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什么意思
《文心雕龙》的意思是古代文学论著。
《文心雕龙》详细释义:
《文心雕龙》南朝梁刘勰撰。书写成于齐末,***十卷五十篇,分上、下编。书中对前代文学作了全面总结,系统论述了文学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肯定了文学创作中的发展变化现象,强调了文学与政治、社会的关系。
它使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理论进入到系统完整的新阶段,是文学批评史上的杰作。
作者简介:
刘勰(约公元465年-公元520年),字彦和,生于京口(今镇江),祖籍山东莒县东莞镇大沈庄(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大沈刘庄),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
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晚年在山东莒县浮来山创办(北)定林寺。奉皇命和慧震在定林寺撰写订证经文,后请求出家,帝允许出家,改名慧地,不久去世。
刘勰的文学特点:
语音:
在语音修辞方面,刘勰没有沿习名人沈约的“八病说”,而着重提出了“飞沉”问题、“双声叠韵”问题。在《神思》中,刘勰就提出了“寻声律而定墨”的主张,在《声律》中又说:“凡声有飞沉,响有双叠。
双声隔字而每舛,叠韵杂句而必睽;沉则响发而断,飞则声飏不还。”刘勰认为,作韵易而选和难。足见刘勰不但非常重视而且准确把握了汉字汉语的语音特点,对语音修辞在理论上作出了可贵贡献。
语汇:
在语汇修辞方面,刘勰提倡慎重遴选词语。语汇修辞中,还涉及用字,刘勰在《炼字》提出用字“四要则”:一避诡异,二省联边,三权重出,四调单复。无怪刘勰叹曰:故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一字非少,相避为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