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后奥亨利小说的中心思想和概要情节。以及奥亨利作品的艺术特色。!!!!!!!!

欧亨利二十年后的小说?中心思想:对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美国社会的深刻批判。

“二十年后?”总结剧情:

在纽约一起长大的一对朋友鲍勃和吉米·威尔斯是兄弟,他们约定20年后,当鲍勃即将出发去西部探险时,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再次见面。20年了,他们谁也没有忘记这个约定。鲍勃从西边不远的万里赶来赴约。支撑他的是,只要对方记得约会,他做什么都是值得的。

对于鲍勃来说,吉米永远是最忠诚最值得信赖的朋友。然而,当他们20年后再次相遇时,等待他们的不是重逢的喜悦,而是命运将他们置于法律天平的两端。鲍勃是警方的头号通缉犯,而吉米是奉命追捕“狡猾的鲍勃”的警察。

对于吉米来说,是继续忠于自己最好的朋友,还是履行警察的职责,他最终选择了后者。

欧·亨利作品的艺术特色:

1,不平凡的开始,令人惊讶的结局;

故事不同寻常的开头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眼睛和心灵。比如,所有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个老婆,这已经成了一个举世公认的真理,也是英国文学界早已流传的经典句子。在奥亨利小说的开头,有整齐的“截稿”,直截了当。

《二十年后》第一句解释道:“一个执勤的警察,正显眼地走在街上。”这样的开场方式,还挺像一个话剧角色的舞台亮相。它往往用几个看似简单的笔画来勾勒,或命名他的人生经历,或暗示他的性格和行为,使小说从一开始就能穿透读者的印象,“可以先入为主,具有悬疑功能。”

2.简洁的语言;

《二十年后》虽然篇幅很短,但篇幅短并没有降低刻画人物和场景的艺术效果。

无论是典型人物的肖像、对话、心理意识、表情、行为举止,还是典型环境的营造,都是惜墨如金。集中体现了奥亨利小说的语言美。这个描述虽然简洁,但是突出了主描述的主要特点。

3.人性的冲突。

虽然小说很短,情节也不是很复杂,但是细读下来,小说中反映出的人性冲突还是很多的。这些冲突是真与假,善与恶,情与理。

扩展数据:

二十年后的创作背景:

美国内战前,作家们在资本主义民主自由的理想鼓舞下,运用浪漫主义进行文学创作。在战后文学中,由于生活理想的幻灭,作家往往以现实主义的方式表达生活。欧·亨利就是这些幻想破灭的作家之一,他的人生道路是崎岖、艰难和不幸的。

欧亨利做过牧童、药剂师、办事员、制图员、出纳等。欧亨利长期生活在下层社会,各种社会现象让他感受到这些矛盾。在他的优秀作品中,对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狰狞的法律、虚伪的道德、庸俗的生活等丑恶现象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揭露、讽刺和批判。

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美国社会的各种各样的人,从百万富翁到警察,小偷和骗子。然而,欧·亨利小说中的主人公大多是生活地位卑微的普通市民,作者对他们徒劳的自我牺牲和惨淡经营后深感绝望的惨淡生存状态深表同情。

所以,欧·亨利在描写这些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时,常常带着泪水微笑,看似幽默,实则苦涩。通过展现社会生活中小人物的悲惨生存状态,读者可以看到20世纪初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真实面貌。

二十年后的作者简介:

O.亨利原名威廉·悉尼·波特,是美国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之一,曾被誉为曼哈顿的桂冠散文作家和现代美国短篇小说之父。

1862欧·亨利出生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博罗的一个医生家庭。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从15岁开始在叔叔的药店当学徒,20岁时去德州的一个牧场放牛。

1884后做过会计、国土局办事员、记者、银行柜员。此外,他还经营一家名为《滚石》的幽默周刊。1887年,欧亨利结婚了,生了一个女儿。1899年,他以“欧·亨利”为笔名首次发表短篇小说。

1901年,专门在纽约写作。1907年,欧亨利再婚。1910于6月5日在纽约去世,享年48岁。

百度百科-二十年后(欧亨利的美国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