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青年的两门必修课:绘画与音乐
之前在知乎上回答过一个问题,有哪些美术作品和音乐直接存在着绝妙的联系。
当时没有仔细研究过二者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现在我想我可以试着去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绘画中的色彩二字经常拿来形容音乐,而音乐中的节奏经常拿来形容绘画,仔细想想还是挺神奇的,明明一个是视觉艺术一个是听觉艺术。
牛顿做个一个不成熟的小研究,音乐中的do re mi fa so la xi对应色彩中的红橙黄绿青蓝紫,而绘画中用笔的轻重强弱对应音乐中的节奏。
提到音乐与绘画的对应关系绝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莫奈与德彪西。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感觉并不强烈,循环几百遍就觉得也就那么回事。
一直将两个人并列起来说可能真的只是因为同属印象派绘画与印象派音乐,同时喜欢和主流艺术价值观对着干,同时摒弃传统艺术手法,但这真的不代表看着莫奈的画去听德彪西有什么强烈同感。况且德彪西本人根本不喜欢别人说自己的音乐是印象派音乐,他最钟爱的画家是惠斯勒,特纳,也并不是印象派画家。
但是真正给我强烈冲击力的是我近期了解到的天才画家罗铮,其实他是个像雨人一样智力很欠缺的人,但是罗铮的爸爸是作曲家罗忠镕,学过音乐的人可能知道,建国后最知名的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之一。
罗铮虽然智商只像个几岁的孩子,但是画出来的画太震撼我了。真正让我感觉到什么叫做声色无间。
这张是最最最最震撼我的,罗铮画的陈其钢的《逝去的时光》。陈其钢也是享誉全球的作曲家,奥运歌曲我和你就是他作曲的。陈其钢刚好是罗铮爸爸罗忠镕的学生,这首大提琴曲《逝去的时光》也分别由我最爱的两个大提琴家演奏,马友友和秦立巍。我在酷热的夏天看着这幅图听这首曲的浑身都在发抖,觉得特别冷,甚至觉得自己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了,眼睛又酸酸的,也是人生中第一次产生这种无比奇妙的通感反应。
罗铮的其他作品。
后来我了解到有一种病叫通感症,完全是一种通往艺术的疾病。虽然我不知道罗铮是否患有这种病,但是美国的艺术家Melissa McCracken就是一名通感症(Synesthesia )患者。
在他们感觉系统中,数字和词语是有颜色,有形状、质地和情绪的,她能听到图像,看到声音。当她听到音乐时,她会看到抽象的色彩和画面;当她看到画面时,耳朵里就会跳动着相应的旋律。
再谈谈我喜欢的几首歌和几幅画
这首歌的歌词讲述的是在法国大革命中失去王位和生命的路易十六的自白,对比专辑封面上浪漫主义大师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自由领导人民》,想象一下,绝望即将登上断头台的皇帝,蜂拥而上的高喊自由人民,有时候听着听着觉得历史的车轮就这么把自己碾了过去。
看这幅画一定要搭配《伏尔加船夫曲》一起听,列宾是我最最最喜欢的俄国画家,《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无数次出现在语文书课本里,画面上展示的是:烈日酷暑下,漫长荒芜的沙滩上,一群衣衫褴褛的纤夫拖着货船,步履沉重地前进着。一曲低沉的号子在炎夏的闷热中与河水的悲吟交织在一起。而音乐 《伏尔加船夫曲》就是图中的号子。
这幅作品是波提切利《春》,画面中间也是维纳斯,左边三位优美女神(阿格莱西、塞莱亚、攸美罗西尼)沐浴在阳光里,正相互携手翩翩起舞,将给人间带来生命的欢乐。在画的右边,分别是花神、春神与风神三个形象,象征春回大地,万木争荣的自然季节即将来临。 搭配维瓦尔第的《春》一起听,使人联想到春天的葱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