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归处,皆非他乡

? 最近在看一本书,叫《醉归处,皆非他乡》,是对南唐后主李煜的词的讲解。李煜其人,诗词造诣颇深,却不是当帝王的料,甚至最开始他也并没有成为太子的资格。可是命运就是命运,他被推向那个最高的位置,然后敌人来袭,朝代更迭,被俘而终。短暂的四十二年中,他享尽了荣华,饱尝了风雨。他是南唐后主,他是违命侯、陇国公,他也是千古词帝。

? 与李煜的词相识,源于课本中那首《乌夜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如钩的月下,是词人孑然立于寂寞的西楼,看寂寞的梧桐与深院如何锁住这寂寞的清秋,是词人心中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是国破家亡后的尘埃落定,他再也不能回到他的南唐,再也不能回到与周后吟诗赏月的那些日子。

? 后来读到另一首《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 林花匆匆而谢是因为早晨的寒雨,傍晚的风。他把自己编织在一个和平幸福的虚像中,还以为只要俯首称臣,便可享乐一世,可当兵临金陵城下,他才如梦初醒。何时枝头春花能再次开放呢?人生悲苦却都如水向东流,万古如斯。总认为这首词给人一种绝望与无力感,在那时的李煜心中,一定充满了绝望与幻想。

? 我最喜爱的词,是《浪淘沙》: ?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琴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

? 书中有一段话:“雨是乡愁,雨是情思,雨是人世悲欢离合,其实都不过是人之幻想、情怀之寄寓。雨所承载的,不是无休止的烦恼,而是一种忧愁。”听闻《浪淘沙》这首词写于李煜去世前夕。在饱尝了阶下囚滋味后,绝望深情地写下了这首词。首句用雨起笔道出内容怅惘,心事重叠,而春天也已接近尾声,自己在五更时被冻醒,方知做了一场梦。梦中自己不再是这阶下囚,这亡国奴,而是那时金陵中那个高高在上的王。于是一时忘记了忧愁,沉醉于其中。可是那无限的江山,一别却再也没有相见过,流水慢慢逝去,春花渐渐凋落。他应是也感应到了自己大限降近,写下这首流传千年的《浪淘沙》,不愧于他“千古词帝”的称号。

? 作为从嘉,他本可以只作为一个平凡人而活,也可以作为拥有高雅情致的富家少爷,与周后享尽快乐。而作为李煜,他却只能当一个皇帝,要守住自己的国土。可是无奈,他注定不是一个好的帝王,历史的巧合让他成为南唐的王,北宋的囚。而这一生,不过短短四十二年,他享受过极致的快乐,他体验过无穷的痛苦。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 我想,如果可以,他大概也只愿泡一壶茶,赏一轮月,吟一首诗。如此,默然,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