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来目睹的奇怪现象简介
作品开头写道,初入社会,看到的是贼冒充官,官是贼的怪事,隐含着“官场是强盗”的黑暗现实(本版首评)。贯穿全书的反派人物苟才,是小说刻意塑造的典型的晚清无耻官僚。他生来就是捐课的,懵懂无知。他只擅长谄媚、贿赂和不要脸,甚至强迫刚丧偶的媳妇嫁给两江总督做五妾,以此来发财。他两次失去官职,一次是被新总督,一次是被钦差大臣,但两次都带着巨额贿赂东山再起。这说明他是整个晚清腐朽官僚政治的产物。
相反,书中的大部分清官都没有立足之地。比如榜下知县陈忠美,虽然挺有才华,也挺聪明,但他不能讨好所有人,也没钱行贿。结果他长期找不到工作,一辈子穷困潦倒。最后他上吊死了,留下一个寡妇和年幼的儿子。爱民如子的蔡鲁生,最后被罢官,被追。作者愤慨地说:“这官不是人做的!”第一件事是先学会谦虚,才能找到工作,放下良心,放下杀人不见血的手段,才能拿到钱。“这是对晚清官场本质的一次暴露。
这些官僚不仅贪婪,而且对内残暴,对外胆小。在第58章和第59章,我描述了广东巡抚府。我收到一封外文电报,说“有人从香港走私军火,企图干坏事”,但没有得到证实,于是我逮捕并杀害了20多人。但是这些官僚在帝国主义面前是懦弱和奴性的。中法战争中,军舰玉渊号从沸水门沉没,乘舢舨逃离(14)。甲午战争爆发,叶俊门亲自上书日军,请求宽大处理,愿意给平壤(83次)。作者热衷于爱国主义。他在作品中不止一次喊出亡国危机:“中国不亡则强;如果你不起来,你就死了。它永远不会没有生命,所以它会永远存在于那里。”(22次)同时有力地抨击了卑躬屈膝、阿谀奉承的行为,指责谄媚者“慕洋人”,“连洋人放屁都是香的”(24次);他在庭审中攻击中国官员,说“外国人就是他们说的那样”,甚至遇到外国人用的中国警察,“有三分恐惧”(10次)。
作品描写商业生活,刻意把“做生意”和“做官”对立起来。九死一生之后,他毅然决然地拒绝进入官场,而是走上了“做生意”的道路,认为商场虽然也有很多奇怪的现状,但比官场干净。作者对封建传统的鄙夷商业的态度,表现了作者对腐朽政治的愤怒,也反映了思想领域的新变化。
作品生动地揭示了著名战士和外国人才的真实面目。他们要么装疯卖傻买个名,比如李宇轩(22次);或者你胸前没有墨迹,所以你优雅,比如唐雨生(33、35次);或者有点本事却撒了个大谎,比如蒋(37次)。官场、洋场、商场的怪现状,体现了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在金钱冲击下的崩塌。这些作品生动地描述了宗族和家庭之间的食人行为以及亲戚和同事之间的勾心斗角。九死一生的叔侄子仁,不仅欺骗了寡居的侄子,侵吞了哥哥的财产,还和侄女发生了暧昧关系。“道学先生”傅米宣总在说“仁义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却对养育他的老爷爷百般刁难(74次)。李静怡密谋财产,用计谋逼死弟弟,把小姑子卖给妓院(32到35次)。勾龙光杀了亲生父亲勾彩,娶了他的父亲和妾(101,104,105)。虽然作者站在旧的道德立场上,悲愤感叹地描述了这些奇怪的情况,但也真实地揭露了封建大厦即将倒塌时人们精神支柱的坍塌。
小说表现了改良社会,重新富强的愿望。但是,唯一的办法就是像外国人一样“端正学者之道”、“注重实学”,读一些有用的书,比如《文编》、《傅》等。在对外交往上,只是“与齐心协力,拯救那些不相干的空万里,在海防、边防上下功夫”。希望的是“英年早逝者必有所学”(22回),没有触及封建制度的根本问题,甚至认为澄清吏治、改革弊病在于恢复旧道德,所以是软弱的。这部小说的主要成就在于它的曝光。
在结构上,小说“一人为主,如万马大军,尽归一人掌控”,“成为一个联合的局”,“几个重要人物在书末一一回顾,首尾相接”(《二十年所见奇事评论总评》)在同类小说中独树一帜。但由于转述的故事较多,题材庞杂,结构松散,缺乏有机组织。有些人物形象丰满生动,如九死一生和他的叔叔子仁、苟才和余。但总的来说,“描写失传,有时伤溢恶,言与理相悖,则甚感人”(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多了些表面的谴责,少了些深刻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