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当代武侠小说的文学成就与传播方式

近几十年来,最突出的就是以金庸、梁羽生为代表的港台新武侠小说的兴起,尤其是金庸武侠小说,造就了不少金庸迷。金庸也不愧是武侠小说大师。他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刻的阅历,对武侠精神的理解,对武侠知识的掌握,精彩的叙述和描写,对人物的把握,确实可圈可点。《射雕英雄传》中的许多历史人物和人物,如南宋的宋与金元的复杂关系,都是以史实为依据的,而丘处机等历史人物确实是真人,把真实与虚构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具有北方武侠小说四大流派即社会、言情、武侠、妖怪的长处,同时又与这四大流派完全不同,有新的创新和发展。香港是武侠小说新派的发源地。50年代初,出现了第一部现代武侠小说:《虎鹤双形》。

50年代属于梁羽生,是他的代表作《七剑下天山》。到《迷离》和《云海中的玉弓缘》达到了个人创作不可逾越的高峰。他后期的作品虽然有一些变化,但影响不是很大。梁开创了一个时代,他的古典文学修养扎实,在他的小说中随处可见诗词。但并没有完全脱离现代武术的格局。古汉语知识比较好的读者可以看看,文字和历史的描述还是很标准的。

50年代中后期金庸的出现。金庸引进西方文学技巧和电影手法揉合其中,让武侠小说在当时港台政治压抑的年代成为畅销书。并将武侠小说上升到文学艺术的高度,金庸曾将自己创作的小说名字的首字母组合成一副对联:飞雪射白鹿原,笑看童话,倚园而立(见《鹿鼎记后记》)。这副对联曾多次被香港和中国内地广为流传并拍成电视剧和电影,也是“金迷”的必读之作。他在1969年的《鹿山公爵》中达到了创作的巅峰,随后英勇隐退。

总体来说,金庸的作品从前期到后期都比较好。从文字到结构都是如此,包括剧情的张力。但在他的一些作品中,却有着时间错乱的严重伤害!可能与他的作品在《明报》连载有关。只有简单的情节,天马行空的走下去。后来,他们犯了无法改变的错误。比如《射雕》中黄蓉出生后,梅、陈偷了九阴从桃花岛叛逃。曲灵凤断腿后在牛家村做贼的时候,郭靖和杨康的父亲并不认识。那岂不是黄蓉和郭靖早就情同手足了,还叫什么靖哥哥,装年轻?后来金在修改自己的主要作品14《飞雪拍白鹿原笑看童话倚园》时,也承认了这个重伤,其他方面也没有大的错误。

与金庸同时期,其他港产艺术家如金锋、桓、牟松庭、地主、高峰、石崇等都从事武侠小说创作。但是,金庸的山太高了,他同时代的武侠小说家很不幸。它的同时代人和后来的武侠作家,因为主观条件的欠缺,难以为继;大部分只能走过去“帮派武侠派”的路子,在江湖上混日子。

70年代初,金庸封笔后,香港武侠小说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台湾省的武术和香港的不同。与金、梁同时代的有司马翎、、杜、、等数十位专业武侠作家。据著名武侠评论家叶宏生先生粗略统计,在武侠小说的鼎盛时期,台湾省至少有300位武侠作家在此谋生,出版的武侠小说至少上万部。藏书从几本到几十本不等。其中司马翎、卧龙生、诸葛青云并称为“台省三剑客”。

司马翎是当时影响最大的。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善于写情感和欲望,为智慧和力量而战。特别是描写了男女在情欲燃烧中的心理变化,以及奇与真互变,虚实共存的武功。他早年开创了以精神和气势克敌制胜的武术原则,接近“道”——与金庸、古龙一脉相承的“无剑不如有剑”的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至有所超越。许多著名的同行都受到了它的影响和启发,如古龙,上官鼎,易蓉和萧瑟。可惜司马陵没能守住英保台;在其创作后期,代表作《剑》虽为武侠小说大放异彩,但此后逐渐走下坡路,晚年以“天心月”为笔名,写下了《壮士》系列作品。当时青叶的代表作品有的《鹤顶针》、诸葛青云的《紫电青霜》、司马翎的《坚震千幻》、的《玉弓》、《玉扇神剑》、的《七鸟爪》、的《古剑洗身记》、丁剑侠的《笑傲江湖》、刘的《玉面修罗》等还有“鬼派”——书名和内容要么是鬼,要么是魔,嗜血嗜杀,到处杀人,血流成河。代表作有陈青云的《饥饿的抢劫》和田歌的《血河神灯》。很公平的看到。

真正让台湾省武术走向世界华人圈的是古龙。一个可以写在台湾省武侠小说里的名字。他是台湾省武侠小说中唯一能和金、梁比肩的人。古龙从60年代初开始写武侠小说,但表现平平。在此期间,他为著名艺术家(如卧龙生、诸葛青云)代笔,但几乎是扑朔迷离,可见他有潜力。1964年,完成早期代表作《浣花洗剑录》,令人耳目一新。但是风格还没有形成,也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古龙在1965-1967期间,完成了《武林外传》、《家族的两个骄傲》等中期重要作品,走红网络。特别是1967写的铁血传奇(也就是侠盗猎车手楚留香或者项帅的传奇)包含了武侠、文学、现代心理分析,尤其是西方推理小说的结构。读书就像读东方版的福尔摩斯。后来古龙承认自己深受西方和日本玄机的影响。从此古龙的武侠小说脱胎换骨,进入新武侠小说的殿堂。但古龙的变化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一路狂奔,让人眼花缭乱,恍然大悟。原来武侠小说可以这么写,也可以这么看。后来又陆续完成了两部,分别是多情剑客的无情剑(也就是小李的飞刀)和勇武侠魂,都是传统与现代“矛盾统一”的美。

70年代初开始,古龙写了《小十一郎》(因为先有剧本,后有小说),启发他减少废话和不必要的描写。加强肢体语言和场景对比。古龙的风格从此变成了一种类似诗歌、俳句、非散文的奇特风格。也许古代武士觉得这种方式最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能尽可能多的赚到稿费。比如流星蝴蝶剑、快乐英雄、陆小凤系列、七种武器系列(只有六种)、边城浪子、天涯岳明刀、白宇虎等,都是用拆片换景的方法写小说。这种简单、直接、生动的行为是对中国汉字的一种伤害。但尽管如此,古龙1965年至1975年的小说还是“出类拔萃”,以至于成为著名同行和新锐作者模仿的对象。但同时,他也扼杀了这些没有他有才华的抄袭作家。十年后,古龙1975之后的作品每况愈下。也许是所谓的每部作品之后都有一个真正的女主角和无数瓶XO消耗了太多的激情。读了他的《花铃》等一半作品,深深体会到他后期跑出江郎后酗酒的痛苦。从一开始的一个想法或者几千字,就能拿到巨额的资金和合同,到后来读者逐渐被冷落,出版社穷追不舍,无情无义。他的英年早逝可能是他最希望的结局。1985古龙在肝硬化的剧痛中活出了灿烂的人生。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温瑞安于1970年在香港以笔名温良玉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追捕》(四大名著之一的抓捕故事),当时他只有十六岁。虽然文笔幼稚,但是想象力丰富,潜力已经看到了。他早期的作品受古龙影响很大,比如四大名捕系列和中国奇人。自1982年推出《直面命运》以来,还珠小说出现了一些精彩的素材,所以鬼神的虚幻色彩很浓;以及《断梦刀》《少侠》《杀出楚》等书籍。有很多诗意的语言,耐人寻味。但从1987年开始,温瑞安就自称是“现代主义者”。如“杀了你好吗?”请,请,请,请,请,牛肉面,等等。其中一个小故事更是莫名其妙。并且内容排列混乱,以显示其“现代性”,突出视觉效果。正如他在书的后记中所说:“武侠小说必须变异!.....成败得失,我不在乎,但这种写法让我觉得很好笑。”于是,中国的文笔之美在温瑞安的“突变”下支离破碎;“新派”武侠小说在他的“调侃”下彻底异化了。

从此武侠小说创作进入低潮,直到90年代初,黄易从《大剑师》开始写武侠小说或科幻小说,期间有明显的田中芳树痕迹。直到《秦荀集》才真正形成自己的风格,从而开创了玄幻武侠小说的时代。影响了一大批武侠小说作家,开始转向玄幻武侠创作。而黄变了,不过回归正统武侠或者“侠义”的道路更合适。之后《破碎虚空》和《性》引起了强烈反响。唐朝的龙的故事因为互联网而广为流传,让黄易的名字传遍了整个中国社会。目前国内很多网站都在连载自己的新作《边荒传奇》。黄易深受司马陵的影响,非常注重气势。如果说在早期,在梁、金笔下,大部分人成年后武功成了一套,而丘处机却帮不了梅超风,那他随时随地都会被绑。经过一场华山论剑,敌我之战变得像一道数学题一样简单。我有很多排名专家和小弟,所以你会被打!我对人的潜力一无所知,但中国武术讲究神与神的完美结合。当黄易在其中加入时间、体力、精神状态等元素时。大大提高了武侠小说可信度。

2000年后,大量网络作家从事武侠创作,这既是好事也是坏事,极大地丰富和繁荣了读者的种类和数量。但由于网络小说大多是连载的,必须按时投稿,以及网络作家的隐蔽性和随意性,所以出现了大量的太监作品。由于网站关闭和其他原因,其他一些作家的作品连载被中断。短短几年,武侠小说的发展非常迅速。在大陆和港台地区,有不少青年作家崭露头角,但能与梁、金、顾、黄相提并论的却寥寥无几。其他的,比如老猪的《子川》(军事历史小说)(确切的说《子川》是大杂烩,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架空历史),玉伽的《入世后的龙蛇》,真木的《真木》也很不错。有潜力。其他很多作家也不错,但是很多人走上了玄幻之路,不再是人力范围内的奋斗。这应该包括在另一个讨论议题中。现代武侠小说是纸武侠的新阶段,理想和浪漫色彩淡化。

参考:/view/2629.htm?fr =阿拉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