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安平,谁知道他的具体下落的?

储安平,这是个被人淡忘的名字。由他一手创办,曾经引领思想界潮流的《观察》周刊,也已成昨日云烟。

早年的理想是出洋求学,为困境中的祖国找寻一条走向民主自由的道路。1935年储安平赴英伦留学,师从著名思想家拉斯基。抗战一起,他自英国取道回国,曾在湘西蓝田师范学院授课。到了1946年,他在上海创办《观察》周刊,在发刊词中写道:我们不畏可能的挫折、恐惧甚至失败,办这样一个刊物,不仅因为我们具有理想,具有热忱,亦因我们深感在今日这样一个国事殆危、士气败坏的时代,急切需要有公正、沉毅、严肃的言论。

他提出四点精神:客观、理性、公平、自由。坚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大脑去想、用自己的笔杆去写。《观察》周刊坚持主见、客观报道、抨击时政,销量达到过十万份,这在金融大崩溃的年代简直算得上奇迹。

解放后的储安平也曾“风光”过一阵子,那是在1957年。在那次民主人士座谈会上,身为九三学社宣传部长、《光明日报》总编辑的储安平语出惊人:“我认为党领导这个国家并不等于这个国家即为党所有;大家拥护党,但并没忘了自己也还是国家的主人。”结果,风光以后就是跌入谷底。很难说他在讲出那番言论时对自己的命运就没有一点认识。然而储安平还是说了,义无反顾地说了。

1966年后,储安平便似乎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至今也没回来。甚至老奸巨滑的康生都皱眉问道:“储安平,大右派,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怎么回事?”

我们宁愿相信他做了“飘然一杖天南行”的高僧,或许可以借用李敖的一句诗:当百花凋谢的日子,我将归来开放!

每一个大时代都有为国家命运上下求索的人,他们采取不同的方式、走上不同的道路,都为国家做出了贡献,都在历史的坐标上拥有了自己的位置。

储安平,男,江苏宜兴人,生于1909年。1928年入光华大学政治系,1932年毕业。1935年留学英国,入伦敦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系,师从费边社员拉斯基教授。在英国期间,担任《中央日报》驻欧洲记者,无固定薪水,只领稿酬。

1938年归国,到《中央日报》任主笔兼国际版编辑,其后到中央政治学校研究院任研究员。1941年,到湘西“国立兰田师范学院”教英国史和世界政治概论。1945,抗战胜利,随学校内迁到重庆,自11月始主编《客观》周刊。1946年,任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同年9月1日出版《观察》。《观察》社文章多以精英知识分子放言论事,以犀利的笔锋,对政治、军事、经济的焦点问题作了尽可能客观的报道和评论,时局艰危亦不避让,自许“实亦因为今日国家这仅有的一点正气,却寄托在我们肩上,虽然刀枪环绕,亦不能不冒为之”。1948年12月24日,《观察》被国民党查封。

1949年11月,《观察》正式复刊,依旧由他主编。1950年5月16日,《观察》终刊。储安平随后任《新华书店》总店副总经理。1952年,改任中央出版总署发行局副局长。1957年4 月1日,出任《光明日报》总编辑。1957年6月1日,在统战部召开的整风座谈会上发表《向毛主席、周总理提些意见》的发言,即“党天下”,从此成为大右派。

1966年10月,储安平失踪。

到1980年5月8日最后一批右派摘帽,约53万余顶右派帽子几乎全部一风吹去。但最终“只摘帽子,维持右派原案,不予改正”约100人,其中“大右派”5人,“普通右派”90多名。

5名“大右派”分别是:章伯钧、罗隆基、彭文应、储安平、陈仁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