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些有典型画法的名篇。

素描,原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能,大致类似于西洋画的素描或速写。它的特点是用简洁的墨线勾勒人物和各种景物特征,突出其神韵,不着色,不着微墨,用形象本身的简洁特点揭示,引起读者的联想,丰富形象。这种绘画手法运用在文章的描写上,就是不需要华丽的文字,不需要夸张,不需要对比,而是用最经济节俭的笔墨,勾勒出一个生动的形象,表现出你对事物的感受。它的特点是:抓住被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只用寥寥数笔,形神兼备。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在许多文学大师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不朽的经典形象都是用线描的方式刻画出来的。鲁迅先生曾说:“画画没有秘密。”如果你想说是,那正好和烟幕法相反:如果你有真正的意义,就粉饰一下,不要那么矫情,不要炫耀。“(构图的秘密)鲁迅先生不愧是素描大师,他的作品也是素描的杰作。在鲁迅先生的许多作品中,读者可以真切地体会到这位文学大师熟练地运用画线的手法,对环境、人物、事件进行简要描述的高超技巧。

一、经典线描

(一),拓展山水画内涵

在鲁迅先生的许多作品中,线描手法描绘景物,内涵丰富,意境深远。在短篇小说《药》的结尾,写了一段奶奶和华大妈祭扫坟墓的事,既准确地勾勒出了凄凉阴森的环境,又象征着红白花环的拓荒者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在凄凉的场景中呈现出一束亮色,尤其是最后一句,“他们走不了二三十步,突然听到身后‘哑巴’一声大叫,两人都惊恐地转过头来。这句话把一只乌鸦“像箭一样”飞向“遥远的天空”的情景描绘得很粗略,给人的印象是桀骜不驯,敢作敢为。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一文中,也用线描的方式描绘了阿q生活的未完成的村庄,画出了一幅乡土气息浓厚的风俗画。小说不以餐馆、尼姑、菜园等场景为中心,而是在情节的发展中逐渐勾勒出来。这些素描技法的运用,可以更深刻地展现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封闭落后的面貌,从而更好地为阿q这一典型人物的塑造服务。

(二),写人出于魅力

在王先生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几行速写生动地勾勒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人物的描写充满了韵味。这种写法类似于意在传神的“写意”。它不刻意追求表面的艺术效果,而是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细致的探索。这种写法可以得到很好的“画眼养眼”的效果。在《故乡》一文中,“这时,我的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奇迹般的画面。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色的满月,海边的沙地上种着一望无际的绿色西瓜。其间,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脖子上戴着银环,手里拿着钢柄,用尽全力去刺一匹马,那匹却刺中了。在这里,鲁迅先生勾画了一个月夜海边瓜田上手持钢枪*的小英雄形象,质朴、活泼、清新、优美,像一个充满童趣的梦,回荡在读者心中。在同一篇文章中,作者对20多年后的中年闰土的描述令人心碎:“这就是闰土。虽然我第一眼就知道是闰土,但这不是我的记忆。他的数字翻了一番;以前的紫色圆脸已经变成了灰黄色,增加了深深的皱纹;和他父亲一样,他的眼睛周围都肿了,这我知道。海边种地的人整天吹海风,一般都是这样。他头上戴着一顶破旧的毡帽,身上只有一件很薄的棉衣。手里拿着一个纸袋和一根长烟斗,不是我记忆中那只又红又圆的手,而是像松树皮一样又粗又笨又裂的手。”

从以上文选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的压力下,润土已经被抽干了精华,变成了一个干瘪麻木的木头雕像。更可怕的是,在艰苦环境的压迫和旧制度的破坏下,成人跃入地球的精神也变得麻木不仁。他默认了自己和青梅竹马之间的天然隔阂,“态度终于变得恭敬”“明明叫‘主人’……”

《奔月》中的嫦娥不再是端庄的淑女形象,也不是一个非常有教养和古典的仙女形象。她在鲁迅先生的笔下变成了一个苦命的女人。虽然还有一个绝色美女,但是她冷得受不了,颐指气使,经常给老公脸色看,还对老公唠叨,搞得一个“怕老婆”的英雄整天都要紧张兮兮的。嫦娥的语言和表演真的让人忍俊不禁。“哼!”而《渣江面乌鸦》出现了四次,生动地揭示了她追求享乐、不容忍冷酷生活的个性特征。

(三),叙述线条清晰

叙事中运用鲁迅先生的线描手法,让人感觉线条清晰简洁。王先生在《孔乙己》一文中,曾勾勒出孔乙己两次为此付出代价的情景。前面写着“钱九条必排”,“排”字生动地表现了孔乙己的清贫,炫耀着浓郁的酸味。后面写的是“破口袋四便士”,用了“摸”字代替。人们一眼就能看出,此时的孔夷已经穷困潦倒,没有酸气,生活艰难。“拍”和“摸”两个字的区别,点出了小说前后主人公命运的不同,其强大的概括力令人惊叹。

二、线描的特点

从以上事例中,我们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从中不仅可以了解一代文学巨匠非凡的文学创作技巧,而且可以从王先生用线描画景、写景、叙事中想到这种技巧的三个主要特点:

(一),重生动

速写没有其他装饰性描写的烦恼,作者可以集中精力描写人物的特点,往往用寥寥数语和动作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收到事半功倍、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祥林嫂在《祝福》中的描述:“脸瘦了,黄了,黑了,先前的愁容已不见,仿佛是木刻;只有眨眼才能说明她是个活物。她一手提着一个竹篮,里面有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拿着一根比她长的竹竿,下端开裂,显然是个乞丐。《阿q正传》是这样描述阿q的:“最讨厌的是他头皮上有不少不知道什么时候的伤疤。“所以他怕人家说‘轻’和‘亮’,还有个‘黄辫子’,都是用线描的手法。前者描写的是大年三十晚上被鲁四爷赶出去的祥林嫂画像,是封建统治和礼教对灵与肉伤害的形象的真实写照。后者对阿q禁忌的“伤痕”的描写,成为“阿q精神”的典型文学。

再来看《孔乙己》中的一句台词:“只有孔乙己一个人站着喝酒,穿着长衫。”虽然是简单的一句话,但是内涵极其丰富。一针见血地表明了孔乙己的身份、社会地位和人格。站着喝酒,是短外套帮。他们生活贫困,生活贫困的孔夷不得不和他们在一起,不能挤进礼服客人的房间。但他不肯脱长衫,还想保持书生架子以示精神上还是比短袄帮略胜一筹,可见他的迂腐和虚荣。贫穷的经济状况和迂腐的精神生活之间的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使得孔夷成为了仙风道骨的酒店中唯一一个不能上天入地的特殊人物。

(2)追求简单

优秀的文艺作品之所以感人,是因为作者表达了真情实感;感情越真实,越能震撼读者的心灵。马致远的《清沙?秋思:一株枯藤和一只微弱的乌鸦,一座小桥和一个流动的家庭,一条古道和一匹瘦马。夕阳西下,肠断人在天涯。作者只是用线描的手法来安排布景,却达到了千古绝唱的效果。相信每一个看过的人,脑海里都会有一个流浪者的画面。这幅画里,藤死了,树老了,乌鸦在黄昏。它们给人的心情是黯淡的。这时候看到小桥流水人家,很自然,乡愁就会从心底蔓延开来。抬头看看远处长长的古道,听听耳边秋风呼啸,看看走下瘦马是什么感觉。只有心碎!

其实平凡的叙述,细致独特的语言锤炼,让语言回归简单,也简单感人。在《望湖亭雪》一文中,作者写了一段西湖的特写:“湖上的影子,只是长堤上的一个标记,湖亭上的一点,有周宇的一根芥菜,船上只有两三个人。”“一痕”、“一点”、“一芥”、“二三粒”是简单的景物描写方式,既表现了生活的原型,又进行了艺术加工,但简单自然,不渲染,不雕琢,如一幅写意山水画。

巴金《家》中的一段描写;

元宵节的晚上,天气很好,是一个美丽的月夜。天上有几颗闪亮的星星和几朵白云,一轮圆月像玉盘一样嵌在蓝天里。它在蓝天中缓缓移动,把它的光辉散射在大地上。

写月夜,不粉饰不夸张,用简单的语言真实地描绘元宵的月夜画面。

看一段对晚春景色的描述:

“清明”过后,春雨开始下了。一直下到“谷雨”,到现在还没有放晴。梨花落雨,桃花被雨打湿。田里的小麦等不到太阳,只好在细雨中悄悄拔节,怀穗。

作者在这段话中,抓住了“谷雨”时节的阴雨天气特点,选择了“梨花落”、“桃花湿”、“麦穗”等具有代表性的事物,不加渲染地勾勒出农村仲春时节的自然风光。

(3)、凸体

很多经典作品都倾向于淡化写作背景,而侧重于描写人物,通过抓住人物肖像或简短对话的特点来突出人物性格。小摊主(节选):

摊主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他长着一张黝黑的脸,两道浓浓的眉毛,一双大眼睛凹进眼眶里,嘴里有一颗坚固的牙齿,似乎能咬掉嘴里的尖刺。他总是穿着一件旧中山装,又黑又厚的手上布满老茧。

这是一个鞋匠的肖像,用的是线描的手法。“黑黑的脸”、“两道浓眉”、“眼窝凹进眼眶”、“牙齿紧实”几十个生动的词汇,写出了这个在户外工作多年的鞋匠的外貌特征,尤其是“他好像能咬到嘴里的钉子”这句话,不仅形象地表现了他牙齿紧实的特点,也提醒我们,咬到嘴里的钉子不是老鞋匠。这段话虽然没有那么详细、丰满,但抓住了人物性格的关键点,给人以生动的印象,展现了素描的美。

《背影》中父亲在送儿子上车的过程中说的四句话:①不要紧,他们走不好。我要买一些橘子。你呆在这里,不要到处走。我要走了,给我写信吧!进去吧,里面没人。文字简单凝练,但寓意深刻,凸显了父亲对儿子的爱之深情,朴实感人。

第三,如何使用

用好线描技法有两点需要注意。

(一)、处理好与其他表达方式的关系。

将线描技法与其他技法配合使用,可以事半功倍。藤野先生的文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东京不过如此。上野的樱花烂掉的时候,看起来就像一片绯红色的轻云,但是花丛之下,也有一群群的清学生速成班,头顶上扎着大辫子,让学生们的帽子高高的飞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辫子溶解变平的,除了帽子,有光泽,看得见,就像小女孩的发髻,脖子扭了几下。真的很漂亮。"

这段话中对“清代留学生”的描写,采用了各种表现手法:简简单单的画法,抓住辫子的细节,几笔速写,揭示了这些留学生既要赶时髦,又要与清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思想实质。对比对比,配合樱花美景,对比出清代学生帽顶大辫子的丑陋状态。带有讽刺意味的“真好看”;用夸张的手法,“形成了一座富士山”;比喻“像小女孩的发髻”;当它们融合在一起时,就达到了一种非常辛辣的讽刺效果。而透过这些话,我们仿佛听到鲁迅先生悲愤地大声疾呼:你们这些腐败无能的大清洋务学生!你怎么能无视黑暗无生气的祖国整天玩乐,不学无术!怎么可以无耻的炫耀大辫子,装的是民族压迫?字里行间,王先生报国之心呼之欲出。

(二)要重点突出,让人过目不忘。

为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我们必须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和情态。鲁迅先生《故事新编》中《铸剑》的一段话中是这样描述的:“太监为先,其后四勇士,中间一黑衣人。直到最近,男人的衣服是蓝色的,男人的头发是黑色的;颧骨细,眼窝骨和眉毛高高地突出。”对黑人的画像描述越简单,他的外在主要特征就越突出:能干、机警、冷静。速写并不等同于简化的描写,而是对人物主要特征和基本形象的高度凝练、简洁、生动的描述。再比如:“黑人好像有点害怕,但面不改色。他悠闲地伸出手臂握着看不见的绿色剑,像一根枯枝;伸长脖子,好像在看三脚架的底部。手臂突然弯曲,绿剑突然从背后劈下,剑落到头上,落入鼎钟。砰的一声,雪白的水花同时喷向空中。”这幅素描生动地描绘了一个愿意牺牲自己的复仇者的感人形象。

在散文《背影》中,朱自清试图展现的是父亲的背影。为了突出这一点,背这个字还做了文章的标题。在我们的生活中,父亲的背影是儿子熟悉的。但这一次,他记得的不是普通的,而是在特定场合非常触动他的身影。为此,他选择了速写的手法,用写实的笔触描绘父亲当时的体态和穿着,更着重描写买橘子时过铁路的情形:“我父亲是个胖子,走到那里自然更麻烦。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我只好让他去了。只见他戴着黑色的小帽子,穿着黑色的大夹克和深蓝色的棉袍,一瘸一拐地走到铁路边,慢慢俯下身子,不难。但是他过铁路的时候要爬那边的站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双手爬上去,双脚又缩了起来;他肥胖的身体微微向左倾斜,显示出他的努力。过铁路的时候,他先把橘子撒在地上,慢慢爬下来,然后捡起来就走了。”

这段话乍一看很平淡,没有过多的描写、修饰和衬托,只是一个小品,只是展现了当时的情况。乍一看很正常,甚至有点笨拙,但仔细品味之后,却是满满的情意,难以忘怀。总之,简单就是匠心的表现。俗话说,平淡中见神奇,这就是线描的力量,这就是线描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