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上将:一位死后受到特殊待遇的特殊将军。
第一,高超的武功
在我军1000多名开国将军中,有很多都有武功,但像许这样武功高超的却不多见。许小时候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有一次,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一个少林和尚,他四处游历,成为了一名老师。经家人同意,许去了少林寺打杂。在师傅的悉心教导下,苦练少林功夫八年,无所不能。许参加革命后,很快就成了一个敢以真功夫赴死的上尉。每次打仗都冲锋在前,被杀了就挥刀跟敌人肉搏。无数敌军死在他的大刀下。如果许将军生在古代,绝对是百万大军中夺得将军军衔的英雄。许后来成长为高级将领,指挥作战风格也以勇猛著称,但谋略稍显不足。此外,他皮肤黝黑,脾气暴躁,性暴躁,所以有人把他比作“凶张飞”和“活李悝jy”
第二,酒量如海
许在全军都是出了名的海量,喝酒成了他一生的爱好,可以说是个酒量很大的人。他曾经有一句名言:冷酒伤肺,热酒伤肝,无酒不伤。红军时期,作为四方面军的高级将领,每次行军,都有专门的挑夫为他送酒。其他将军并不服气。为什么只有许能喝而其他人不能?政委陈昌浩说:“你们谁像许那样酒量大,谁也能喝。”所有的将军都沉默了。许虽然爱喝酒,却从来不像张飞那样喝酒。他曾向毛主席承诺“三不喝酒”:战前不喝酒,战斗打响不喝酒,战斗失败不喝酒。如果他赢了,他会好好喝一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出任南京军区司令员。工作后和下属战友喝酒是家常便饭,大家都吃了不少苦头。每次喝酒,他都会以各种理由劝酒。没有人能喝得像他那么多,而且他们都喝醉了,以至于以后大家跟许一起吃喝的时候都会被吓到。周总理听后非常生气,想找个机会教育一下许。有一次,许去北京开会,总理特地请他吃饭。席间,两人进行了一场喝酒比赛。三瓶茅台酒进了许的肚子,已经支持不住,整个人滑到了桌子底下,但周总理却没有醉意。许彻底服气了,酒桌上再也不敢倒别人的酒了。
第三,向毛主席鞠躬
1937年3月,我党在延安开展了对张分裂中央罪行的批判,在执行过程中影响了四方面军的一些高级将领。许非常委屈,认为他是在报复四方面军。于是,他秘密联合一些人,准备逃到四川打游击战,不料计划被抓。鉴于许逃跑性质恶劣,边防法院决定枪毙他。毛主席感到形势严峻。在关键时刻,他行使了否决权,救了许。他到看守所看望了他两次,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尤氏同志,你前面打了很多仗,吃了很多苦。我向你致敬。红四方面军的干部是党的干部,不是张的干部。张的分裂给红军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他所犯的错误应该由他自己承担,与你无关。”经过一番开导,许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深深自责自己的鲁莽行为,由衷钦佩毛主席的大度和平易近人。这位诚实坦率、慷慨大方的人眼里含着泪水,扑通一声跪倒在毛主席面前。此后,许忠实跟随毛主席,率部转战南北,为革命做出了突出贡献,并于1955被授予上将军衔。晚年,他经常告诉别人,他的成就归功于毛主席的教导。没有毛主席,就没有他的今天。
第四,求安葬
1956年,中央发起高级干部去世后实行火葬的倡议,毛主席带头签字。但当这份方案送到许手中时,他拒绝签字。许找到毛主席,说自己年轻时参加革命,从来没有孝顺过母亲。他希望死后和父母葬在一起,以弥补自己的缺点。毛主席考虑到许人到中年,将来可能改变主意,所以没有马上表态。但将军的想法从未改变。到1985,将军病情日益加重,觉得时日无多,于是上书中央,再次请求下葬。这就把领导难住了,没人敢做决定。最后,同志作出最后决定,同意鉴于许将军的特殊性,特免其职,但明确表示“下不为例”。就这样,将军死后葬在河南新县老家,葬在父母身边,实现了“生前忠,死后孝”的夙愿。
纵观许将军的一生,可谓传奇。他在战场上英勇无敌,屡立战功,名扬大别山,转战冀东南,在胶东打了半边天;他豪爽洒脱,养猪、种田、渔猎,全然不顾将军的形象,真正“活在当下”;他忠于自己的国家,孜孜不倦地工作。他还在战场上战斗,宣传中国的威望。他的孝名远播,生前不能在堂前侍奉母亲,就派长子回老家替他做,死后永远葬在母亲身旁。
这篇文章是向许将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