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春秋时期“大霸不过三小霸不过五”?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并立。其中战功最为卓越的三个君王,分别是齐恒公,楚庄公和晋文公。他们被称为“三大霸”而最早称为帝王的三位,被称为“三小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霸不过三,小霸不过五。

大霸不过五指的是春秋五霸。春秋五霸算得上是春秋时期,鼎鼎有名的枭雄。而且都十分富有谋略。不断为自己国家建立功业。然而春秋五霸指的是五个人。分别是齐恒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齐恒公是春秋五霸之首。春秋时代齐国的第15位。君王。它采用了大臣管仲的意见。发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团结了其他的诸侯。讨伐楚国。还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王。也让他成为了春秋五霸之首。

秦穆公。认可度最高的春秋五霸主之一。秦国与晋国联姻。通过智慧与晋国联盟。并且任用谋臣。最后称霸诸侯。楚庄王也是获得高度认可的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率军与中原各路诸侯交战成为中原霸主。最后。也成为了春秋五霸主之一。

楚庄王是楚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他率领军队打败了当时晋国,一雪前耻,从而问鼎中原,"窥中国之政",楚国的军队甚至已经到了周天子的脚下,中原诸国大多都屈服了楚国。

但秦、楚两国在传统观念中,是属于"四夷"国家,秦国中的人都有着的西戎血统,楚国则一直被人们称为南蛮,他们都是被春秋时期所谓华夏文明的其他诸侯国所看不起,所以在历史中,秦穆公和楚庄王的霸主地位一直存在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