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的小说《春之声》有哪些创作特色?
王蒙的《春之声》是一部充满象征意义的小说。上世纪80年代初,工程物理学家岳志峰刚从国外考察回来,坐闷罐车回老家探亲。他的作品细致入微地捕捉到了岳之峰的情感变化,并以极具层次感的方式展现了他对现实清醒而积极的看法。
(1)作者有意识地打破常规,通过主人公的感受和自由联想,突破历史的时间顺序和空间界限,根据特定环境下人物心理活动的特点,用放射性的线条重新组合,使大跨度地展现历史进程成为可能,增加了空间容量,使笔触延伸到古今中外、城市乡村。一方面充满了联想,闪电般的变化让小说的结构更加灵活。另一方面,也总是如此,释放出来的东西是可以恢复的。所有射线都有一个相同的端点,就是1980年春节前夕坐在闷罐子车里的主人公的灵魂。
(2)这部小说不同于以情节的演变或人物的发展作为小说结构的骨架,而是以心理过程作为小说的发展线索。《春之声》讲的都是岳志峰坐在闷罐子车里的心理活动,包括各种下意识的流动。作品就像小说中对岳之峰在黑暗中轻轻摇曳的心理自然流动的描述。看似混乱,实则与心理活动规律是连贯的。
(3)《春之声》在艺术手法上具有意识流小说的一些显著特征,但与西方意识流小说并不完全不同。王蒙注重探究人物心理,抒发情感,这是意识流小说常用的手法,但同时王蒙注重描写外部物质环境和人物行为,既面对主观世界,也面对客观世界。王蒙清晰的理性分析,明显不同于西方意识流小说强调潜意识和直觉,拒绝理性。
(4)另外,西方意识流小说中主人公的情感色彩和主观情感往往是主人公的,而王蒙《春声》中所表达的情感不仅是主人公的,也是作者自己的。王蒙的作品完全避免了一些低级的意识描写,《春之声》充满了健康高尚的情操和纯洁感人的情感。王蒙确实对外国技术在中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