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辅国为什么杀皇后?

李辅国杀张皇后是政治联盟破裂后政治斗争的结果,也是唐朝开始宦官专权的恶劣结果。

李辅国可不是一般人物,他历仕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在唐代宗时加司空中书令,进入宰相位列,恩宠至极,在历代宦官中也是绝无仅有的。也就是他奠定了唐朝中后期宦官专权的局面。

李辅国的出身

李辅国原名李静忠,史书没有记载他来自何地。他少年时就进宫当了太监,因为长得有点吓人,就被分配去养马。没想到这脏活累活一干就是20多年,李辅国一直没被提拔。

李辅国对工作兢兢业业,把马喂得膘肥体壮,工作干得好,却得不到提拔,关键是上面没有人。此后李辅国开始巴结大太监高力士,终于在四十多岁时当上了掌管簿籍的宦官小吏。后来闲厩使,也就是“弼马温”王鉷把他推荐到东宫侍奉太子。

李辅国终于从伺候马到伺候人了,这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折,他终于有了出头之日。

李辅国“外恭谨寡言而内狡险”,“善伺候颜色,承迎志趣”,深得太子李亨的宠信。在人面前总是装出一幅吃斋念佛,慈眉善目的样子,所以没有人防备他。

其实李辅国是忍而不发,静观其变,他一直在等待机会。

李辅国的崛起

李辅国应该感谢安禄山,如果没有安禄山的仓促发难,他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机会。

潼关失守后,唐玄宗父子仓皇西逃。行至马嵬坡,禁军统帅陈玄礼发动兵变,诛杀了奸相杨国忠。李辅国也参与了兵变策划。

当唐玄宗决定逃亡四川,太子李亨惶惶不知去就之际,作为太子詹事的李辅国向李亨献策:“收西北守边之兵,召郭、李于河北,与之并力东讨逆贼,克复二京,削平四海,使社稷危而复安”。

李亨听从了李辅国的建议,北上灵武,原朝中大臣无一人相随,只有几个亲王和李辅国扈从,这就为李辅国创造了崭露头角的机会。

到了灵武之后,李辅国又积极劝进。“辅国从至灵武,劝太子即帝位,以系人心。”李亨在李辅国等人的辅佐下登基称帝,是为唐肃宗。

唐肃宗即位后,对李辅国更加亲近。“擢为太子家令,判元帅府行军司马事,以心腹委之。”先赐名护国,后又赐名辅国。“四方奏事,御前符印军号,一以委之”。

等到长安收复,唐肃宗对李辅国恩宠有加,“及还京师,专掌禁兵,常居内宅,制敕必经辅国押署,然后施行,宰相百司非时奏事,皆因辅国关白、承旨”。就这样李辅国既掌禁军,又掌枢要,权倾朝野,宦官专权的局面开始形成。

李辅国杀后

李辅国和张皇后起初是政治盟友。唐肃宗即位后,张良娣就成为皇后。张皇后对政治非常有野心,她向往和武则天、韦皇后一样,干预朝政。

单凭一己之力,李辅国是不能做到权倾朝野的,他见“张良娣有宠,阴附会之”。两人一拍即合,联手干了不少坏事。

两人合谋谮杀了建宁王李倓,逼走了“权逾宰相”的李泌,逼迫太上皇李隆基移宫。

至于两人合作关系如何破裂的,《新唐书》记载是“张皇后数疾其颛”,也就是说连他的盟友张皇后也恨他专权。所以在唐肃宗病重的时候,张皇后要除掉李辅国,为自己日后的掌权扫清障碍。

张皇后专权的的另一个障碍就是太子李豫。两人素来不和,彼此都想除掉对方。

当唐肃宗病危之际,各种势力剑拔弩张。张皇后要专权,必废太子李豫,除掉李辅国。太子李豫想要登基,须依靠宦官相助。李辅国想要继续专权,须拥立太子。

张皇后想用一石二鸟之计,先联合太子除掉李辅国,然后再废掉太子李豫。

太子李豫很清楚当时的形势,并没有听从,张皇后“更召越王、兖王图之”。李辅国入宫平定了张后之乱,杀死了张皇后,拥立了太子李豫。

李辅国之死

太子李豫即位,是为唐代宗。李辅国因为拥立之功,进一步加官进爵,进号尙父,加司空中书令。

李辅国更加飞扬跋扈,竟对唐代宗口出狂言:“大家但居禁中,外事听老奴处分。”

唐代宗听后,就有了除掉李辅国的念头。但顾忌他掌握禁军大权,便忍而不发。却私下通联宦官程元振,以药子昂代元帅府行军司马,掌握禁军,夺去他的兵权。然后罢去李辅国官职,进封为博陆郡王。不久,又派人于深夜将其刺杀,割下头颅扔到溷厕中。死后唐代宗赠太傅,谥号为丑。