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子夜》主要说了什么?

1.《子夜》的作者是茅盾,共有19章。

二、章节大纲:

第一章:吴爷爷进入上海。

第二章:给吴公公送葬。

第三章:吴荪甫为了自己的利益,同意与孙继仁、王、等人组成财团。

第四章:双桥镇的农民风暴

第五章:“双桥王国”不复存在,吴荪甫怨恨国民党军队对革命人民的无效镇压。

第六章:范博文向林佩珊表达爱意,幻想他要自杀。

第七章:吴荪甫夹在三条火线之间。

第八章:冯云卿公开发债未果,欲以女儿为诱饵,打探赵的消息。

第九章:五卅纪念日(五年)

第十章:李玉婷不想让吴荪甫和赵打仗,所以他一直打算讲和。

第11章:遇见韩,打听赵的住处。

第十二章:刘玉英向吴荪甫出卖情报。

第十三章:涂岳薇的反罢工部署。

第十四章:罢工斗争

第15章:反罢工镇压

第十六章罢工斗争的失败

第十七章:吴荪甫的快乐。

第十八章:慧芳“闭门”背诵“台商感应”

第十九章:最后一战,吴荪甫输了。

三。午夜简介:

《子夜》原名《日落》,是中国的一部现代小说。茅盾1931年6月开始写,1932年2月5日写完,19章。已被翻译成英、德、俄、日等十几种语言,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小说以1930五六月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矛盾和斗争。

四。茅盾简介: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笔名茅盾、郎损、、、、志敬、蒲老、未名、沈、沈明甫等。,出生于浙江嘉兴桐乡。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社会活动家。

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新颖的家庭,从小接受新式教育。他考上了北大预科,毕业后在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

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读》。

1981 03月14日,茅盾知道自己会生病,捐款25万元设立茅盾文学奖,鼓励当代优秀小说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