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的双城记思想

查尔斯·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小说家。他一生的活动和创作始终与时俱进。在政治上,他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他崇尚资产阶级道德,追求平等、博爱和个人幸福,也是一个人文主义者。他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出发,同情资本主义社会中受剥削受压迫的广大下层民众。它主要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揭露了上层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虚伪、贪婪和残酷,以深切的同情展示了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境遇。正是因为狄更斯的这种双重立场,他既反对残酷压迫人民的暴政,又反对革命人民反对暴政的暴力。这种双重性在小说《双城记》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在《双城记》中,描述了暴风雨般的法国大革命。狄更斯看到了社会矛盾。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看,他确实希望广大人民能够过上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但反对通过暴力革命来解决社会矛盾。他始终是一个改革家,希望统治者能够开明、理性地进行一些改革。他同情劳动人民,害怕革命。他抨击资本主义制度,揭露其弊端,但并不主张推翻它。他希望通过教育和感化来改造剥削者,依靠他们的善良和慈善来消除社会矛盾。因此,他对革命的态度具有两面性。

从《双城记》的一系列情节和场景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家态度的转变。狄更斯痛恨骑在人民头上的官僚资产阶级,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劳动人民深表同情。第五章描写了人们抢酒喝的情景。有的人跪下来,双手合十喝酒。有些人用破碎的陶瓷杯在水坑里舀水。在作品中,还描绘了圣安东尼区饥饿的盛行。饥饿就在面包店的柜台上,饥饿遍布大街小巷。一旦人民暴力反抗统治阶级的暴政,这种同情最终会转化为对革命的敌视。人民的暴力反抗被视为暴力报复。

作品中的人物刻画也体现了狄更斯思想的两面性。《双城记》不同于一般的历史小说。它的人物和主要情节都是虚构的。在法国大革命广阔的现实背景下,冤狱、爱情、复仇的故事与虚构人物马内特医生的经历交织在一起,情节复杂。

这部小说主要塑造了三类人物:一类是封建贵族的代表——埃佛瑞蒙德侯爵的兄弟;另一种是以德发士夫妇为代表的革命群众;第三类是以梅内特父女代尔那、劳里、卡尔登为代表的理想人物。狄更斯在小说中对第一类人物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他们不仅在经济上剥削劳动人民,而且肆无忌惮地欺凌和杀害人民。狄更斯同情和支持以德法士夫妇为代表的革命群众的苦难和反抗斗争。但是随着革命的深入,这些英雄形象逐渐被扭曲。德伐日的革命妻子狄安娜的形象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它充分体现了狄更斯思想的两面性。

第三种人是理想化的人物。他们是用人道主义解决社会矛盾,用博爱战胜仇恨的例子。对人物的深刻刻画,展示了一种设想的不用暴力革命就能解决社会矛盾的出路。提倡以仁为中心的宽容、宽恕、阶级和解的思想,在实践中是行不通的。

他赞扬了势不可挡的人民起义,肯定了人民在进攻时的无限勇敢,但同时又紧张不安。他害怕人民进一步向贵族阶级收取血债。愈演愈烈的革命风暴让狄更斯不寒而栗,他对革命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他认为革命是一场可怕的灾难,它破坏了国家的和平和家庭的幸福。这充分体现了狄更斯思想的两面性。

值得肯定的是,狄更斯从人道主义出发,深切同情下层阶级的苦难,强烈批判贵族阶级的罪恶。这项工作尖锐地指出,人们的耐心是有限度的。在贵族阶级的残暴统治下,人民必然会奋起反抗,这是正义的,用壮丽的画面揭示了人民的伟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