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的一部微型小说。
我曾经心血来潮写了一部小说,结果被批评为无病呻吟,缺乏小说的基本元素。我不会编故事,但我还是很不服气没有小说基本要素的说法。所谓小说的基本要素,无非就是人物、情节、环境。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小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物活动的特定环境。小说要在典型的环境中塑造典型的人物。这是最传统最老套的要求。说到这里,我不禁暗自发笑,想起网上流传的一个笑话,《贵族》与《爱情》大学的文科教授让每个学生写一篇小故事,要求小说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素:“贵族”与“爱情”。几天后,学生们一个接一个地完成了作业。教授看楚风头的小说时很无奈,因为这两种元素都存在。小说的内容是:“公主怀孕了。”教授不得不要求他加入一些“幻想”的元素。几天后,楚风头把他的杰作给了教授:“织女星星座的公主怀孕了。”教授看完很生气,就加了一些“神秘”的元素。这一次,楚风头的小说变成了:“织女星星座公主怀孕了。谁干的?”教授再也无法忍受了。他下了最后一招,就是让褚凤头加上“宗教”元素。几天后,教授带着得意的笑容读楚风头的小说时,把它撕得粉碎。“织女星星座的公主怀孕了,OhMyGod!谁干的?”可见这个所谓的元素语句根本不是评价文章的标准。小说很贵,尤其是迷你小说。但创新不仅仅是意想不到的剧情,最重要的是选材和个性化的情感。而且个性化的范围要在陌生的新奇之内,不能晦涩难懂。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再怎么翻新,也摆脱不了一般的剧情框架。无论是无意识的认同,还是有意识的反叛,都是基于同一个心理状态。辛辛苦苦编出来的文章,只是一个临时的技巧,只是一个游戏,而且通常大家都觉得太有意思了,然后就有意思了,然后就没了。为什么看到一本书就想开心,看到一本书就想难过?优秀的作品总是心血的结晶。即使作者认为是游戏,其实也是放松状态下的真实自我。现在好像大部分人学写小说,比小说家更注重自己有什么元素。其实可以看作是实践的必然,对小说创作本身没有影响。恐怕连评价者都会从这个角度来看待。就像现在好像人人都能学会画水墨画一样,大众参与评价的标准促进了水墨画的衰落,道理是一样的。一般来说,小说的字数在20万以上,短篇小说的字数在几千到三万以内,中篇小说的字数在三万到五万到十万之间,迷你小说或短篇小说、掌阅小说、一分钟小说的字数一般在两千以内。我觉得互联网基本上就是一部迷你小说。第三部分:微型小说的特点(1)知微知著,以近知远。人物少,情节简单。但小而精,细微而妙,以少胜多,微观体现宏观。真实感强,快而轻,充满生活气息,却写出了艺术境界的“远”,让人流连忘返。(2)博采众长,不拘一格。它广泛吸收了其他文章和艺术体裁的优点,可以称之为“模糊小说”。(三)取材准确,镜头新颖。微型小说讲的是表面上的一个点,通过运动发展起来,可以称之为影视中的一个“镜头”。一般短篇小说中的倒叙和补充叙述,应该是微型小说中即时镜头的描述和衔接,避免冗长的叙述和解释。(4)写特别点,强调情感。微型小说中的人物描写,特点是写主角的某一方面,或者写主角的情感心境。这样看来,小说并不是一个固定的东西,似乎大多数人对它都有一些误解。第一个特点是显而易见。或者带着中国自古以来微妙的正义感的痕迹,类似于寓言。即使是简单的爱情故事也能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即使是阿芙罗狄蒂的魔法也无法弥补深深的差距。这样一个简单的爱与不爱的故事,可以升华为全人类的意义,而不仅仅是一个浪漫的夜晚。信任不仅仅是恋人之间的事情,更是这个社会的一个生存基石!而情感心理描写的倾向,普通读者很难理解和接受,这就涉及到微型小说的第二个特点,即体裁的模糊性。有意识的淡化情节类似于散文叙事,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别人会觉得有些小说缺乏元素吧!但情感描写恰恰是微小说的发展趋势。如果冷漠不被理解,用一种混乱的意识流来表达,幻觉和现实的重叠正好可以表现出非理性的心态。但是太晦涩,太没有条理,这也是这部小说不被理解的原因之一。大部分人还是遵循经典的思路,甚至带着好奇和兴奋的心情去看。艺术一旦成为大家都喜欢的东西,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即使小说曾经是那么的不吸引人。但谁知道今天不被理解的东西明天会不会成为经典?所以我还是不多说了。第四部分:微型小说的艺术表现。第一,要善于捕捉思想的焦点。
微型小说把生活把握为“化整为零”,反映生活是“以点取胜”。它不能像中、长、短篇小说那样写出生活的“面貌”。它必须把社会生活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评价凝结在某个“点”上,通过一个个瞬间照亮整个过程;及格一点,但也包括全部。因此,寻找和捕捉微型小说的焦点对于微型小说的写作尤为重要。
关于这一点,许多小小说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术语进行了强调。
吕奎文、郑建德曾在《写短篇小说的技巧》中指出:要写微型小说,首先要“抓住生活中那些有诗意、有美感或有启发性的‘瞬间’。”
梁多荣曾在《微型小说写作》中指出:“诗有诗的眼睛,文学有文学的眼睛,微型小说有亮点。微型小说是一种镜头小说,没有复杂的情节,人物完整。它需要一个单一的情节,描绘了人物性格的一面。所以应该是瞬间对焦,这样对焦后得到的才是亮点。”“没有这个亮点,微型小说就没有成型的反应,人物就平庸,失去了生活的光彩,就没有震撼和感染人的力量。"
赵曙光在其专著中也指出:“诗歌有诗的眼睛,戏剧有戏剧的眼睛,微型小说也有微型小说的眼睛。我们姑且称这只眼睛为迷你小说的‘那个点’。”有了它,整篇文章才会有生命,有了生命力,意义才会深刻。没有它,整篇文章就会无精打采,甚至因为缺乏生命机制而写不完。"
他们的论述都强调微型小说的艺术形象是由一个简单的、单一的、丰富的焦点构成的;写迷你小说,首先要找到这样一个着力点。
这个焦点是一个什么样的点?刘海涛在《微型小说的理论与技巧》一书中指出,微型小说应该是一个图像实体。这个图像实体应该是简单的,新鲜的,原创的。它应该包含矛盾和错位,内涵丰富,承载小说主题,包含生活的过去、现在、未来等方方面面。我们认为,刘海涛的总结更符合创作实际。
迷你小说的重点应该是一个形象实体,之所以称之为形象实体,是因为这个“核心”是思想和形象的结合。既是视觉上的,也是思想上的。它不仅仅是一个形象,还包含着作者意识到的思想内容。为什么强调它是一个图像实体而不是别的什么?因为我们只有某个想法,或者一个好的创作意图,没有相应的形象,所以写不出迷你小说。如果我们有精彩的故事和精彩的人物,而没有意识到它的内涵和意义,我们就写不出迷你小说。写小说,仅有创作意图是不够的。只有意向,没有对应的形象,无从下手。不了解题材写小说不好。没有理解,就无法把握作品的精神和灵魂。所以,写一部迷你小说,首先需要有一个形象与思想紧密结合的形象实体。
迷你小说的重点要简单,只用一两句话就能解释清楚。为什么强调简单?因为微型小说的篇幅只能容纳简单的意象实体,因为过于复杂的意象实体不是微型小说艺术形象的审美特征。如果把过于复杂的形象实体塞进迷你小说,迷你小说和其他小说文体的区别其实是会混淆的。
迷你小说的重点应该是原创、新鲜、新颖。
任何文学创作都需要创作。微型小说需要创造出精彩的瞬间和精彩的点来打动人、启迪人,“在细微之处见精神”。应该是一种机智,一种敏感,对生活中一个场景、一个瞬间、一个细节的突然把握;应该是一种眼光,一种艺术神经,一种一眼看到尽头的穿透力。平庸的眼光和迟钝的思维是它的致命伤。所以迷你小说的重点只能是作者自己找,新鲜独特。
同时,迷你小说的焦点要有内涵,要有矛盾和错位,要能负载小说的主题,要能包容过去、现在、未来等方方面面。这是决定微型小说审美价值和认知价值的关键。
微缩小说不是手写的。它不是闲聊,不是茶余饭后的消遣,而是作家把握世界和人生的一种艺术形式。应该就像别林斯基说的那样:“只要一个特征,一句话,你就可以把你写十几本书都展示不出来的东西,生动而充分地展示出来。”。它应该是一种简单、清晰和智能的方式。作者的主观意识、情感思考、思想困惑都要从中得到印证,平淡直白,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所以这个核心,这个聚焦点,必须包含矛盾和错位,能够承载小说的主旨,能够包含社会、政治、生活、历史,让人思考;你可以在简单中看到充实,在简单中看到丰富。
这种专注从何而来?第一,生活中发现简单单一的矛盾和错位;一种是将生活中的一些独特感受加工转化为矛盾和错位。
善于提炼聚焦点
写迷你小说,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小说的重点。作者要么直接从生活中找到有矛盾和错位的聚焦点,要么把自己的生活感受转化为有矛盾和错位的聚焦点,无论哪种形式,都离不开进一步的加工和提炼。因为最初的聚焦点不一定深刻,需要典型化。同时,焦点只有一个,仍然无法建构一个情节或者一部小说。还有待“格式塔”,编织成一个相对完整简单的情节。这里要做两个工作:一是典型化聚焦点,让它可以加载更大的生活内容;首先是对焦点进行格式塔,围绕焦点前后延伸,使之成为一个简单、全面、完整的情节。
余德贝的《杭州路10号》描写了一个对生活百无聊赖,绝望的无业青年。有一次他玩了一个无聊的寄信游戏,给自己编造的地址写了一封信,诉说自己的痛苦和绝望:“杭州路10号袁晓雪”。没想到,他每个月准时收到杭州路10号袁晓雪的信,鼓励他勇敢的生活。他振作起来,去回访感谢袁晓雪。没想到,这个“袁晓雪”竟然是两个月前因癌症去世的著名残疾人心理学教授。老教授去世前留下一叠信,让妻子每个月寄一封。这是一部呼吁人与人之间用真诚的爱进行心灵交流的作品。据作者说,这部小说有两个原始素材:第一,作者在生活中确实玩过这样的寄信游戏,但真的是袁晓雪这样的女孩。当作者在黄色的秋叶上拜访她时,她已经安静地死去三天了。第二个是老教授的故事,他在一个小站听一个陌生人说话。在素材和作品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作品中的矛盾是错位的:“我发了一封很无聊的信,却收到了无数封很认真很真诚的回信”,这是生活中存在的,但他并没有照搬,而是把原型中的女孩变成了残疾人心理学教授,把自己的感情、理想和对生活的理解与评价寄托在这个事件上。同时,他还对基本情节进行了加工和改造,使之更加完整。
黑海写《小日本》是另一种情况。小说讲的是一个秀智姑娘,带着一种拒绝向别人倾诉的感情被迫结婚,最后抑郁而死。这部小说是哪里来的?据作者说:“有一天,我回家探亲。在海边公园,我妈指着前面一个卷毛男孩对我说,‘那是你同学日本。爱他的女孩没事,却病死了。死得其所。”母亲发出一声“惨极了”的深沉叫声,顿时一股电击传遍了我的全身。我一把抓住我妈,让她讲一个“小日本”的事情。‘悲惨’的姑娘拒绝结婚,拒绝向任何人诉说自己的感情,这让生命的没落和辉煌在瞬间消逝——姑娘虽然死得‘悲惨’,但她那极度孤独和脆弱的灵魂却更加执着、真诚,扩大了生命的活力。”
从作者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生最初的感觉并不是矛盾错位,而是单一的混乱感:一个女孩带着一个她拒绝倾诉的内心秘密死去。只是在作者了解了相关的事情,加上自己的思考和评论之后,才转化为一个包含矛盾和错位的形象实体:“一个极度孤独和脆弱的灵魂,因此更执着,更真诚,更有活力”——在这里,作者把单一而单纯的感觉转化为矛盾和错位,从而使它获得了一个微型小说的特征。作者获得这个着力点后,作品的核心和灵魂就确定了。作者进一步的工作是通过情节的延伸,使这个形象实体格式塔化,生动完整地再现出来。
作家林斤澜在谈到小说创作时说:“根据我的学习经验,小说的构思一般是这样的:你从生活中积累一些东西,找到一个‘核心’……”有了‘核’之后,你还得回到你的生活中去,去发现哪些肉适合长在这个核上,哪些不适合。不是所有的肉都能长在这个核上,你放上去贴上就行了。”林斤澜的话,可以说是很好地说明了小小说的想法。所谓“格式塔”,就是根据生活进行合理的想象,让“焦点”长出合适的“肉”。
要善于“突出”焦点。
写微型小说,既要捕捉和提炼重点,又要善于强化重点。如果重心分散,迷失在整个情节中,小说就写好了,也就没什么精彩了。有些学习者,思路不错,写得平平淡淡,原因之一就是不知道如何加强重点。
要完美地展现焦点,让它照亮整篇文章和读者的心灵,首先要做的就是永远不要忘记立意中的这个“点”,永远以这个点为中心。一方面,作者想从这个“点”产生许多分支;另一方面,他想投射和关注这个“点”,万川入海,绿叶助花。
微型小说的浓缩焦点往往表现为一个核心细节。在迷你小说中,这个核心细节不是局部的点缀,而是全球的艺术枢纽。在整个小说结构中,它是中心细节,在整个故事发展过程中,它是高潮细节。是整部小说情感的焦点,也是整部作品的点睛之笔。如果去掉,整个微缩小说就不复存在了。所以在发展其他剧情和细节的时候,一定要以此为基点,就像滚雪球一样,不管怎么滚,都不离开核心。
要想完美的展现焦点,还要懂得运用一定的剧情技巧。我们通常会用到对比、渲染、急转、夸张、巧合、重复、在意、悬念等等。每一种手法的成功运用,都可能让小说的重点在一瞬间凸显出来。比如孟维哉的插画,描绘的是父子之间的互相。儿子把父亲画成小头大身,表示这是“父亲思想史上的插图之一”。父亲看完后,画了“儿子成长史插图之一”,给儿子画了一个大大的脑袋和铅笔一样的身体。这部小说的重点在于两幅画的对比。再比如陆东之的小说《啊!!!!!! "讲的是两个孩子在一棵老树下玩游戏:“我们都是木头脑袋,不会说话,也不会动。第一不要笑,第二不要动,第三不要窃窃私语,看谁的意志最强。”光看这个片段很难知道作者在说什么。然而,当作者第六次重复这个片段时,作品的意义得到了升华:我们终于看到,这个最习以为常的游戏背后,有着某种愚蠢和不可理喻的东西。我们目睹了对儿童天性的扼杀,甚至体会到了民族传统中的隋性气质所形成的一种消极心理定势。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情节技巧对于迷你小说来说,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一些重要而巧妙的情节手法几乎构成了整部迷你小说本身。写迷你小说,要熟悉这些情节技巧。
注意语言表达的特点。
微型小说载体小,内涵大。要做到载体小,内容大,在语言表达上要特别注意简洁和含蓄。
迷你小说如此之短,几乎没有说教的空间。任何拖沓和繁琐的文字都可能破坏小说的艺术性。不过迷你小说不尴尬也不寒酸,在有限的空间里同样悠闲自在。这和它的文字功底有关。微缩小说往往直接进入正题,经常使用线描。美好的地方就美好,简单的地方总是抛弃一切不必要的描述。迷你小说总是在剧情发展中隐藏对环境的描述。人物的表情和心理尽可能的隐含在人物的动作和对话中。
微型小说试图用一个小的载体承载大量的内容,在语言表达上要尽可能的含蓄。微型小说善于留下艺术空白,写出来的往往是一个角落,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和补充空间。微型小说总是用形象说话,有而不露,引而不发,把意义留给读者去品味。微型小说往往喜欢用双关、象征、侧面描写等手法,让读者体会其中的寓意,“国之外的疆域”,“象之外的象”。微型小说总是把事实真相隐藏起来,从事实真相中得出事实真相,让读者再创造。每个从业者都应该仔细考虑这些表达特征。
就短篇小说而言,“发现材料的意义”比“表达材料的意义”更重要。小说能否被“发现”,是衡量短篇小说作家艺术才华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标准。
第六部分:微型小说的写作技巧。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当一个健康的人面对不完整或空白的格式塔刺激时,他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改变它们的倾向,使它们成为一个完美的结构,从而引起一种进取的、追求的、紧张的心理活动。“空白”是艺术创作中为了充分表达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的部分,是一个“能唤起读者想象力的未定义的暗示空间”。对于微型小说来说,其参与规律决定了作品的成功与小品中的留白设置密切相关,可以称之为留白艺术,没有一种文体比微型小说更需要“留白”,留白是提高文章意境的关键,是美化文章、吸引读者的灵丹妙药。
然而,迷你小说是如何通过制造空白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呢?所谓“留白”,简单来说就是写作的时候要控制好自己的笔,把自己琢磨的每一句话都想一想——这样,你才能让句子有回味,文章有内涵。大部分作家都是从人物、情节、思想入手,但各种都不会偏离轨道。
在各种思潮泛滥的时代,微小说往往通过省略背景和人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让文本得到轻松而丰富的解读。法国作家霍利写了一篇文章《德军还剩下什么》,只有200字。全文抄录如下:
战争结束了。他回到了从德军手中夺回的家乡,他在昏暗的路灯下沿着街道匆匆前行。一个女人抓住他的手,用醉醺醺的语气对他说:“你要去哪里?”你要去我家吗?"
他笑着说:“不。不要去你的地方——我在找我的女主人。”他回头看着那个女人。他们两个在路灯下走着。
女人突然哭了,“啊!”
他忍不住抓住女人的肩膀,迎着光。他的手指嵌在女人的肉里。他们的眼睛闪闪发光。他喊道,“琼!”抱起那个女人。
(改名翻译)
只是一个简单的小场景,女人,男人,作家不需要单一的笔墨来写战前的事情,也不用太多的形容词来描述主角的表情和反应,而是让一系列的片段随机无规律地在我们脑海中浮动。战争前后的对比:繁华的往事,温馨的约会;冰冷的街道,放荡的女人,丰富的含义呼之欲出:战争给城市带来的痛苦,人性的扭曲...作者的想法和主角的感受不得而知,都是读者重新审核的。这是艺术中常用的留白手法,不用笔墨描绘人物的背景和形象,几乎忽略了环境。只着重写一两个有意义的场景,在人物描写和思想情感的叙述上形成空白。但是,恰到好处的留白掩盖了意想不到的丰富内容,就像画家要画一个饱满的苹果,只有亮点才能让人流口水,也就像荷马写海伦时只写长辈的评价和百姓的认可。罗兰·巴特认为,在阅读一部作品时,读者不应该只是被动地接受它,而必须主动地思考它,以补充作者没有写出来的东西。这样读者就会在一种被调动起来的兴奋状态下和作者一起参与创作,最终完成作品。从接受的角度来看,文学作品可以分为可读作品和可写作品。这篇文章留给读者体验的空间越大,它就越令人满意。在《德军所剩无几》中,编剧让我们从一片树叶中看到了一片森林,这种覆盖能力非同一般,艺术成了“英雄”。
在微型小说中,设置空白点或不确定的结尾,会使思想感情的表达更加深刻和多样化。比如黄建国的《最后的红富士》把主人公设定在一种疯狂的状态,“果园里的画像和葬礼→诅咒→寻找和摘苹果→回忆历史→吃苹果→(高潮)逼狗、杀狗→锯树”。乍一看,这些细节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它们似乎是符合逻辑的。作者一意孤行,写到主角为了苹果甚至辱骂并杀死了忠犬!然而,最后一句“后来,在星空下,他开始一棵一棵地锯树。”颇有点“全剧结尾”的味道,我们知道,原本处于迷茫状态的是我们,但主角是最清醒的。这句话不仅解释了眼前的一切怪异行为,导致待定判决的效果,更是经典的空白,让作品进入了深刻的思想境界,有一种挥之不去的震撼。我们不禁在想,一个农民为什么要亲手毁掉自己十年的心血?在迷你小说有限的篇幅里,高潮只能安排在结局里。通过制造空白点,给人一种戛然而止或意想不到的震撼感,不仅鼓励读者参与揣摩作者的心思,也是思想升华的关键。可以说,一部微型小说的成败,取决于结尾部分能否留下有意义的思考空间。作者曾说:“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家只是完成了小说的主干和主干。不是对这篇文章的简单解释,而是拓展作品的空间,挖掘隐藏的部分,从而复活成枝叶繁茂的大树。”他自己在这部迷你小说里用了很多细节,但是越写越悠闲,让你觉得不可理喻。最后一切都是必然,这充分体现了他不留情感空白的能力,也让他的作品充满了意义。再比如库普林的《幸福》,有点像童话。残暴的皇帝杀了无数“聪明人”,但那句“愚人,思想不朽。”正是主题的升华使作品在此时嘎然而止,留给我们的思考之深非言语所能表达。这就是在正确的时间说正确的话。有些作者说不清楚或者故意说不清楚,让读者自己去揣摩。小说需要一种魔力,一种吸引读者的兴趣、注意力和想象力,推动他完成它的魔力。除了紧张的情节安排,适当的情节空白也是一个极其有用的武器,是微型小说艺术空白的主流手段。根据刘海涛老师《规则与技巧:转型期微型小说研究》中的详细描述,有三种方法:斩首、断肢、掐头,分析得极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