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村上(下)的时候读的是什么?不存在。
作为小说的填充者,文字是一个人在阅读一本小说时首先感受到的,也是最直接的东西。从这个角度来说,村上小说中的人物质量很高,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村上的文笔细腻、清新、华丽,比喻巧妙如从天而降,妙趣横生。村上有这样的写作能力,哪怕只是在描述一只旧袜子,他依然能让你读得津津有味,从中享受美。
但文字只是小说的肌肉组织,精致的文字并不能代表作品的全部。南北朝时期的骈文,对仗讲究,修辞华丽,但意少词多。清代八股文结构严谨,旋律规范,但空洞无物。我们在认真评价小说和小说家的时候,往往希望更深入到内部,就像探索人体的骨骼甚至灵魂一样。情节、格局、世界观是小说的骨骼和灵魂。
可惜的是,在情节感上,村上的小说其实是欠缺的(即使基本没有情节)。大众喜欢看的小说往往是环环相扣的情节,快速的故事,激烈的戏剧冲突,扣人心弦的悬念,这些都是村上小说中很难找到的。村上的小说节奏缓慢,叙述平淡,偶尔有冲突,还没有紧张到让人屏住呼吸,慢慢渗透。我有时候会想,看惯了网文的读者再来读村上,估计和读卡夫卡一样难。
在村上的小说中,找到一个强烈外在的,在不知道最后结局的情况下,勾着你继续读下去的悬念设置,是极其罕见的。当然,在小说中,村上也不是没有悬念:找羊历险记中的羊是什么?1Q84的小人是什么?《世界末日》和《冷仙境》中主角的最终结局是什么?为什么姐姐在天黑后睡着?但最后这些悬念都没有得到认真的回答,而是以一种虚无缥缈的方式摆在了空中,极其开放。
从格局上来说,村上的小说也不宏大。在村上的小说中,没有波澜壮阔的时代变迁,没有错综复杂的个体命运的改变,没有你死我活的勾心斗角,出现的人物往往很少,小说所涵盖的时空尺度基本有限。小说的整个过程,基本上只是一个人在有限的时间和地点里的心路历程。“1Q84”有百万字,时间跨度只有九个月。
当然,缓慢、晦涩、碎片化并不是村上一个人的特征,基本上可以算是现代小说家的* * *本性。古典小说家和现代小说家最大的区别在于,古典小说家对人性有明确的认识,或者至少有明确的期待。因此,在他们的作品中,他们充分倡导和守护着爱情、纯洁、高贵、正义等价值观。进入近代以来,受存在主义哲学和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人们的价值选择逐渐多元化。在这种环境下,追求单一的价值似乎没有必要,甚至所谓的价值本身的存在也相当值得怀疑。于是,现代小说家放弃了对单一价值的追求,单纯追求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和反省。同时,他们不仅用文字表达对现实世界的印象,还常常试图用结构、方法、技巧等非语言的东西来象征世界。用结构的碎片化来表达现实世界的碎片化,用方式的循环来表达现实世界的循环,用情节的省略来表达现实世界的短促。不用说,所有这些都使得阅读小说远非一件乐事。
村上小说的主题往往模棱两可,晦涩难懂。当然,村上对历史、社会、制度有自己(非常个人)的看法,但他从来没有全面系统地阐述过,只是通过小说的具象方式给读者一个模糊的感性认知。
对恶的认知和表达是村上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7月,村上在采访中谈到他写完《海边的卡夫卡》后的计划时说:“我想在小说中写恶,我想从各个角度思考恶的表现和形式...下一次,我想详细描述既有象征意义又有现实意义的邪恶。归根结底,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卑鄙、懦弱、缺乏想象力联系在一起的。2003年,村上在接受《文学界》采访时再次表示:“我一直在思考恶。我想,要想让我的小说有深度感和广度感,恐怕邪恶还是不可或缺的。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描述邪恶。"
话虽如此,但关于什么是恶,什么是恶,村上始终没有明确给出它的内涵和外延。《寻羊历险记》中的羊,《世界末日》和《寒冷仙境》中的象征,《海边的卡夫卡》中的尊尼获加,《1Q84》中的小人都被表现为邪恶,他们中的一些人宣称要统治整个世界,但似乎没有什么伤天害理的恶行。小人据说控制了世界,但小说更多讲述的是主角绿豆在杀死被普通人认为十恶不赦的教皇后充满自我怀疑的杀人过程。
对于恶的具体形式,村上很少展示明确的细节。村上的小说里不时有人自杀,但又经常擦肩而过,极其清晰和轻盈。小说中也很少有具体的打斗和杀戮的实时描述。在《1Q84》中,青豆也是被一根针轻轻的扎在脖子后面杀死的,这是最干净最不血腥的方式。
当然,这也是小说的一种形式。小说不是教科书,也不是哲学书,所以很难也没有必要给每一件事下一个明确的定义。相反,正如村上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中所说,可以用一种比喻的方式来解释,“就是这样,比如说。”
村上小说中的恶是隐晦而暧昧的,暧昧而象征的,并没有浮出水面。它甚至不是让人讨厌让人生气的恶,但作为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与善而生的恶,与光而生的黑暗。正如《挪威的森林》所说,“死亡不是生命的对立面,而是生命的一部分。”
我上面说的,似乎让人觉得读村上的小说没有快感。剧情缓慢,格局狭窄,主题晦涩。怎么听都不像是引人入胜的阅读体验。那么,是什么让我们对村上的小说无法释怀,又是什么让我们对村上的小说如此沉迷和疯狂?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村上小说里特有的气质和氛围吧。
我一直在努力总结这种气质和氛围,但总觉得无论如何表达都不太合适。直到我不小心又把老版的《寻羊历险记》拿在手里,看到了书背上的字,是村上的自述:
我以为这就是村上气质的核心。
当然,这种说法也可以拆开来看。对于“不存在感”来说,任何小说都是从空白开始的虚构故事,所以作家要赋予不存在的东西以存在感,让虚构的东西无一例外地生动起来,令人信服。“存在的非存在”是村上小说中最独特的东西,也是村上气质的核心。
在加缪的作品中,存在是荒诞的,而在村上的作品中,各种现实世界都是那么肤浅、凑合、疏离、陌生,既没有温暖,也没有永恒,没有建立在其中的真理,更没有与灵魂的任何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主人公只是偶然进入了这个时代,这个世界,所以他不得不像使用工具一样使用这个世界。
村上在小说中思考的永远是个人与世界的关系。一个人想从这个世界得到多少,他就拥有多少?与世界的冲突有多激烈?你能躲避这个世界,避免成为它的猎物吗?在敷衍应付这个世界的同时,还能保持心灵的自由吗?
从佛教的角度来说,过去的心得不到,现在的心得不到,未来的心得不到。现实世界中存在的,无非是因果报应,偶尔出现,暂时出现,就像手掌中的流沙一样难以捉摸。无法把握的事物的存在几乎是无限透明的,这就是所谓的“存在的不存在”。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村上小说中主人公的人生态度。在村上的小说中,面对矛盾和危险,主人公往往采取一种往好里想,往坏里想的态度。当然,这可以解释为性格懦弱,但从村上哲学的角度来看,既然现实世界中的各种事物都是偶然的、混杂的、荒谬的,那么它们所遇到的矛盾和危险也必然如此。既然矛盾和危险是偶然的、混杂的、荒谬的,那么有必要如此认真地对待和解决吗?
那么,村上笔下的人物都愤世嫉俗吗?不完全是。在小说的叙事中,村上并不憎恨这个世界,而是一直享受着这个世界提供的丰富的物质支持。他的作品中几乎没有贫穷、饥饿和寒冷的形象,主角们在物质上总是处于相对安全的地位,至少有了温饱。酒、面食、咖啡、整洁的房间、古典音乐、爵士乐,在村上的小说里随处可见。
但这个世界越是拥抱你,你就越应该远离;世界越是纵容你,你越要冷静;越是享受这个世界,越是要警惕。村上一直与世界保持一步之遥。他喜欢爵士乐,葡萄酒和优雅的餐厅,但他总是后退一步,与世界保持距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和贾宝玉一样,一直保持着对花花锦和用火烹油的冷静清醒的悲凉。世界会养活你,支持你,甚至拥抱你,但它永远不会温暖你,更不用说理解你。
拥抱但远离,肆意但平静,享受但警醒,这是村上通过小说表达的对世界的态度。哈佛大学教授、村上春树作品的英文译者杰伊·鲁宾在他的《洗耳恭听:村上春树的世界》一书中说:“他的小说充满了自杀、暴死、绝望,以及坚信世界和人类生活是空虚而无意义的,所有的现实只是一个全面的记忆。但村上春树对人生空虚的接纳,在人生荒诞中寻找丰富幽默的能力,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学习世界、对终极奥秘保持开放心态的决心,使他没有陷入虚无或悲观。如果有什么存在主义,那就是存在主义——完全而诚实地相信生活是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村上的一部小说可能会强迫我们经历黑暗,但它的结局从来都不是灰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