本行为准则的阿卢超现实自由主义只能消失得无影无踪,韩寒的影子也随处可见。所有的人其实都在说一句话,这是导演自己想说的话。喜欢韩寒的读者,或者愿意看这部电影的观众,都能或多或少的感受到熟悉、理解、赞同和表达,因为这是一个小众的群体和声音。
从创意上来说,没有问题。每个创作者都会说,拿出一个好的作品,而不是完全跟着观众走,才是唯一的任务。我之所以认为电影是成功的,是因为韩寒和他的团队创作的作品无疑是优秀的。每一步都需要时间、智慧、爱心、汗水和深思熟虑。剧本、摄影、音乐、剪辑都很精致,优秀的剧组和演员堪称完美的演绎和表达。音乐是这部电影中最受关注的地方。真的很棒,被称为调皮文艺,从片头曲《东极岛之歌》就可以看出,这首歌不出意料的没完没了。曾经出现在希区柯克电影中的“事不可强求”,出现在苏米的手机铃声中,何江轻松说出中文歌词,一举俘获芳心。在郝汉和刘莹莹分手后,女儿王表达感情的“女儿的爱”出人意料地出现了,这既大胆又有趣。老歌《天涯》被改编为主题曲《你不会有未来》,朴树十年后的第一首单曲《平凡的路》成为电影推广中重要的发声器。这些优美的歌曲在电影中非常抢镜。作为处女作小说,韩寒的表达已经很成功了。
从电影的角度来说,这只是一个开始。记住演员是明星的成功;记住角色,就是电影的成功。虽然电影是虚构的,但作为作品,她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有自己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韩寒对剧本的台词设计可谓精妙绝伦。随着影片的推广,一组金句广受好评。“我从小就很优秀,怎么会好呢?”以及“如果我喜欢,我会放肆,但爱是克制。”这样的警句或风格,往往在各种剧情中从人群中脱口而出。一开始,我很惊讶,也很意外。仔细考虑是一种奉承的姿态。约兰达说这话的时候,约兰达的表情没有任何问题,但刘莹莹绝对不应该说这样的话。我在这部戏里没有看到任何一个角色,只有韩寒、、、尤兰达、、王、、贾、和。谁也不能否认这是一群优秀的演员。整部剧更像是一部长篇小品。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站在那里大放异彩,无可挑剔地完成自己的角色和台词。没有主角和配角,但镜头更多的是陈柏霖和冯绍峰。也许在尤兰达之后会是再见。
有两个演员没提。一个是扮演胡绳的高华阳,另一个是陈乔恩。高华阳是唯一一个本色出演的演员。他是韩寒车队的队友。他爱模仿,会唱春歌。胡生在片中的出现很奇怪,他的消失很突兀,完全出乎意料,但他的傻傻的能量真的是他的可爱和成功,这是极其真实的。陈乔恩扮演的周茉是整部剧中我最喜欢的角色。它非常漂亮。它玩的是知道人喜欢别人,但自己还是喜欢别人的狂喜。爱情从来不需要理解,一波三折也能看清楚。而且,这个舞台也是最有趣最有意思的一幕。剧中的场景,场景中的场景,真真假假,淡入淡出。周茉真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励志小人物。在一点点悲伤之后,他依然努力,快乐地奋斗,进入这个世界。在有限的镜头里,我居然换了两套衣服,虽然不合身。韩寒说周茉值得拥有一个好的结局,我希望如此。韩寒说可惜最后粗心的观众错过了,我真的错过了。如果我是胡生,我会爱周茉。如果我是周茉,我仍然会爱郝汉。
三
其实韩寒的书还没有完全看完。电影结束后,我读了《忏悔与告别》,讲述了电影诞生的全过程。与其说是团队为观众奉献了一部作品,不如说是1204人的团队在10000公里的疆域上,用106天的时间,驰骋着,享受着作品从开始到完成的全过程。这种付出、努力、快乐和满足是外人无法参与的,只有羡慕。
创作是世界上最奢侈的事情,值得用一本书记录下来。
这本小册子非常简洁。第一部是韩寒的自我表白,电影是另一个开始。这个开始是从资金开始的。在第一笔10万元赞助后,一切终于开始了。开始不在于数量,重要的是在临界点有一个开始的仪式,走出去,走下去,否则,永远不会有开始。“我坚信,不走就走不了,不走就永远走不了。”这句话真的是很好的注解。至于剧本,他写道:“小说是苦日子的结束,剧本是苦日子的开始”,有意思。虽然意思很明确,但我更愿意曲解一下:对于作家来说,写作就是落地,就是真实的交代。小说和电影都只是完成的不同形式,就像对于影评或者书评一样。
第二部是十四个故事,也就是韩寒对本片所有关键词的解读,就像聊天一样。结合第三部,也就是摄制组从准备、画面、拍摄、声音、后期到镜桌、大事记等方面记录的《不会有未来》的诞生历史,就是本片的全貌。相比屏幕上呈现的1个半小时,幕后显然更耐探索。
对于每一个已经从事自己热爱和想做的事情的人来说,过程永远是第一位的,专注的态度会倾注到每一个行为和步骤中,结果不言而喻。韩寒就有这样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他代表了一种桀骜不驯但富有进取心的精神。时间在这里从不浪费,生活在这里从不重复。也预示着某种神秘的无限。人们会被吸引进来,以足够的耐心、信心和决心等待结果公布的那一刻。在理性预期之内,总会超出想象。我认为这支球队对他有着极大的信任和真诚的期待。他们要么是他的朋友,要么正在成为他的朋友。他们志同道合,彼此亲近。这种精神支持也是双向的。困难在想克服的人眼里往往是魅力的代名词,能激发深层次的潜力和创造力。不是物质上的结果,而是精神上的品质。学习、成长和进步的三位一体螺旋上升。显然,参与* * *活动的期待和在办公室外等待的期待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我们缺少的是苦乐参半的口味的层次和丰富性。
对我来说,这部电影的意义超越了电影本身。能够做梦是幸福的。水木丁有小说《所有的年轻人都会在黎明前死去》,《不会有未来》只是一群有梦想的年轻人开始的日出之旅。韩寒说,“外行与内行,新人与老人,跨界与非跨界,没有关系,只有好与坏,专业与不专业。”对于电影来说,他是新人,但这只是学习和梦想落实的又一证明。即便如此,他还有一句更发自内心、更中肯的话:“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合理的事。真的,如果不是很多的话,这个世界上有才华的人太多了,你认为的极限只是别人的起点。所以,只有不断进步,才能不丢人——人可以不上学,但一定要多读书。”韩寒永远是那个能把真相说透的人,他总能给人带来启迪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