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小说《悟空的故事》和电影《西游记之降妖篇》?电影是对书的继承还是颠覆?
《悟空传》是一部大读物。花了一个下午读完了整本书。合上书后,脑袋一片空白。没有故事,没有悟空,没有师父,只有一阵莫名的烦躁。回想起来,大概是勾起了我对现在生活的无奈和不满,对未来的迷茫。之后看了海上牧云的故事。如果说群星璀璨,其实只有一个主题:现实的无奈和不屈的挣扎。这个主题贯穿了今天所有的作品。猴子、八戒、沙僧、师父、夏紫、陆伯言、康德,都是命运的棋子,都被命运强奸,却一直在抗争。这种斗争无论如何结束都是如此的无情。
10多年前,《悟空传》被誉为“网络第一书”。10年后,它终于有机会被改编成电影,而且是群星之主,于是带着期待、憧憬、敬畏、欢喜、担忧走进了电影院。这里先不说电影。关于这部电影的评论很多,豆瓣,知乎,都写得很好,我就不评论了。这里先说说和悟空传的联系。
《悟空传》比降妖篇更简单直接,一种年少不服输,与命运抗争,对制度不满充斥全书的感觉,一种看起来无忧无虑的感觉。最后悟空以悲剧收场,赚了不少眼泪。
降妖篇更多的是善恶的讨论,点缀着命运的抗争。恶魔(鱼精、猪妖)吃人是因为之前的人类伤害,是因为人类的失误导致怪物的出现,更进一步,坏人的出现也是因为其他人的有意或无意的伤害。所以坏人实际上是受害者。所谓的好人还是好人吗?坏人是坏人吗?所以一开始就否定了好坏的概念。鱼精被抓后,发现是一个英俊的男子,脸上透露着天真和单纯。当猪妖出现时,他是一个时髦的小男孩。跑龙套的女人继续前行后,他露出一张狰狞的脸,流露出愤怒和烦躁。
在制服怪物的过程中,有两个法宝,儿歌和300首暴力歌。最后发现暴力来得快,暴力主题贯穿整部电影。对付所有怪物的最后手段就是暴力。到最后,大师的目标其实是找到一种可以替代暴力的东西——大爱,用爱去影响那些被伤害的人,用爱去伤害别人。不知道为什么三怪弟子愿意跟师傅求这种东西。也许他们是被影响了,我觉得更有可能是被魔咒(暴力)吓倒了。降妖是对《西游记》原著内涵最还原的改变,充满了以暴制暴,当然还有最后对大爱的追求,颇有点像《等待戈多》。
作为装饰品,是与命运的抗争。几个妖怪对过去的仇恨和报复,其实是对既定事实的抗争。他们上辈子吃人。主人希望用爱来对抗现实中的暴力和人一样的动物的邪恶。段小姐用爱对抗主人的无爱,猴妖用暴力对抗失去的自由。每个人,每个妖精现在都在拼东西,不分好坏。
综上所述,降妖篇继承了悟空传的一些东西,但讲述的故事却另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