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牧《花城》全文赏析

花城琴木

作者简介

秦牧(1919 ~ 1992)出生于香港,祖籍广东澄海。林阿叔,又名林佩光、林觉夫、林,是我国著名的作家和散文家。三岁时随父母移居新加坡,1932年底回国。建国后,历任中华书局广州编辑部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羊城晚报副总编辑、暨南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文学活动涉及很多领域,包括散文、小说、诗歌、儿童文学和文学理论。尤其以散文著称,如著名散文《土地》、《甘露与蜂蛰》、文集《长河浪集》等。

一年一度的广州年宵市场一直很受欢迎。近年来,经常有人从北方千里而来,看一看华南花卉市场的盛况。经常能遇到很多国际友人,也陶醉在东方的节日气氛中,和国内的朋友一起买花。往年花市足够盛大,今年又冒出了新的花海。因为农村人民公社后花木产量增加了,所以今年春节是城市人民公社后的第一个春节。去年,广州成千上万的家庭主妇和居民加入了生产和其他劳动大军。此外,今年,党和* * *进一步安排了群众的节日生活。花木供应空前,买花人数空前。除了原有的年货市场,还新开了一个花市。如果把几个花市的长度加起来,恐怕“十里花街”就名不虚传了。花市开始前,我站在珠江岸边,眺望浩荡的珠江,珠江是全省36条内河航道的枢纽。然而,在各种船只和涡轮机中,也有装满鲜花和盆栽的木船,它们来自顺德、高要、清远、四会等县,载着南方早春的气息和农民的心。“多美的花啊!”“今年花的品种多!”河岸上的人们不禁赞叹。广州有一个文化公园。今年,公园里还安排了大型的“春节”。园丁们用鲜艳的盆花堆起了“山河真美”的大花字。除了各种五颜六色的名花名果,还有一棵燃烧着花朵,树冠直径一米的大桃树。这一切都说明今年广州的花市不同寻常。

人们常常会有这样的体验:遇到热闹而陌生的场景,心里就像被一根鹅毛搅了一下,痒痒的,麻木的,总想把自己看到的,感觉到的一切都描述出来。对于广州的贺岁花市,我经常有这样的冲动。虽然我过去曾描述过他们,但今年,在这特别巨大的花海中游荡,我又有了这种渴望。

农历新年的各种习俗是我们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形成的。我们现在有一些过年的习俗,可以追溯到一两千年前的历史遗迹。这一切都与许多历史故事、民间传说、能工巧匠的绝技以及群众的审美观念密切相关。在中国的新年里,有些人要去郊游,有些人要去划船,有些人要去开会...这和国外的元宵节、泼水节一样,各有各的人生意义和诗意。过年的时候,我们身边总有各种各样的花样:贴春联、挂年画、玩狮子、玩龙灯、跑旱船、放烟花...每个人都穿着干净的衣服,看起来焕然一新,男人理了发,女人理了辫子,大一些的女孩戴上了花饰品。北方谚语“蜜瓜祭灶,过年时姑娘要花,小伙子要枪,老头要新毡帽”在一定程度上描述了这种氛围。这只是好玩,只是为了好玩吗?难道我们不能从这种隆重的节日心情中领略我们民族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几千年来人们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吗?在旧社会的苦日子里,不是所有的自然劳动人民都能高高兴兴地过年,但贫苦农民也要想办法买一幅年画贴在门上。年轻的姑娘们总要在辫子上扎一朵绒花,在窗棂上贴一张大大的红色剪纸,这更足以想象人们无论多么艰辛,对幸福生活的强烈向往。在新时代,深刻反映旧社会烙印的过年习俗被废除了。赌博,喝酒,向舞龙灯的人扔燃烧的鞭炮,奇怪的禁忌都消失了。那些耍猴的凤阳人,跑遍江湖扎纸花的石门人,用铜钱摇冬青枝的乞丐,还有五台山自称峨眉山化缘的乞丐,都不见了。而一些美好的习俗被发扬光大,一些古老的习俗被赋予了新的内容。现在我们也放鞭炮,但谁能想到这和“驱魔”之类的迷信有什么关系!现在我们也贴春联,但谁能想到“岁月如梭,春暖花开;人民有党劲冲天”,“跃马横刀,一心驱贫济白;“飞花绿叶,六亿手绣山河”之类的春联,简直可以和古代用桃木符号辟邪相提并论!古老的节日,在新时代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这就是我们热爱那些古老而新鲜的节日的原因。“风白林黑,雾填青天花”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地球上的花越美丽,人们怎么能不爱这个美丽的南方花市,从这个盛大的花市中享受生活的温暖呢?

而且南方的人真的很会安排。他们选择这个节目作为过年生活中的* * *节目。太阳的热度很高。在南方最热的岛屿海南岛,有一些像菠萝蜜一样的果树,它们的根也能从地里伸出来结果。有一些树被锯下来做树桩,但是当它们被插入地里时,它们可以发芽。在这样的地带,就像当年月季花的诗句所说:“花开花落无关紧要。”早在春节前一个月,你就已经可以在郊区随处看到树上挂着一串串鲜艳的花朵。在农历新年的花卉市场,通过花农和园丁的努力,它更是人工。四点钟各种花都出现了,夏天除了荷花和石榴。牡丹、铃铛、水仙、大丽花、梅花、菊花、山茶花、兰花...春夏秋冬的花都挤在一起!

今年广州最大的花市位于太平路,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十三行”。花棚有点像马戏观赏棚,层层相连。各公社、园林、植物园的旗帜在那里飘扬,卖花的人在大声笑着叫价。灯都没了,一派灿烂的景象。我粗略算了一下花的种类,今年一直在100种左右。看着花海,研究着那些芳香扑鼻,颤抖着伸展着叶片和花瓣的植物中的宝藏,你不禁赞叹,人们竟然选择和安排了这样一个场景,作为* * *迎接春天。多巧啊!千千的一万朵微笑的花似乎在微笑,用清脆的声音窃窃私语:“春天来了!春天来了!”买花的人把花树顶在头上,把盆花扛在肩上,人流仿佛又变成了一股奇怪的花流。南方人非常欣赏这些春天的使者。每个人欣赏的不仅仅是鲜花,还有绿叶和鲜果。像星星一样的金桔、四季橙、庆忌果等盆栽水果更是受欢迎。但在这个春节黎明分手的特殊城市,似乎一切都与花有关。鱼摊里的金鱼,让人想起水中的花;海鲜摊上的贝壳、珊瑚,让人想起海里的花;至于青玉、大红、天青、粉彩等瓷器,以及古色古香的书架上历代的书画,则让人想起了另一种永不凋谢的花,那是古人巧手创造的。

吊钟、桃花、牡丹、水仙是广州花市上特别吸引人的花。尤其是这种南方特有的钟,我觉得要特别注意。这是一种多年生灌木,先开花后落叶。当花蕾未开放时,它被包裹在厚厚的鳞状外壳中,当它开花时,粉红色的钟昀呈形花朵从鳞状苞片上垂下。通常一个鳞芽有七八朵花,有的多达十朵。据朝鲜贵宾介绍,这种花在朝鲜也被认为是珍品。牡丹被誉为花中之王,但华南花卉市场的牡丹大多光秃秃的,看不到叶子,实在是“容不下醉妆”。只有这个挂钟显示出非凡的生命力。插在花瓶里不仅能开花还能送叶。这些钟昀呈形状的花朵,一簇簇地在风中摇曳,让人感觉像听到了铃铃春回的钟声。

挥之不去的花市唤起了人们对民族生活的深切感受。我们与所有这些古老而年轻的事物非常和谐。就像北京人逛长甸,上海人逛城隍庙,苏州人逛玄妙寺一样,得到特别亲切的感觉。看着灿烂的鲜花,欣赏着五彩缤纷的鲜花,想想广州一天之内突然变成了“花城”,几乎全城的人都在深夜出来赏花,真的是太美妙了。

在旧社会的漫长历史中,只有少数人能够买到鲜花。现在一个纺织工人从花市拎一盆桃花回家,一个钢铁工人买一盆金桔顶在头上,都是很平常的事。听着卖花的和买花的工人们互相询问春天的消息,人们深深体会到,亿万人的欢乐才是地球上真正的欢乐。

在这个花市里,也让人们想起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牡丹原是太行山的荒山小树,水仙原是中国东南沼泽地区的野生植物。经过千百代人的加工培育,才把他们变成了“国色天香”、“凌波仙”!在野外,菊花只能开出铜钱般的小花,鸡冠花更像绿草,但经过花农的精心培育和人工代选,才变得如此丰富艳丽。“日工可以替代,人工日不如。”这不就是生活的真相吗?

在这个花市里,你不能不想到各地劳动人民创造历史文明的丰功伟绩。这里有福建的水仙花,山东的牡丹,全国各地的名花异草,印度的大丽花,法国的猩红玫瑰,马来西亚的微笑,还有很多撒哈拉沙漠的仙人掌植物。四面八方的溪流汇成了江河,各国劳动人民的创造汇成了灿烂的文明。这难道不是在这个繁华的城市里充分感受到的吗?

你不能不惊叹这里群众的审美眼光。人们爱单支水仙胜过双支水仙,重瓣桃花胜过单瓣桃花。为什么?因为水仙花更优雅,重瓣的心形更艳丽。人们喜欢这种和谐的美!一盆花一盆果,群众一般都能指出其优劣。在这种评价中,我们也能体会到很多审美的道理!

总之,徜徉在这花海中,往往会让你思考和感受到许多平凡真理的新鲜含义。十一年来,我养成了一个爱好,每年都要去花市挤一挤,这也是原因之一。

我们赞美英勇的斗争和努力,以及从中获得的幸福生活。所以,当我从花市回来的时候,我有点醉了,于是我就拉拉扯扯地写下了这些话,好让远方的人也能分享我们的喜悦。

1961二月,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