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侠五义作品赏析
根据谭培生的定义,所谓悬念是指文艺作品中人们对人物命运和情节发展的期待,是指一种叙事策略。说书人往往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使用这种手法。在说唱文学中,尤其是评书中,悬念又被称为“扣”、“锁”、“包”,是书中故事发展的关键点,停止叙述,刻意打结,暂时中止某些人物、某些情节的命运。著名说书人连阔如先生曾说:“说书人不能一个小扣不占座位,一个破扣不占座位,一个大扣不占座位,一个后听座位。没有大勺子,他连个位子都撑不了五六天。”
《三侠五义》运用了大量的悬疑手法,导致剧情曲折多变,跌宕起伏。随着情节的展开,作者不断制造悬念,小说在这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悬念中吸引读者不断阅读。
悬念的产生和解决是由一系列相关的事件组成的,这些事件在作品中往往是连续叙述的;但是,也有突然停止讲述其他事情,等到合适的时机继续之前的故事的。毛宗岗的《演三国史》叫《穿云破山》,金圣叹的《读第五才子手书》叫《穿云破山》。这种叙事方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延缓了解决悬念的进程,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在《三侠五义》等书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
幽默风趣
幽默,也称为滑稽,字面意思是开玩笑和逗乐。在作品中,幽默作为一种文学样式,表现在语言的幽默和使人放松的喜剧场面和场景。幽默的原因往往是现象和本质、目的和结局的错位。其主要目的是尽可能形成一种与庄重相对应的喜剧美,让简单的幽默语言或简单的幽默形象为作品增添笑料,活跃气氛。
鲁迅认为“三侠五义”只写蛮荒之地的英雄,朝气蓬勃,时而衬着人间,夹杂着幽默,每次都把一个愚人写得特别出彩。《三侠五义》中,作者有很多奇特的不同于通用语的方言俗语,让人忍俊不禁。作品中对人物外在形象的描写,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体现了作者鲜明的爱恨情仇,给读者以愉悦感。请竹主评论《忠义概论》中的“三侠五义”,他说:“诚然,好人有好报,恶人总有难;邪不胜正,正者终有好报。说清楚自己不开心,报应就清楚了。让读者有快乐的喜悦,没有时间让废书叹息。”因果报应的思想并不值得称道,但“恶人”和“恶”必然要遭殃,这无疑体现了作者痛恨恶、消灭恶的美好愿望,也是其作品喜剧色彩的思想来源。
《三侠五义》中的破案故事,多为财色引发的刑事案件。施暴者手段的残忍,受害者的痛苦和不公,往往能激起读者的悲壮情绪。但经过作者的加工和描写,通过恶人被戏弄的场景来传达作品幽默的喜剧色彩。恶人不仅被英雄戏弄,有时候也是罪有应得。恶人的行动动机和结果之间的矛盾促成了喜剧情节。作者喜剧意识的渗透和参与,使一些具有悲剧意味的情节或场景也感染了喜剧色彩,大大削弱了悲剧气氛,使作品呈现出幽默轻松的风格。小说弘扬人间正气,将侠义之士消除暴力、保护协助清官破案的行为完美结合,表现了弘扬忠义、维护社会秩序、报国利民的思想。
侠客们帮助清官反对恶势力,英勇抗击暴力,为民伸冤。这些都反映了基层人民的思想和愿望,明确表达了人民对廉洁政治的要求和对是非善恶的态度,具有深刻的意义和认识价值。俞越对这本书的评价是:“闲暇中上色,精力充沛。有了这样的笔墨,许芳就能写出平话小说,所以平话小说也算是天地间的另一种笔墨了。”
鲁迅在分析三侠五义出现的背景时曾说:“无愧于世之人,满足于稀论,而这也是他们善于慷慨超脱,在部中也有名气的原因。”“《红楼梦》比清朝更受欢迎,他们获得了三国的席位,尤其是作为文人。但西敏爱的是三国和水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