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每人一杯奶茶,还是你小时候的味道吗?
大一点的时候,父母带我去香港参加姑姑的婚宴,途中在一家茶餐厅吃了晚饭。人生中的第一杯港式奶茶,冰块浮在脸上,苦涩的味道在我的舌头上留下了粗糙的感觉,但我的精神却为之一振。真的不认识。
上大学的时候,进出过茶餐厅和大大小小的冰室。一杯带丝袜的奶茶和一杯冰镇菠萝油是标配。但那种强烈的甜味,就像一个司机,总是伴随着用力过猛的快感后的呕吐。看来港式奶茶并不是一个可以长久的对象。
街边的奶茶摊,就像一个向你抛媚眼的街女。对奶茶上瘾的人,很容易被她,她的身体,她的钱包杀死。从无名村茶店到大口九,地铁,大牌公司,贡茶,御茶,到一点点等。,一个少妇十五年喝奶茶的进化史,大概也是街头奶茶店的编年史:
城里的茶店也有一天开到镇上;
在那些陆续开业的店铺里,曾经有一群初中生在排队,后来只剩下一两个人。后来他们家开始做外卖,复兴打印卡,但最后都相继倒闭;
1.5美元一杯的泡泡茶也变成了10美元一杯的波霸奶茶。
我有点怀旧。
我想,当我长大后,我珍惜我的生命健康。用奶精和糖精的告别仪式是对奶茶的背叛。
但留在童年的味道记忆里未必是好事,更何况这种带有某种自我美化情结的个人记忆。
感谢这些奶茶店和茶餐厅,奶茶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但那些被换掉的奶茶店,其实大部分都不是奶茶古法的传承人,而是破坏者,用奶精和塑化剂欺骗我们的气息。
当我后来追溯台湾省奶茶的历史时,才知道追求鲜奶做的奶茶和不加任何塑化剂的红薯粉做的汤圆,才更接近台湾省奶茶的初衷。
而港式奶茶不应该仅仅是一场糖的盛宴,不应该是一杯插着吸管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化了一半的奶茶,而是高高举起的茶壶和茶包之间茶与工艺灵魂的碰撞。
既然每个人都有一杯奶茶,我想是时候走进它的历史了。这样才能知道什么是真诚美好的食物,不要把那些被食品加工业污染的“娱乐食品”认作母亲。
一个
英国人首先把糖、牛奶和茶混合在一起,这也让英式奶茶有了一个好名字。传统的英式奶茶通常以红茶为主,只有少量的鲜奶,其次是糖或柠檬。
江洋先生的《我们三个人》里,说的是钱钟书和她去了英国牛津大学留学。自从江洋怀上女儿钱媛后,钱钟书一生都在安排他们的英式早餐,必有奶茶、熟透的鸡蛋、烤好的面包和黄油果酱蜂蜜。杨说,默储(钱钟书的号)是最正宗的奶茶,虽然别的做不好。
香港受殖民主义影响,所以港式奶茶自然是英式奶茶的延续。
65438年至0842年,英国殖民者把奶茶和下午茶文化带到了香港。
港式奶茶讲究以红茶为茶基。为什么不是绿茶和乌龙茶,而是红茶?
因为新茶中含有大量的酚类物质,会使茶叶变苦变涩。绿茶、乌龙茶、红茶的发酵程度越来越深。
经过静置、揉捻、发酵、干燥,茶叶中的香气和糖分被分解,红茶的深度发酵使其散发的香气比前两者更加醇厚浓郁,苦味也会大大降低。
红茶做的奶茶也会更顺滑不粗糙,会给奶茶一种淡淡的愉悦感。
港式奶茶的红茶产地基本采自英国殖民时期发展起来的产茶国印度锡兰。锡兰红茶既避免了中国茶的高价,又解决了中国茶加入牛奶后泥沙颜色不好看的缺点。
锡兰红茶里面,产地多,种类多,低地茶浓,高地茶香。香港人也会根据奶茶的口味来选择。
除了茶叶的种类和产地,茶叶的粗细比例也是制茶师的秘技。
港式奶茶一般由粗茶、中茶、幼茶三种茶混合冲泡而成。茶叶的厚度会影响其与水的接触面积,从而影响茶香的速度:
粗茶香气浓郁,甘甜,用于增香;
幼茶滋味浓,色泽深,用来提升茶的口感;
中国茶的味道不算太浓,偏暗带一点红色来平衡口感。
三种茶混合在一起,既丰富了奶茶的层次,又使奶茶形成了明亮的茶汤。
有了好的原料,桌面功夫正式从这里开始。
煮茶、撞茶、焙茶、撞奶,一杯奶茶的味道完全取决于师傅的“手势”。
港式奶茶鼻祖兰芳园的创始人林更是煞费苦心地“泡茶”。他说:“一开始奶茶的味道一般都是苦的,因为用的是大水壶。”当时的店铺大多用大壶泡茶,大壶的重量太大。花了很长时间才完成一锅,继续煮。结果煮出来的茶自然是苦的。"
于是,于是他找了一个铁匠,用铜做了一个小茶壶,取名“手壶”。“茶壶体积小,不用泡茶太久。壶茶时间要控制得当,太短了脱不了青草的青味,太长了太远了又苦,喝了之后会反胃……”
茶煮出来的时候,颇有表演性,也是港式奶茶灵魂所在的“拉茶”:
拉茶的灵感来自马来西亚的拉茶。拉茶的速度越快,差距和力度越大,与茶叶碰撞的空气越多,口感就会越顺滑。
港式奶茶之所以叫“丝袜奶茶”,也是因为这种拉茶用的茶包。用来过滤茶叶的面纱网,经过多次冲泡茶叶,颜色和形状都像女人的丝袜。当时去参观的码头工人看到茶包的棕色就以为是丝袜,然后每次都喊“我要一杯丝袜奶茶”。于是就有了这个充满“性暗示”的名字。
布袋拉的茶不会马上放入杯中,需要烘烤一段时间,使茶底更厚,香味更突出。然后撞在预热好的装满淡奶的杯子上,一杯港式奶茶端上了桌。
兰芳园的淡奶用的是马来西亚植物脂肪奶,还有黑白淡奶等品牌。
正是因为这瓶淡奶,香港人喝奶茶,催生了另一个俚语:茶去。
茶叶用炼乳代替糖和淡奶。以前的奶茶都是加淡奶和糖的,但有一次有客人因为怕糖会引起痰,就让奶茶加糖,于是餐厅改为炼乳,广受好评,后来被称为茶走。
茶叶的产地、比例、水、奶、冲泡手法都会影响奶茶的风味,但老师傅们一般不会流传奶茶的配方,从而造就了每个茶餐厅、冰室里奶茶的独特味道。
现在泡茶的人泡出来的一杯港式奶茶,真正的味道,绝不是提前放冰箱冷冻或者把拉茶当成表面虚张声势的表演所能比的。
二
和丝袜奶茶一样奇幻的,是台湾省的波霸奶茶。如果说带丝袜的奶茶让你想起了女人修长美腿上那丝滑暧昧的丝袜,波霸奶茶就更赤裸了。
相传,当时的港剧女演员叶子楣走红后,其性感的外号“波霸”传入台湾省,卖奶茶的摊贩反感,因而得名。
如果说港式奶茶和台式奶茶有什么明显的区别的话,我觉得大概就是港式奶茶重视茶和冲泡手法,而台湾省奶茶奶味更浓,充分结合了台湾省当地的小吃,茶的选择也非常多样,充分迎合了喜欢尝鲜的女生。
桌面奶茶可以追溯到1604。当时荷兰占领台湾省,开始利用台湾省作为茶叶运输的中转站。同时也输出了喝奶茶的习惯。荷兰作为世界顶级奶源,把港式奶茶打造成与英国殖民地香港完全不同的分支。
日据时期的台湾省(1895-1945),为了与当时在红茶贸易上不落的帝国竞争,日本也将红茶栽培技术带到了台湾省。此外,早年从福建传下来的乌龙茶,在台湾省内兼收并蓄,形成了绿茶、乌龙茶等各种茶基制成的泡沫茶。
1980年,台湾省发明了最早的泡泡茶,是将冰红茶与牛奶、糖、饭团混合在一起。
既然奶奶和粉圈是主角,两者的素质自然很重要。牛奶一定要鲜奶,避免奶精和糖精;而黑糖浆、红薯粉或木薯粉做成的饭团,口感有弹性,不黏腻,不能添加合成塑化剂。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是我们今天能看到的桌面奶茶菜单了:
茶包括红茶、绿茶、乌龙茶和普洱茶。
牛奶包括牛奶、奶盖和牛奶泡沫。
还有波霸(大珍珠)、珍珠、麦芽、布丁、仙草、芋头等等。
台式奶茶风靡亚洲和国外。然而,令人失望的是,中国大陆鲜有相继开业的台湾省茶店,而是按照台湾省的古法制作。奶茶店越来越多,认真泡茶的人却越来越少。
用人造植脂末代替鲜奶,这种含有反式脂肪酸的奶精可以让奶茶有一种骗人的浓郁的奶香。此外,由于红薯粉和木薯粉很难让饭团有嚼劲,商家在其中添加合成塑化剂。
这种真诚的丧失,让人很难感受到奶茶与茶香平衡的快乐。
三
菠萝罐头有保质期和味觉欣赏期,所有食物都一样。
守住一家店或者保持一种味道从来都不容易。如果小野二郎走了,我担心那样的寿司再也不会好吃了。因为食品店不稀罕,稀罕的是执着的工匠精神。
千变万化的港式奶茶,每一代都有自己独特的配方,蕴含着香港人灵活多变的气质精神,也是我们百吃不厌的原因。台湾省的茶店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但是,不变的是对古法的遵守和对食材的尊重。好的食物本身就有一种朴素的气质,这是急功近利的人永远不会明白的饮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