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塞上牛羊空许约
阳光下闪烁的那颗心
有了你我就能看得清
睁开眼睛 我触摸到光明
没有你 我宁愿长眠不醒
只要有你 在我的视线里
我可以穿越于天地
仰望着你 总是无法自禁
在你怀里成长
在你怀里死去
这就是我选择的宿命
——《仰望》
我个人特别喜欢这首《仰望》,它是2003年版电视剧《天龙八部》的插曲,由谢雨欣作词演唱。想必,这也是导演张纪中对于萧峰和阿朱感情线的解读。
《天龙八部》的第23回叫做《塞上牛羊空许约》,光看这个题目,就已经让人泪目了。
这一章里,萧峰和阿朱相约,除掉大恶人以后,他们避居塞上,与牛羊相伴终老。阿朱执意为父亲段正淳牺牲,萧峰错手误杀了假扮其父的阿朱,致使盟约成空。而萧峰对于已死阿朱的执念,使得妹妹阿紫的爱无处停靠,两人坠崖而亡,造成了他多舛命途里的最后一出悲剧。
在《天龙》三大男主中,最终段誉和王语嫣回到大理国做富贵夫妻,虚竹携西夏公主在缥缈峰做神仙眷侣,只有萧峰折箭自戕。他意识到,两国不和,百姓最苦,他这一死,突破了狭隘的民族主义,既不负宋、辽,忠义得以两全,也给了阿朱的至诚至情一个交代。
阿朱温顺依从,但她并不是毫无原则地迎合,她用牺牲自己这种决绝的方法,让萧峰了悟世间劫难实多,教会他包容宽恕、悲天悯人。结局萧峰以死换来和平,不得不说是受到阿朱启发和引导太多,她是那个金书中旷今绝古悲剧英雄身后的女人。
说来,大英雄萧峰何人没见过,他对康敏瞧也不瞧,旁人都是敬他、畏他或害他,可只有阿朱对他倾力保护、亲昵玩笑、温暖陪伴,融化了他几乎贯穿一生的孤独。
综上,萧峰和阿朱的身世、见识、生活理想等各方面都很契合,在金庸所有小说里,他们本是近乎完美的一对良配。同样的命运捉弄,萧峰是名震天下的大侠,阿朱是隐居江南的闺秀;他们一个原本是契丹贵族,却成了乞丐首领,另一个本是大理皇裔,却成了丫鬟头子;他们一个连公认的大美女康敏也无法打动,另一个对玉树临风的姑苏慕容复都无感。正是相似的经历让他们互相吸引,达到心灵的高度契合。在一段感情中,心态能达到势均力敌,更为刻骨铭心。
阿朱和萧峰杏子林初见,正是萧峰经历了帮众叛乱,也是萧峰悲剧的开始,却是阿朱对其一见钟情的瞬间。阿朱亲见萧峰聚贤庄一战,他“虽千万人吾往矣”,苦战群雄,为素不相识的阿朱求医,那以后,他成为了阿朱的盖世英雄。
阿朱是个有情有义的女子,知晓萧峰前程尽毁,她第一时间从江南奔向塞北。雁门关外石壁旁,她苦候了萧峰五天五夜。从此之后,一路相随,两人定下塞上牛羊之约。
阿朱道:“乔大爷,你好!”她向萧峰凝视片刻,突然之间,纵身扑入他怀里,哭道:“乔大爷,我……我在这里已等了你五日五夜,我只怕你不能来。你……你果然来了,谢谢老天爷保佑,你终于安好无恙,没有受到损伤。那……真是好,真是好!”
书至第50回,萧峰再回雁门关,看到石壁旁的花树,比起阿朱等他那时已高了,耳旁还回响着阿朱情致殷殷的话语,不由得悲从中来。让人们不禁想到,归有光纪念亡妻所写的“庭树今已亭亭如盖矣”。
萧峰热泪盈眶,走近摩挲树干,那树比之当日与阿朱相会时已高了不少。一时间伤心欲绝,浑忘了身外之事。
下面这段原文,是萧峰与段正淳约定青石桥决斗前的心理。难得金庸对普通人的小世界倾以关注,可以说他实在是洞察生活。下面写的,可不就是典型的恋爱心理:如果此刻他/她站在这里,能陪着我多好。
他一生中与人约会以性命相拼,也不知有过多少次,对方武功声势比之段正淳更强的也着实不少,今晚却异乎寻常的心中不安,少了以往那一股一往无前、决一死战的豪气。
立在桥边,眼看河水在桥下缓缓流过,心道:“是了,以往我独来独往,无牵无挂,今晚我心中却多了一个阿朱。嘿,这真叫做儿女情长、英雄气短了。想到这里,不由得心底平添了几分柔情,嘴边露出一丝微笑,又想:“若是阿朱陪着我站在这里,那可有多好。”
阿朱遇见萧峰,有天涯沦落人的惺惺相惜,更有平凡女子的倾心相许。阿朱之于萧峰,则是迷途人在黑夜中的一道亮光,是悲情人生中的一次救赎。萧峰和阿朱,相遇是偶然,相爱也是不知不觉的,但是这种不知觉,更感天动地,也往往延续的更久。
阿朱深知,萧峰大仇若报不会苟活,便把妹妹阿紫托付给萧峰,这是为了让他继续生活。萧峰的义兄耶律洪基曾劝他,若喜欢南朝女子,想要多少便有多少。萧峰却说道:“阿朱就是阿朱,四海列国,千秋万载,就只有一个阿朱。岂是一千个、一万个汉人美女所能替代得了的?”
最后,正如阿朱所料,萧峰把殉情的地方定在雁门关,这个苍凉的地方,阿朱曾在这里等候了他五天五夜,他们也是在这里,约定塞外牧马放羊。悲剧,就这样,以一种近乎残忍的壮美落幕。
在金庸最重要的14部小说中,《天龙八部》大概是取名最晦涩难懂的,其实金庸小说前言里面就有一个“释言”解释了,摘抄如下: “天龙八部”这名词出于佛经。许多大乘佛经叙述佛向诸菩萨、比丘等说法时,常有天龙八部参与听法。如《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非人”,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为以“天”及“龙”为首,所以称为《天龙八部》。
在佛教中,天神的地位并非至高无上,只不过比人能享受到到更大、更长久的福报而已。佛教认为一切事物无常,天神的寿命终了之后,也是要死的。天龙八部这八种神道精怪,各有奇特个性和神通,虽是人间之外的众生,却也有尘世的欢喜和悲苦。
《天龙》里没有神道精怪,只是借用这个佛经名词,以象征一些现世人物。事实上,小说题目套用这一典故的意义在于,金庸此作的主题是包含着佛家思想的。剧中人物就好似八部众一样,虽有大能,不管是枭雄或豪杰,还是武功盖世或计谋百出,纵观天龙八部的结局,众生都免不了被情、被义、被身世、被仇恨、被无穷无尽的欲念所困,如天山童姥、萧峰、阿朱、游坦之等,他们终难免受轮回报应所苦。凡能得善终的,都是放下执念、知足而安的人,如虚竹。
再看《天龙》的感情线是:游坦之苦恋阿紫,阿紫痴爱萧峰,萧峰喜欢阿朱,阿朱也喜欢萧峰。如果感情是一个游戏,被爱的人是上家,按理说苦的是阿紫、游坦之。好在萧峰、阿朱互为上下家,可是他们也苦。金庸老爷子心很硬,他先是借家仇写死阿朱,再是借国恨写死萧峰,他让这对令人羡慕的眷侣,即使是塞上牛羊的、平凡的、安定的生活,也不可得。可是真实人生的苦,不就在这里?曾经拥有却注定失去,谓之求而不得,得而不久。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一段《金刚经》,金庸在《天龙八部》里将其精华为“一梦如是”,得到的和抛弃的,一梦如是!但想想,世上真的有人能做到“无欲无求”吗?我想。关于悲剧小说的意义更深入探讨,只能说,天地以万物为刍狗,世人皆苦,万物皆悲。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武功盖世如萧峰,聪慧机敏如阿朱,也逃不脱这世间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