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杨的编的课外文言文
1. 杨氏之子的古文
原文: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扬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2. 仿写古文杨氏之子文言文杨氏之子 梁国有一户人家,那户人家有一个儿子,名叫杨氏子,很是聪惠,他有一头乌溜溜的头发,他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好像会说话,他有一个高鼻梁,嘴唇薄薄的,能说会道。
一天,庭尉孔君平拜见杨氏子的父亲,它站在门外,轻轻敲打着门环,这时,管家开了门,问:“请问您找谁?”“哦,我找你们家老爷。”“对不起,我们家老爷刚刚出门办点事情,要不,您有事就对我们家少爷说吧!”孔明平想:都说杨氏子才智过人,今天我倒要瞧瞧。
于是,他跟随管家进了大厅。 不一会儿,杨氏子就端着果盘过来啦,果盘里有杨梅。
他俩交谈了一会儿,然后孔君平指着果盘里的杨梅,对杨氏子说:“这是你家的果子。”话音刚落,杨氏子就说:“但是我没有听说过孔雀是你家的鸟呀!”孔君平听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哈哈大笑起来,说道:“都说你很聪明,今天我算见到啦。”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或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想:这孩子真是聪明,没有从正面说杨梅不是自己家的水果,也没有生硬的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使我无言以对,真是“以其人之道,换治其人之身呀!"孔君平连连拍手叫好:”妙,妙呀,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杨子听了只是微微一笑,说;"见笑了.”。
3. 改写古文(杨氏之子)在梁国有个员外姓杨,他有一个儿子今年9岁,十分聪明。
一天,杨员外的老朋友孔君平登门拜访,恰巧杨员外不在家。孔君平心想:早就听说杨员外九岁的儿子十分聪明,我何不借此机会考考他呢?于是,孔君平吧杨子叫了出来。
杨子知道是父亲的好友前来,赶忙从屋里端出茶果,招待客人。这时,孔君平偶然看到了摆在桌上的杨梅,又想起了孩子的姓氏,便想戏弄杨子一番。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子一听,知道孔君平是在戏弄自己,他顺水推舟,也想起了孔君平的姓氏,不遐思索的回答道:”我可没有听说过孔雀是你们家的鸟!“
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想:这孩子真是聪明,没有从正面说杨梅不是自己家的水果,也没有生硬的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使我无言以对,真是“以其人之道,换治其人之身呀!"孔君平连连拍手叫好:”妙,妙呀,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杨子听了只是微微一笑,走开了。
4. 求至少10篇课外文言文不龟手之药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①,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②,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③,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④(píng pì kuàng)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聚族而谋曰⑤:“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yù)?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⑥。
越有难 ⑦,吴王使⑧之将⑨。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⑩也夫!1、不龟(jūn)手之药:同“皲”,指皮肤受冻开裂。
2、善:善于,擅长。3、瓠(hù):葫芦。
4、为:制做。5、呺然:空虚的样子。
5、洴(píng)澼(pì):漂洗。 絖(kuàng):《说文》作纩,棉絮。
6、谋:商量。7、说:shuì,游说(shuì),劝说,以言辞说服别人。
8、难:入侵;敌对行为,指军事行动。9、使:派遣。
10、将:率领(军队),名作动。11、有蓬之心:这里用于讽刺惠子思想狭隘固陋。
12、异:差异。13、事:职业。
14、鬻:卖。15、裂地:划一块地。
16、请:要求。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葫芦的种子,我把它种到成熟,结成的葫芦很大,有五石的容积。
用来盛水和饮料,它的坚硬程度却禁不起举。剖开来作瓢,却因太大而没有适于它容纳的东西。
不是它不够大,而是因为它没有用处,所以我把它打破了。”庄子说:“你实在是不善于利用大的东西。
宋国有一个善于制作防止皮肤冻裂的药的人,祖祖辈辈以在水中漂洗棉絮为业。有人听说了,就请求用百金买他的药方。
全家族的人集中在一起商议道:“我们世世代代漂洗棉絮,收入不过几金。现在卖药方一下子可以得到百金,就卖给他吧。
那人得了药方,便用它去说服吴王。越国来侵犯吴国,吴王让他统帅军队。
冬天和越军进行水战,把越军打得大败。吴王便将一块土地封赏给他。
能不使手裂开的药是一样的,有的人靠它得到封赏,而有的人却免不了漂洗棉絮的辛劳,就是因为用途不同。现在你有五石容量的葫芦,为什么不考虑把它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反而担忧它大得无处可容,可见你的心如蓬草一样屈曲不通啊!”匠石运斤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1)郢人垩(2)慢其鼻端,若蝇翼,(3)使(4)匠石斫之。
匠石(5)运(6)斤成风,听而斫之,(7)尽(8)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9)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10)尝试为寡人(11)为之。
’匠曰:‘臣则尝能(12)斫之。(13)虽然,臣之(14)质死久矣。
’自(15)夫子之死也,吾无以(16)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1、郢(yǐng):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楚国的国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北 2、慢:同“漫”,玷污。
3、使:让,要求。 4、匠石:一个名叫石的匠人。
5、运:挥动,抡(lūn) 6、斤:斧子一类的工具。 7、尽:去尽。
8、垩(è):白土。 9、容:仪容。
10、尝试:照着试一试。 11、为:给,替。
12、斫(zhuó):砍削。 13、虽然:即使这样。
14、质:借以施展技术的对象。引申为搭挡,此指"郢人"。
15、夫子:先生,这里是对惠子的尊称。 16、为:做。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墓地,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郢地有个人让像蚊蝇的翅膀那样大小的白土玷污了他的鼻尖,让一个名叫石的匠人用斧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石像风一般挥动斧子,郢地的人站在那里任凭他砍削。
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郢地的人站在那里也若无其事不失常态。宋元君听说了这件事,召见石说:‘请你试着为我表演一次。
’匠人说:‘我曾经能够砍掉鼻端白粉,即使这样,但我施技的搭档已经死去很久了。’自从惠施先生死去之后,我没有施技的人了!我也没有可以与之谈话的人了!”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1)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2)狙(3)之意(4);狙亦得(5)公之心(6)。
损(7)其家口(8),充(9)狙之欲(10)。俄而(11)匮(12)焉,将限(13)其食,恐(14)众狙之不驯(15)于己也。
先诳(16)之(17)曰:“与(18)若(19)芧(20),朝(21)三而暮四,足(22)乎?”众(23)狙皆(24)起而怒(25)。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26)。
1. 狙(jū)公:养猴子的老人。 2. 解:了解,理解,懂得,明白。
3. 狙:猕猴。 4. 意:心意。
5. 得:懂得。 6. 得公之心:了解养猴老人的心思。
7. 损:减少。 8.口:家口,口粮。
9. 充:充实,这里是满足的意思。 10.欲:想要 11.俄而:一会儿,不久。
12.匮:缺乏。 13.限:限制。
14.恐:恐怕。 15.驯(xùn):驯服,顺从,听从。
引申为服服帖帖。 16.诳(kuáng):欺骗,瞒哄。
17.之:代词,它,代指猴子们。 18.与:给。
19.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代“你”、“你们”,文中指猴子们。 20.芧(xù):橡树的果实,俗称“橡实”,一种粮食。
21.朝:早上。 22.足:够,足够。
23.众:所有的。 24.皆:都。
25.起怒:一齐生气起。
5. 像杨氏之子这样的文言文还有哪些关链接
《世说新语》中小故事三则:
(一)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这则故事的大意是:在一个下雪的冬日里,谢太傅召集孩子们谈论有关做文章的事。一会儿,雪下大了,谢太傅很高兴,就问孩子们:“纷纷飘落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儿子说:“跟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比拟。”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飞舞。”谢太傅大笑,非常高兴。
(二)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这则故事的大意是:徐家有个小孩,年方九岁,曾有一次在月亮地里玩耍,有人对他说:“若是让月亮中什么都没有,它是不是应该更加明亮呀?”这个姓徐的孩子说:“不对。比方说人眼中都有瞳仁,没有瞳仁就看不见光明了。”
(三)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这则故事的大意是: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约定在中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做游戏。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不在?”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 ”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而离去。”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时分见面,中午不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客人感到很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的手,元方走回家不去理他。
6. 杨氏之子(文言文翻译)杨氏之子翻译
在梁国,有一个杨氏家族,杨氏家族里的一位九岁儿子,非常的聪明。一天,孔君平去拜访杨氏之子的父亲,正巧他的父亲不在,孔君平就叫他的儿子就代替他出来招待孔子。这个九岁的孩子端来了水果招待孔子,在水果中正好有杨梅。孔君平就风趣地说:“杨梅也姓杨,杨梅是你们家的水果啊。”九岁的儿子就以他快速的思维反驳到:“我没有听说孔雀是你们家的动物啊。”
杨氏之子体会
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体会:我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他以婉转、风趣、幽默、礼貌的方法否认了杨梅是他们家的东西,同时他也没有忘记他是晚辈。一般人就会生硬地说:“杨梅不是我们家的水果。”而他就用婉转、幽默、风趣、礼貌的方式来否认了孔君平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