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被收拾的原因海航被收拾的原因分析
1、海航,破产重整2、海航破产原因3、海航集团破产了,从前的巨头为何会落到这步田地?4、海航集团并购史的背后是扩张欲望,是资本反噬,是令人唏嘘的自卑海航,破产重整
作者:豆腐乳
海航集团宣布破产重整了,原因是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相关债权人申请法院对海航集团破产重整。
破产重整说明海航集团还是有优质资产的,不至于直接破产清算,而是进行债务调整,保证企业还能有序运行,这违约的债务以后说不定还能收回来一些。
不管怎么说,海航的本业民航业水平还是不错的,尽管受疫情影响很大,但只要疫情结束,民航业就可以缓过气来,重新变成下金蛋的母鸡。
不过海航的债务问题已经延续很长时间了。
六年前,海航高杠杆收购大量海外资产。而那时正值外汇大量流出,等到严控外汇流出时,海航这种高杠杆收购海外资产的游戏就玩不下去了。
海航只能再降价卖出其在海外资产套现。
类似经历的还有万达,不过万达低调了很多,而且处理资产十分果断,度过了危机。
2017年,海航爆发流动性危机,此后海航违约的消息经常出现。
海航大规模投资,借来的钱很多。比如今年刚判无期徒刑的国开行原党委书记胡怀邦,任内就曾经授意给海航大笔贷款。截至2018年底,海航负债7500亿元,其中从国开行获得800多亿元贷款。胡怀邦任内可是给国开行造成了大量不良资产。
海航深陷债务泥潭,努力自救,虽然姿势不大好看。我们去年曾经写过《借钱是要还的》,当时海航仓促召集“13海航债”会议,无视中小投资者意见,在3位投资者赞成,29位投资者反对的情况下,由于3位赞同者占出席会议表决权的98.26%,顺利通过了“13海航债”本息延期一年的决议。
这就真不把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放在眼里啊。
要知道,当时上交所市场“13海航债”存量持有最多的是包头农商行,持有规模1.5亿元,占比80%。
这就意味着很多类似海航这样负债累累,游走在债务违约边缘甚至已经违约的企业,其债券是很多中小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产品的底层资产。这些企业出现了风险,风险就有可能传导到很多理财产品哪里,最终殃及对这些不了解的民众。
知道前段时间要求互联网平台下架互联网存款的用意了吧?
去年已经有影响很不好的企业违约事件发生了。永煤、华晨违约,挑战了投资者对国企以及背后地方政府的信任。
有地域黑说这是“投资不过南宋版图”,这可不对,因为全国这种债务问题可很多,不少南方企业问题也很大,海航这已经是实锤的了,关心财经的读者朋友们肯定还能举出很多类似海航的例子。
还有很多企业是通过高超财技转闪腾挪的。熬过某个时间节点,大可以翻身就当无事发生,熬不过就暴露出来了。
海航是破产重整,说明核心资产还是不错的,债权人的利益能收回一些,海航普通员工的饭碗大概也能保住不少。2019年海航就有推迟员工工资支付的情况出现了。类似的,永煤也有欠薪情况出现。这种地方上影响很大的公司,在面临财务问题时,就业成了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今年很多债务可能面临出清,顺利出清保就业任务严峻。
这里也只能希望海航破产重整顺利,疫情早日过去,民航业重新繁荣了。
高杠杆收购资产风险很大,未来经济增速放缓,“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的时代恐怕过去了。要记住的还是那几句话:
“做生意是要有本钱的,借钱是要还的,投资是要承担风险的,做坏事是要付出代价的。”
参考文献:
海航集团:债权人申请法院对我集团破产重整_网易财经
前脚改革后脚爆雷欠薪五月永煤集团背后隐藏了什么?-中国企业报道
民企海外并购三问:钱从哪里来监管层为何出手?_财经_中国网
胡怀邦陷落|特稿精选_财新周刊频道_财新网
本回完
海航破产原因
海航破产的原因为:过度的并购和扩张,导致金融杠杆失衡。仅2010和2011两年,海航先后收购的公司就包括:澳大利亚AllCO集团航空租赁业务、土耳其飞机维修公司MYTECHNIC、挪威上市公司GTB等。几年下来,海航并购投资超过400亿美元,涉及范围之广、规模之大。经过这一轮并购之后,海航主业所占比例,已经不足40%。海航已经日渐偏离最初的发展轨道。
海航集团是一家大型的企业集团,旗下包含航空业、旅游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甚至是物流和油气资源等行业,涉及面非常广;旗下有德意志银行、华龙证券、海越股份、东北电气、凯撒旅游等;海航集团旗下的航空业主要归属于中国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航控股”,是以海南航空为代表的航空业。
自1993年创业至今,海航集团历经26年的发展,从单一的地方航空运输企业发展成为跨国企业集团。海航集团以航空运输主业为核心发展方向,以航空租赁、航空技术为辅助支撑平台,夯实主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海航是中国四大航空公司之一,拥有波音787、波音737系列空中客车A350系列和空中客车A330系列为主的年轻豪华机队,适用于客运和货运飞行,为旅客打造独立空间的优质头等舱与宽敞舒适的全新商务舱。
海航集团破产了,从前的巨头为何会落到这步田地?
问题在公司有了一定的资产积累之后,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并购扩张,之后资金链出现断裂,引发连锁反应,海航最终爆雷。其实海航选择破产早就在意料之中,从2017年开始,海航这艘拥有万亿资产的超级航母出现了资不抵债的困境。要知道,曾几何时海航一度在世界五百强里面排到了前两百名,包括其在海外大量并购资产,都让其品牌影响力无与伦比。
事情还要从1992年开始,海航经过改制成为了第一家股份制航空公司,其通过独特的杠杆融资模式,迅速增长,几乎每一部海航的发展都使用了大量的金融杠杆,几乎是“空手套白狼”的方式,从市场融到大量的钱。有了钱之后,海航自然不愿意安分,选择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并购,并购对象从地产,金融到旅游,航空都不错过。与其资产一同增长的是,其巨额的负债。
从最新披露的数据来看,海航累计债务超过1.2万亿人民币,其中包括理财产品和其他类型的债券。要知道即便是国内最大的航空公司总资产也只有三千多亿,海航的负债已经比国内前三大航空公司的资产总和还要高了,不要说还债,光是梳理出这些债券,都需要花费很长一段时间。
海航不是没有想过自救,最早发行理财产品给自己员工,希望员工可以将闲置资金用于公司发行的理财,但该措施并没有起效果,最后海航不得不用兑换机票的方式来还钱。还好国家及时出手,排除了专案小组,入驻海航解决债务问题,原本在2019年,海航缓过来了一口气,本想着接下来能够慢慢还债务。
但没有想到一场疫情下来,航空业遭到了重挫,海航自然也无法幸免,即便前期工作组已经做出了最大的努力去改善海航的经营状况,但一场疫情下来,海航最终还是无法挺过去,只能选择破产了。
破产之后,现在来看市场对海航还是比较有兴趣的,虽然海航依然负债累累,但其经营多年,拥有不少优质资产,其中境内12张、境外2张客运牌照,4张货运牌照,这些都是优质的航空资源。而且最重要它拥有大量海南当地的航线。
要知道这几年,海南开始自贸区建设,未来在免税市场的带动下,海南有望迎来新一轮的开放期,而海航拥有这么多航线毫无疑问,是一个巨大的优势,目前市场还是有不少企业想要参与海航的分割,如果未来哟足够多的资金,注入海航,也许海航会迎来新的希望。
按照此前公布的时间表,6月底海航清算组或将完成包括战投选择在内的重整草案。也就是说,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最终有意参投海航的资本方将很快陆续浮出水面。
鉴于海航重整难度大,严重资不抵债,时间跨度长,无论是重组方案还是后续的战投还都将经历复杂的协调和整理过程。
海航集团并购史的背后是扩张欲望,是资本反噬,是令人唏嘘的自卑
一
2007年,当了40年船员的贾鸿祥迎来了他人生中高光时刻,担任大新华物流的董事长。
大新华物流集团是海航集团旗下实力强悍的子公司,贾鸿祥在职的4年间,将老东家“买买买”的优点发挥到极致,先后收购了天津海运、烟台海运和山东海丰,一时间风光无限。
可是,贾鸿祥在收购方面拿手,收购之后怎么管理这些公司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直到2011年,贾鸿祥花了四年的时间也没有想明白,最后造成了大新华物流的业绩报表一片绿,资金链出现了问题,法律官司一大堆。
所以,贾鸿祥身败退位,但他留给了海航集团一个潜伏的危机。
2008年,大新华物流集团向沙钢船务租了一条好望角型巨轮,海航集团是担保人,过了两年,大新华收到了船,沙钢船务却没有收到租金。
沙钢船务收不到钱,能怎么办,走法律程序呗。
官司打了一年多,最后肯定是大新华输啦,海航集团作为担保人,也有连坐责任。
这时,海航旅业从美国引进了一艘豪华游轮“海娜号”,这是内地第一艘豪华游轮,为海航集团的事业线再添上一朵红花。
受到官司的影响,海航集团始终不赔给沙钢船务275万美元的担保责任费,在大新华集团被“全球追债”的情况下,海娜号开启了它为海航集团的贡献:在2013年首航成功前往越南,第二次航线前往韩国。
恰恰是在韩国出了事。
因为沙钢船务始终想不明白,海航集团是一家有3000亿元资产公司,为啥就是不赔钱?
有钱人欠钱不还,还有理了,简直天理难容!!
所以就把官司打到了韩国去,也就是说,沙钢船务向韩国法院出示证据、担保书,韩国法院确认无误后,扣押了刚刚游到韩国济州港的海娜号。
那时,船上的船员跟游客加起来差不多有2300多人。
收到消息的海航集团立马成立特别公关小组,先安抚好游客的情绪,然后派出五架飞机前往韩国接回游客,接着打点关系,让上头的人给韩国法院施加压力,并且操作舆论导向,让人们认为:韩国,你这么做不妥哦。
从海航集团的公关手段来看,步步紧逼,环环相扣,把损失降低到最少,是一场漂亮的公关战例,顺利让海娜号回家。
但是,从这次事件来看,那些投资者却看到了海航集团预防危机的问题,在以后给海航集团投资更加慎重。
而大新华集团,在这一年宣布了破产重组。
大新华集团出事了,还有海航集团兜着。
但是,海航集团在面对大新华集团出现的危机,没有从中汲取教训,在7年后,他也踏上跟大新华集团同样的命运。
二
海航集团的前身是海南航空,1993年,海南航空成立,公司只有一千万元,这点钱连飞机翅膀都买不起。
不过,这一年吹来了股份制改造这股东风,海南航空有了这个利好消息,搞来了2.501亿元,但还是买不起飞机。
没事儿,海航集团有超强的融资手段,没有任何抵押,就从海南交通银行得到了两架波音737-300。
1993年5月2日,海航的首航从海南海口飞到北京,预告着海航跨出了第一步胜利。
接下来,海航的首要工作是找到更多的飞机,发展更多的航线,这样才有人愿意坐他们家的飞机。
可是,从哪里搞到钱呢?靠赚飞机票,估计要好几年才能回本,海航明显不会选择稳扎稳打的方式,而是选择了他的老手艺:融资。
1995年,海航融资得到了2500万美元;过了两年,海航在B股上市,融资到2.77亿;再过两年,海航的价值上升,在A股上市融资到9.43亿。
有钱了,豪横了,路子也广了。海航在融资和发展一手抓,在短短的几年里,就成为了国内重要的地方性航空。
到了2000年,海航迎来了他的第一次打击,他的自卑感,也是从此而来。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了WTO,这预示着中国加入全球化进程,同时也给了国内企业带来危机感:外国企业来中国抢生意了。
而且论实力,中国所有的民航飞机加起来都不如国际一家大航空集团。
民航总局在中国正式加入WTO前开始布局,公布国内的民航企业进行重组,以国航、东航、南航这三家公司为龙头。也就是说,海南航空要被其中一只龙头并购。
可是,作为一个花了七年时间发展起来的民航,好不容易有了点成绩,不会白白把成果拱手让人。
当时的海航集团执行总裁李维艰说:四条腿的桌子比三条腿的桌子强。
这第四条腿,就是海航集团。
此时海航集团面临的问题:航线少、规模小;地域分布几个点、政策扶持想得美。
为了解决困境,顺利成为第四条腿,海航集团再一次用了他的老手艺:并购。
在并购之前,海航走出了一步妙棋:抢夺机场,海航集团控股了海口美兰机场,成为了中国第一家控股机场的民航公司。
有了机场,海航集团想让谁飞就让谁飞,天王老子来了也管不着。
接着,海航并购了长安航空、新华航空、山西航空这几家民企。其中,长安航空提供了10多条从北京始发的黄金航线,山西航空提供了40多条支线航线。
这样一来,海航有了航线,规模也变大了,地域分布更是百花齐放,有了第四条腿的实力。
到了2002年,民航总局承认了海航,海航集团统一使用HU代码。
海航集团的这一场翻身仗打得很漂亮,他展现了很旺盛的生命力。
一方面是时代推动着他前进,一方面是不甘于落到被并购的下场,于是,海航集团反其道行之,不想被并购,那就并购别人。
虽然民航总局承认了海南航空,但是,海航集团不是官方的计划之内,这也就是意味着海航是后娘养的,姥姥不亲舅舅不爱,发展空间的天花板都给海航盖好了。
所以,此时的海航未免显得有点自卑。
海航并不认命,先后杀出了公务航空、通用航空、海外航空三条血路。
2002年底给了海航发展一个契机。
那会儿,“非典”来袭,民航企业受到了很强的冲击,海航也不例外。就像2020年的情况一样,人人都呆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谁会去坐飞机?
为了规避风险,海航散发思维,寻找了一条“航空+”路子。
就是以航空为基础,发展跟航空相关的业务。于是,海航发展了“航空+酒店”、“航空+旅游”、“航空+商业”等等。
不得不说,这条路子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海航集团的战线拉得太大,业务贼多。
海航集团在国内发展还算老实,稳扎稳打,还搞出了点名气,就拿“航空+酒店”,海航酒店集团名下有两个五星级酒店,唐拉雅秀酒店和金海马。
等时间来到了2008年,欧美国家金融危机爆发,海航集团认为自己成为世界级卓越企业的机会来了。
三、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面发展成了席卷欧美的金融危机。
这段时间,美股的股价下跌,道琼斯指数下跌45%,从14279点跌至7800点附近。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美各国很多企业的资产缩水,价值受挫。
中国很多企业一看,这些企业便宜了呀,正好腰包里有闲钱,于是开始大规模收购欧美企业,为自己的企业品牌国际化打下基础。
海航集团在这么重要的时刻,进化了老手艺人的手艺:从并购到收购。
当时的海航集团董事长陈锋说:国际化是海航集团成为为世界级卓越的必由之路,收购兼并仍将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模式。
好家伙,收购兼并是海航集团发展的一个模式。
从2010年开始,海航集团的收购了土耳其的飞机维修公司,尝到了甜头,就此便一发不可收拾,渐渐魔怔了。
海航收购的历史在2015年到2016年期间达到巅峰,完成了35项、270亿美元的收购案。
在2016年,海航集团挤进了世界500强,厉害吧。
厉害是厉害,但是海航收购的那些钱,从哪里来的呢?
一个是借,一个是贷。
海航从航空发展成一家大集团,依靠那些飞机票能有270亿美元吗?没有。
所以,为了完成自己的收购大计,海航在国内借钱,在海外贷款。
海航集团在享受世界500强的掌声时,脑瓜里想的却是怎么偿还4680亿元债务。
荣誉是一时的,还债是一生的。
海航还钱的方式很鸡贼,这里了解到的方式:股权融资。
在2015年牛市的上升期时,股价溢价高,定向增发股权可以募集到更多的钱。
海航旗下有七八家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股权,韭菜们买了,海航钱到手了。海航用这些钱,一部分去还债,一部分补充流动资金,一部分投资优质项目。
投资项目也很鸡贼,去收购那些原始股,等到公司上市之后,原始股翻了十几倍或者几十倍。
一般来说,按照这么操作下去,海航或许就偿还外债。
这只是或许罢了。
在2016年的那波收购潮中,海外并购成交价格为净资产的9.22倍左右,也就是说,多付了9倍的钱。
万达的王健林也不可避免,收购了世界三大文娱产业,最后不得不卖掉国内的700亿资产还债。
所以,无论海航如何操作,资不抵债的情形越演越烈。在27年的发展中,海航没有形成自己的牢固的护城河,投资者在投资的时候会擦亮眼睛。
到了2020年,疫情的冲击,全世界的企业都不好过,资金链更是断绝,现金流越来越重要。
这对于欠下巨债的海航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不得不在2021年宣布破产重组。
四
20世纪80年代,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日本企业心大了,狂妄了,扬言要买下半个美国,从此走上了海外收购之路。
但没过多久,日元贬值,日本遭遇股价,日本企业的扩张之路也由此结束,把伸向世界的并购之手缩回了国内。
并购、收购,最重要的是钱。
没有太多的钱,想要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自然是痴心妄想。
海航集团的海外扩张失败,宣告破产,源自于他的一开始。
海航靠着一千万起家,用融资的方式租到了第一架飞机;在民航并购年,用并购的方式在国内市场拥有了一席之地;再用并购的方式,扩宽自己的业务,拉长战线。
并购,只是手段,并不能成为唯一模式。
不知道,现在还会不会有人喊出那句:融资为了并购,并购为了融资。
带着资本的脚铐跳舞,早晚被资本反噬。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