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偷东西怎么办?

面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家长往往会采取打骂的措施,但收效甚微。事实上,对孩子的偷窃行为反应过度,“姑息养奸”是不可取的。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孩子改掉这个坏习惯呢?因为不同年龄的孩子偷窃的原因不同,所以教学方法也要因人而异。幼儿园的孩子拿东西大概是因为不知道,也没有意识到这些东西是花钱买的。不知道付钱,不打招呼就随便拿东西是不对的。他们还没有明确区分“自己”和“非自己”的概念,道德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只是一种原始意义上的恋物癖,所以当父母发现他偷东西的时候,不要给予过多的指责。这个时候拿并不是真正的“偷”。但是大人要通过这件事,努力让他认识到偷窃是不对的。告诉他:“如果你未经允许或付款就拿走东西,会对他人造成伤害,他人会很难过。”如果孩子悄悄把糖果从超市拿出来,家长要带着孩子把糖果退回去。如果他吃了糖果,他必须带孩子去超市,让他向店主道歉并还钱。再带他去超市的时候,要多注意他的行为,看看他是不是又把喜欢的东西放进口袋了。付款的时候,对他说:“任何东西都是有价的。只有妈妈把钱交给收的阿姨,她才能拿走,这些东西才能属于我们。”让宝宝注意到你付款的细节。也可以让宝宝拿一个小东西,让宝宝在收银台前付款,这样会加深宝宝买东西要付钱的印象。孩子们经常不听父母的话。他们下次可能会犯同样的错误。这个时候父母的呵斥和责骂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家长一定要反复和宝宝讲道理,让他明白这种事情的危害性,他会慢慢改善的。如果宝宝表现良好,父母可以在房间里贴一颗小星星,以示表扬和鼓励。小学的孩子已经知道偷窃是不对的,但是缺乏足够的自制力。如果一个孩子带着朋友的手表藏在书包里回家,他很可能未经朋友允许就把它拿了回来。父母要好好问问孩子,让他想想如果那个朋友偷了他心爱的东西,他会是什么感受。家长要鼓励孩子尽快给朋友打电话解释、道歉、归还。当然,道歉和退东西是不够的。只是治标不治本。家长挖出孩子偷东西的动机是什么?孩子的合理要求是不是没有得到应有的满足?还是你爱占自己便宜影响了孩子?有的孩子偷东西,是因为父母太好说话,平日里不和他见面。一旦他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另辟蹊径。还有的看到学生零花钱多,钱少,不能随意买东西,心理不平衡。一旦看到父母有钱,自己拿不到,就会趁家人不在,把家里的钱拿走。也有极少数的孩子认为“偷”是一种勇敢的行为,做别人做不到的事会显示自己的能力。但是有些家长发现孩子带的东西也是自己家里的,价值很小,分析不出用途是什么。其实这些孩子在情感上是迷茫的,他们似乎在盲目地要求一些东西来达到心理上的满足。这类孩子通常不快乐,孤独,感情得不到满足,尤其是10-12岁的孩子,生活上能自理,父母很少关心。孩子很可能会把“偷”来的东西送给同学,“拉拢”他们,在同学之间建立感情以弥补亲情的缺失,消除孤独感和抑郁感。家长要根据孩子偷窃的具体原因对症下药。或与他讲道理,或满足他的正当需求,或给他更多的关心,或鼓励他与人交往,等等。但无论采取什么措施,我们都不能沉默;你不能因为爱面子,害怕孩子的举动引起别人的误解,就教孩子如何隐藏。更不能采取欣赏和纵容的态度,让孩子心安理得,甚至沾沾自喜。这样会助长孩子的占有欲,让孩子养成贪小便宜的坏习惯,以后可能会发展成偷窃。十四五岁的孩子当然明白偷东西是不对的,但还是有偷东西的侥幸心理。这多半是因为他们自私,缺乏正义感。他们认为偷窃是“负担得起的”,他们可以很容易地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愿意把自己的享受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或者他们根本不会想到对别人的伤害。有些孩子偷窃只是因为看到自己的一个朋友偷窃成功,想自己也试试。还有的是叛逆的,想通过偷窃来报复大人,反叛世界。其他因素也是孩子偷窃的主要原因。家庭环境差,缺乏父母关爱;学业压力大,内心紧张;缺乏朋友和老师的关注会影响他们的情绪,使他们采取过激的行动来引起人们的注意。现在还有少部分孩子偷东西,这其实是一种病态的表现。患有多动症的孩子,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容易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过多的责备,而且上课爱搞小动作,下课“调皮捣蛋”,甚至会遭到同学的歧视和排斥,屡遭家长的打骂。久而久之,不仅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状没有改变,还出现了一些其他的异常行为,比如撒谎、逃学甚至偷窃。对于这样的孩子,一定要及时就诊,给予正确合理的治疗。成年人应该对这个年龄偷窃的孩子严格要求。例如,如果发现孩子偷了商店的东西,他应该带孩子去商店,要求安全部门做出解释,并要求孩子为自己的所作所为道歉。让孩子们知道他们的盗窃行为给经营者带来了多大的麻烦。他们的盗窃是犯罪,其后果远不止道歉和罚款。他们也将被拘留,并被关进青少年拘留中心或监狱。对于一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来说,回东西已经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了。有了这次经历,相信他以后不会轻易去偷了。如果孩子偷了父母的钱,应该给他打零工或做家务来还钱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他可以扣除一个月的零花钱。但是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在孩子的提升过程中,家长不需要把钱放在外面当诱饵去考验孩子或者像做贼一样抓个正着。很容易失去互信。如果孩子继续一而再,再而三的教,偷东西,问题就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了。你应该找个时间和孩子好好谈谈,或者问问孩子的老师同学,了解一下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不要局限于偷钱。逃学、抽烟、喝酒甚至吸毒都有可能。为了挽救孩子,你可以找一些青少年犯罪的案例告诉他,给他敲响警钟。如果你发现孩子经常与社会上不健康的年轻人交往,你应该设法劝阻他们。也可以和学校沟通,让学校和自己一起管教孩子(当然要注意方式,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应该严厉管教孩子,但我们不提倡粗暴的虐待或体罚。如果你只是一味的使用暴力,或者限制他的一切行动,对他冷淡不屑,不详细了解他偷窃的内在原因,那么他也会采取其他不良行为,比如离家出走,欺负其他孩子。有时候严厉的惩罚可能会让孩子的偷窃行为消失,但是一些导致偷窃的因素依然存在,孩子可能会有其他的行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