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京剧旦角荀慧生简介 荀慧生的作品有哪些

荀慧生是伟大的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家,著名京剧演员,荀派艺术的创始人。

表作品:《红娘》《红楼二尤》《玉堂春》《棋盘山》

荀慧生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著名京剧旦角,伟大的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家,著名京剧演员,荀派艺术的创始人。初名秉超,后改名秉彝,又改名“词”,字慧声,1925年与余叔岩合演《打渔杀家》起改名为荀慧生,号留香,艺名白牡丹。

与杨小楼、尚小云、谭小培一起称为“三小一白”。1927年和1931年两次当选“四大名旦”,有“无旦不荀”的美誉。诞辰:1900年1月5日,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十二月初五日;逝世:1968年12月26日,农历戊申年十一月初七日。

荀慧生一生收徒之众,不计其数。其长子荀令香工旦,其女荀令莱亦为其传人。

他1900年出生于河北省东光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由于家庭生活艰难,从小被卖给天津一个梆子戏班学戏,后又“写”给河北梆子花旦庞启发为徒,受到严格的训练,也吃尽了苦头。8岁登台表演,11岁跟师父入北京三乐班。后从陈桐云、乔惠兰、曹心泉、陈德琳、吴菱仙、孙逸云、路三宝等名师改学京剧。与侯喜瑞、刘鸿声合演《胭脂虎》一炮打响。1919年与杨小楼一起组班赴沪,被剧院一再挽留,前后在沪达四年之久。四年之中投师访友,技艺日进,成为崭露头角的旦角名伶。1927年和1931年两次当选“四大名旦”。

早在1933年,他已誉满全国,为了抗日,他曾参加过捐献飞机的活动。之后不久,溥仪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在举行登基大典时,曾邀请北京“名角儿”赴东北做庆祝演出。有些艺人惧于权势被迫前往,但荀慧生坚决不去,知道硬抗不行,便悄悄躲到天津一位友人徐先生家中,以养病为名,息影舞台达一年半。他常言:“绝不与汉奸为伍”!这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荀慧生一向刻苦努力,对艺术精益求精。一个梆子演员19岁才正式改唱京剧,必然遭到一些人的非议,据说当时的龚云甫,大个儿李七等人就很保守,看不惯他,常在幕后边嘲笑他,故意学唱他那稍带梆子味的南梆子唱腔,声音之大甚至扰乱了舞台上的演出。他听在耳里气在心头,忍气吞声而已。所以,荀慧生称自己的艺术发展史是“一部伤心史”。

荀慧生具有平民性格,他表演的人物多为底层的丫环、侍女,小家碧玉。他自己也是平易近人的。他看到当时的艺人社会地位低下,生活无保障,甚至死后无葬身之地,他除常常解囊相助外,还发起了募捐购买义地的活动。在他的倡议和筹备下,以四大名旦为首,加上余叔岩、杨小楼等人齐心协力,每人出300元,在自新路买下了12亩空地,盖了个小祠堂,派人看守,此即所谓“梨园公墓”。这件事本是荀慧生先生倡议的,但他从不在人前炫耀自己的功德,只在日记中写了一句“关注贫穷同仁,乃是吾等应尽之责”。

荀慧生在文革的10年中,倍受迫害,最后诸病齐发,猝然而逝。连他总结表演艺术经验的专著也未能留下,真是京剧界的一大损失。

荀慧生在京剧四大名旦中,唱念做打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他的唱腔委婉动听,俏丽多姿,声情并茂,感人至深。在传统唱腔、唱法的基础上,他结合剧中人物的需要,根据自己的天赋条件大胆创造,如《勘玉钏》中的“二黄快板”、《红娘》中的反汉调“听琴吟”、反四平调“佳期颂”、《还珠吟》中的四平“节妇吟”等等都成为学习荀派的必修课。在念白上他创造出介于京白、韵白、苏白三者之间的所谓“风搅雪”的念白,顿挫有致,娓娓动听。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生活美。

荀慧生一生演出了三百多出戏,其中常演的也有三四十出:六大喜剧、《元宵谜》、《丹青引》、《绣襦记》、《勘玉钏》、《红娘》、《卓文君》;六大悲剧《钗头凤》、《杜十娘》、《鱼藻宫》、《红楼二尤》、《霍小玉》、《晴雯》;六大武剧:《陶三春》、《大英杰烈》、《荀灌娘》、《美人一丈青》、《婚姻魔障》、《盘丝洞》;六大传统剧:《贩马记》、《玉堂春》、《十三妹》、《棋盘山》、《得意缘》、《金玉奴》;六大移植剧:《花田错》、《赵五娘》、《辛安驿》、《元宵谜》、《香罗带》、《庚娘》;六大跌扑剧:《蝴蝶梦》、《东方夫人》、《九曲桥》、《东吴女丈夫》、《战宛城》、《翠屏山》;可见其能戏之多,绝不似有些人所认为的荀派仅能够唱花旦。

荀派艺术丰富多彩,流传极广,传人甚多。其中童芷龄、吴素秋、赵燕侠、毛世来、宋德珠、许翰英、李薇华、宋长荣、孙毓敏、刘长瑜等等比较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