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孟晚舟事件写作素材参考
一、孟晚舟语录
一谈信念:
1.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
2.有五星红旗的地方,就有信念的灯塔。
3.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4.艰难征程波澜壮阔,赤诚初心历久弥坚。
二谈人生:
1.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2.泪水抱怨化解不了愁苦,伤春悲秋翻越不过泥泞。
3.与其困顿挣扎,不如心向阳光,冲出阴霾。
4.万家灯火总有一盏给我温暖,浩瀚星河总有一予我希望。
5.每一朵云,都有一线希望。人生颠倒,坚信黑暗中有光明。
6.有些风浪,难免艰险,唯有直面才能扬帆远航;有些抵达,难免迂回,历尽波折终会停泊靠岸。
谈国家责任:
1.只有祖国的繁荣昌盛,企业才能稳健发展,人民才能幸福安康。
2.有一种浪漫叫并肩作战,有一种纯粹叫全力以赴,有一种果敢叫奋不顾身。
3.个人命运、企业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是十指相连,祖国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
4.所有的挫折与困难,感激与感动,坚守与担当,都将化作我们前进的动力和拼搏的勇气。
二、 高分题目
《祖国有力量,民众有依靠》
《坚守原则,敢于斗争》
《信心,勇气,担当》
《点燃理想信念之火,争做国家栋梁之才》
《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前进的步伐》
《强大的中国是每个中国人的坚强靠山!》
三、满分段落
(一)
孟晚舟女士的平安回国,是中国党和政府不懈努力的结果,是全国人民鼎力支持的结果。正义也许迟到,但绝不会缺席。这也再次充分证明,中国***产党坚强领导下的强大中国,永远是每一位中国公民的坚强后盾,中国党和政府具有坚定的意志、强大的能力,坚决维护中国公民、中国企业的正当合法权益,坚定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和尊严。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发展前进的步伐。?华春莹
高考角度:坚定意志,热爱国家,团结一心。
(二)
月是故乡明,心安是归途。作为中华儿女的命运***同体,强大的中国是每个中国人的坚强靠山,祖国繁荣昌盛也是所有中国人的心愿。因为,个人的命运从来就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只有国家强大,个人的自由、幸福才有保障。如果国家贫弱,个人尊严也将无从谈起。(央视网)
高考角度:命运***同体,个人与国家。
(三)
是的,不止是孟晚舟,只要中国同胞遇到危难,祖国就会在关键时刻及时出手。一句?祖国接你回家?是道义所系,更是国家能力,折射出党和政府?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彰显了大国的担当与力量。
高考角度:大国担当,践行初心。
四、孟晚舟所用典故
1 .?月是故乡明,心安是归途?
这是孟晚舟这篇发言的题目,出自两首诗:
一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
另一是白居易《初出城留别》中的:?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月?,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寄托情思的重要意象,孟晚舟在这里,先引用?月是故乡明?,后化用为?心安是归途?,作为自己感言的题目,既对应了秋日的归来,也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能够回到故乡的喜悦,应景应时。
2 .?近乡情更怯?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宋之问的《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这是宋之问的诗中流传最为广泛的一首小诗。
宋之问一生曾经历两次流放,第一次流放岭南是在神龙元年(705)春被贬为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第二年便逃归洛阳,匿居友人张仲之家里。这首小诗就是他逃归途中所作。
孟晚舟用在这里,巧妙表达了自己被无故羁押三年后,归返家园的复杂心情。
3.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有些风浪,难免艰险,唯有直面才能扬帆远航;有些抵达,难免迂回,历尽波折终会停泊靠岸。?
这句话其实是化用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行路难》中的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孟晚舟化用诗句,表达了自己坚定的信念,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同时也是对自己这段时间所遇波折的总结。
4. ?一江春水?
?春水?这个意象,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但用得最好,最深入人心的应该是,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孟晚舟发言中的:?午夜梦回,最是心底那一轮明月,那一江春水,那一缕乡愁,亦是我滞留他乡三年每分每秒的心灵归宿。?
用?一江春水?的意象,表达对祖国的思念之深,可谓绝妙。
5 .?期待一年好景致,再赏橙黄橘绿时?
这是化用北宋文学家苏轼在《赠刘景文》中的句子: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 但从不消极悲观。身处逆境,却始终豁达乐观。这里的?傲霜?的菊枝虽是眼前之景,却也暗含了诗人倔强的性格。
孟晚舟的归来,和苏轼在情感上有***同之处,化用这句诗是有感而发,但又何尝没有与苏轼比肩之意。
孟晚舟告诉我们,?粉身碎骨浑不怕?,清白自在人间,她也让我们看到了,?腹有诗书气自华?岁月从不败美人?。
短短小文,情真意切,不管是直接引用,还是稍作修改的化用,古诗词让孟晚舟的发言锦上添花。
而这也正是我们高中生学习古诗词的意义所在,现在背了可能觉得也没有什么大的用处,但只要常读常记,就可能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遇到某个事件时,不自觉地心生感触,念出词句。
《论语?季氏》写道:?不学诗,无以言。?诗词典雅、凝练,读来满口生香,写来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