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杰的两个女儿的小说是我写的

未完成的作品

《快乐的乞丐》是我中学女儿写的一篇未完成的作文。不知道为什么,作文写到一半就被撕掉扔在地上了。文章说,在我家东边的金龙河边,一个闲置的地下排水管里住着一个乞丐。除了乞讨,乞丐整天坐在龙井河边,敲打石头,高唱歌曲,看天上的鸟。当他喊累了,他就躺在岸上睡觉。这时,河水陪他催眠,星星为他点亮。路人来去匆匆,厌倦了一日三餐,祖国的花朵整天关在教室里,埋在问题的海洋里,与太阳脱节,甚至夜夜与星星相遇。这个乞丐怎么才能开心快乐?文章没有写完,但是字里行间有一种羡慕和渴望。文章中的无奈和迷茫,让我看完之后很困惑,很不解。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想要什么,他们还不够幸福和快乐吗?

我记得那天我在家里打扫卫生,看到这篇半成品的文章我很生气。你怎么这么没志气,没品位?一个中学生怎么会有这样的审美观和人生观?还好女儿不在家。还好我只是把它扔了一半。否则,家里的清洁必须先改成思想清洁。愤怒解决不了问题,还是找出事情的根源吧。于是,我就顺着女儿文章的思路去关注乞丐,以及她每天的学习生活安排。说真的,仔细观察之后,我理解了女儿,理解了她的无助和迷茫。

看那个乞丐。虽然头发凌乱,衣服又脏又烂,但他每天都和龙锦江做伴,自娱自乐。或追鱼,或用石头打蝴蝶,学叫鸟,在沙滩上盖房子。早上,当女儿因为怕迟到而匆忙赶到学校时,乞丐们还在排水沟里睡觉。晚上,当女儿一天学习累了,带着一大叠卷子和作业回家时,乞丐们正在岸边唱歌,开个人演唱会;夜深了,女儿还在灯下写作业,乞丐却在星光下对着自己尖叫。我理解女儿眼中的幸福,是一种自由,一种无拘无束,一种与自然零距离接触,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幸福。这一代新新人类不满足于“书中颜如玉”“书中金屋藏娇”。他们更渴望与大自然为友,在大地的怀抱里撒娇,在璀璨的星空下发出几声狂野的声音。

看到女儿戴月在学校和家之间来回奔波,我心里不禁一痛。有时候真想对她说:“休息一下吧,儿子!”但是当总是来不及说的时候,新一轮的考试又开始了,该休息了,不,奥数拉开了序幕,送走了奥数。该休息了。不,它不能。英语和作文比赛是老师布置的。你能不去吗?不,去吧,好好准备。不要浪费参赛人数,不要让老师失望。游戏还没结束,月考又来了。就这样,周而复始,日复一日,周而复始,转眼春节就成了除夕。女儿还在奔波于学校和家里。他们的生活只有书和论文,只有比赛和排名。难道他们就不能写“快乐的乞丐”来表达自己的压迫吗?

感谢《快乐的乞丐》,让我及时发现了女儿的无助和失落,及时理解了她努力学习之外的另一种真实感受,也让我恍然大悟。女儿要读好书,也要过好每一天。他们不应该活在七种颜色中,还要加上一些生命的色彩,而不是像机器人一样机械地在固定的操作轨道上来回穿梭。有了理解,爱才能更贴切,更舒服。晚上看到女儿急着要休息,我毫不犹豫地叫住她:“等等,先陪老太太走一走。”在散步中,让女儿明白珍惜时间很重要,更重要的是科学利用时间。看到女儿喜欢的歌手唱同一首歌,我会煽动她“错过了,不要后悔!”“在欣赏音乐会的时候,让女儿知道学习是她的主要任务,而不是生活的全部。每天中午的子午信访新闻网特批为她的第二套午餐。到了不用补课的周日,就放生到山里,做个野孩子。在女儿的笑声中,我知道幸福会一直陪着她!

这样可以吗?也可以改成自己的经历,用第一人称讲述。

如果对你有帮助,就采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